西宁地处湟水谷地,绵延的祁连山将其揽入怀中,南北二山犹如慈母合掌,悉心呵护。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山水环绕,林水相依,清凉自在天成。西宁年均气温4.9度,最高31度,最低-18度。每至夏季,南山、北山郁郁葱葱、山坡披绿,为这座城市带来勃勃生机和丝丝凉意。在这里,无论你是一枚吃货,还是酒店控,亦或你是在寻觅一份清心清净,尽在西宁凉爽的26度中。避暑夏都,幸福西宁,你,还有什么理由不来呢?
更多>>位于西宁市湟中县城的塔尔寺,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是“黄教”(藏传佛教格鲁派)最重要的寺院之一,还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
寺内有三绝:酥油花、壁画和堆绣,还有用黄金制作屋顶的“大金瓦殿”。
酥油花是由酥油配上各色颜料,塑雕成各种佛像、人物、花鸟走兽和亭台楼阁,游客可以在寺内的酥油花馆(距离大门较远)参观到精美的酥油花;在寺内主要殿堂、回廊、前廊等处,都能欣赏到很多颜色鲜艳的上百年的壁画;堆绣是用各色的绸缎剪成所需要的各种形状,如佛像,鸟兽等,以羊毛或棉花之类充实其中,再绣在布幔上,在寺内大经堂内,两侧悬挂着““十六罗汉显神通”和“八仙过海”两组国宝级大型堆绣。
和藏民们一起转塔、转经筒,感受他们的虔诚之心,领略信仰的伟大。
东关清真大寺是青海省最大的清真寺,也是西宁市内最重要的景点之一。整个清真寺建筑雄伟,融合了汉、藏、伊斯兰几种建筑风格,非常独特。寺院是一座庭院式建筑,每到春夏之交,院内的树木上还会有花朵开放,十分漂亮。清真大寺在西北影响力很大,每天都会有很多信徒在这里礼拜,礼拜场面盛大却又十分安静,令人感受到浓厚的宗教氛围。
清真寺是周边一带穆斯林们礼拜的场所,这里每天会进行五次礼拜,每次持续时间约15-20分钟。东关清真大寺的礼拜往往人数众多规模盛大,但是场面却十分的虔诚安静,礼拜时在一旁观看,有浓厚的宗教氛围,非常震撼。而每周五的主麻日、伊斯兰教的古尔邦节、开斋节时这里的礼拜更是人数众多,不光寺内,外面的大街上也都站满了礼拜的人群,非常壮观。
西宁北禅寺,始建与北魏,是我国第二大悬空寺,也叫土楼观,这里是丝绸之路南线必经之路,所以在这里流下了许多有名和尚的脚印,几千年的风雨将这的巨大佛像洗刷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北禅寺依山崖而建,寺内残存有壁画和藻井,从艺术风格上看,当属晚唐和宋元时代的遗迹。北禅寺已经修葺,为道教寺观,有魁星楼、灵宫殿等建筑。位于北山顶峰的宁寿塔是清代所建的5层密檐砖塔,为北禅寺的组成部分。山上林木苍翠,山下湟水环流。登山远眺俯瞰,西宁尽收眼底,并与对面南山上的凤凰亭遥遥相望。
去哪里可以避暑和美食兼得?绝对是青藏高原上的幸福之城——西宁!从“中国夏都”到“世界凉爽城市”,让你在26度的盛夏光年里,从舌尖到胃袋再到心灵,全都幸福感满满!
在西宁可是出了名的好吃,和我们平时超市里看到的酸奶不同,西宁的酸奶是固体,像豆腐脑一样。上面一层黄色的清油,用勺子轻轻一碰,皮便利索地破开,露出白嫩的酸奶。常见的是街头散装的,盛奶的碗多是小白瓷碗,很有当地特色。酸酸凉凉,解暑必备。
西北地区最具特色的一款家常面食。尕面片的形状很有特色,小巧细致。因与不同的汤料、酱料混合,有的做成汤面,有的做成炒面片,每种吃法都各具特色。
西北地区的特色小吃之一,用燕麦或青稞制作,具有醇香、清凉、甘甜的特点,还有开胃健脾的功效。在是青海高原古城西宁和农业区各城镇,都能看到这个独特的民间小吃。
酿皮是青海地方风味较浓的传统小吃。配上面筋,浇上醋、辣油、芥茉、韭菜、蒜泥等佐料,就是上好的酿皮了。吃起来辛辣、凉爽、口感柔韧细腻,回味悠长。在西宁和农业区各城镇出售酿皮的摊贩到处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