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程阳光助学金”,是携程旅行网提供给贫困学生的助学金。和其他助学金不同的是,这项助学金带有附带条件:受助学生必须选择在校期间每年参加一次公益活动,或者毕业后1年内从工作收入中捐出500元给希望小学,以完成“爱心接力”。
可是携程在对去年接受助学金的186名学生进行的抽样调查却发现,三分之一的受助学生没有如约参加公益活动,这其中九成学生表示是因为“没有适当的机会”,找不到公益活动的渠道。
这条消息看到这里,不禁让笔者如鲠在喉,觉得有些话不吐不快。笔者有个侄子,三岁,此子贼聪明,但是及其顽劣——换句话说就是非常非常调皮,但是有一样好处,就是说话还算数,说是读过故事书后再吃饭,那么读过故事书肯定会去吃饭的。
咱们也不举道德大棒,说受助者为什么不做公益活动?咱们只说说一些做人的基本原则,比如答应别人的事情,要做到。如果做不到,那你就不能答应。
至于所谓的“没有适当的机会”,这更是一个虚假的命题。首先,有没有机会,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其次,公益活动的范围其实很广,不一定只有赞助商大张旗鼓赞助的公益活动才是公益活动。如果没有机构或者个人组织,公益活动就做不起来了么?几个同学组织一下,到东湖边去捡捡垃圾,这不叫公益活动?或者实在不行,逛街的时候,顺带献一次血,这些都是公益活动。怎么会找不到机会呢?到底是受助学生想不到,还是根本就没有去想。怕就怕,5000元助学金拿走了,拿得理所当然,至于“爱心接力”根本就没放在心上。
很多时候,为别人做一些具体而微的好事,其实也属于公益活动。献血、擦洗街道宣传牌;有一些大学生本身的专业就比较好,比如法学院、医学院、可以免费为市民做法律和健康方面的咨询。既有助于社会,又锻炼了自己本专业的能力,相当于实习了。国外有的志愿者还会抽出时间去给那些上不起学的人免费讲课;帮一些行动不便的单独居住老人购物。另外,善用互联网,也能轻而易举的加入公益活动。在互联网上有相当多的民间公益组织,比如多背一公斤的公益旅游活动,它号召大家在外出旅游的时候多带一公斤的东西——笔啊,本子啊,到旅游目的地分发给当地的贫困学生。在网站上有全国各地贫困学校的联系方式。去之前就可以联系好。
很多时候,想做公益活动,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做,往往缺少的不是公益活动的机会和渠道,而是公益活动的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