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按着泰戈尔的诗句,那么在上海,外滩可以说是“如夏花般灿烂”, 而愚园路,则无愧于“如秋叶般静美”。
亨昌里
愚园路1376弄的亨昌里属典型的旧式里弄建筑。1925 年,先施、永安两大公司合资兴建3 层新式石库门住宅,分列5 排,共25 幢,供两公司高级职员居住。1927 年10 月,中共中央常委会决议,在上海创办党中央的机关刊物《布尔什维克》,由瞿秋白、罗亦农、邓中夏、王若飞、郑超麟五人组成编辑委员会,编辑部建于该弄48 号( 今34 号),每次编辑会议都以搓麻将为掩护。这栋建筑现已修葺一新,可以免费参观,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瑞兴坊
愚园路1315弄4号是新西兰共产党员、著名作家路易· 艾黎(Rewi Alley) 的故居。这幢英国式双开间三层砖木结构的建筑建于1912 年,东西向而建,露天水泥台阶可直达二层,屋内设施齐备。底层为汽车间和厨房,上层左侧是艾黎的卧室,中间为会客室和工作室,客房在右侧一间,东面庭园种植了主人喜爱的花卉草木。1992 年6 月,愚园路1315弄4 号被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列为市级纪念地。
岐山村
愚园路1032弄宽敞的弄堂两侧是砖木混合结构的联体式三层花园住宅,由美商中国营业公司、中央信托局和一些富商分别投资建于1925~1930 年。建筑墙面有清水砖墙和水泥拉毛两种,室内布置考究,洋松打蜡地板,壁炉、卫生设施皆有。中国现代派文学开山大师施蛰存先生生前曾长期居住于此。
愚园新村
愚园路750弄此处是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康有为于1921 年建造的“游存庐”旧址。1913 年,康有为从海外归来,在上海创办《不忍》杂志,晚年在愚园路构筑了花园住宅以颐养天年。园内有池有水,水上有桥,假山有亭,植有樱花、桃花、红梅等1200 多株花树果木,并驯养了孔雀、金丝猴、麋鹿等动物,其布置十分豪华。“七君子”之一的民主斗士沈钧儒先生曾居住在愚园新村11 号,这幢寓所也是其长子沈谦行医的诊所,现仍由其子孙居住。
西园公寓
愚园路1396弄建于1912 年前后,属英式近代公寓建筑。大厦及其附属建筑面积约2384 平方米,建筑结构坚固考究,楼内有电梯和疏散回旋式扶梯,钢窗、柳安地板、壁炉、水汀、大小卫生俱全。大楼二至九层为16 套独立居室套房,每层东西两部各有2 套,室内设大客厅、起居室和寝室,每套建筑面积约118 平方米。车房、储藏室和佣工卧室建于底层。楼前的大花园面积为大厦占地的两倍,环境舒适。公寓由外侨、富商租房居住,现为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市文物保护单位。
严家花园
愚园路699号这是近代实业家严裕棠、严庆祥的故居,是愚园路上保存较好的近代西式花园住宅之一。该住宅是一幢假三层砖木结构的北欧独立式花园住宅,由一名德国医生建于20 世纪20 年代,1940 年被严家购买。严家花园住宅面积约5416 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70 平方米,其中花园面积约4900 平方米。建筑为平瓦陡坡屋面,干粘鹅卵石外墙,南侧阳台上有落地长窗,室内硬木地板,木扶手楼梯,卫生、煤气、水电设施齐全。
新华村
愚园路1320弄现为中共长宁区委、长宁区政府机关所在地,有5 幢建于1925 年的英国式独立花园洋房。该处原为新华村,系外商私人产业,后曾几易其主,其中1 号楼曾为上海锦江饭店创始人董竹君女士一家居住。
王伯群故居
愚园路1136弄31号曾是前国民党政府交通部长王伯群在沪的私人府邸,后被汪精卫占用,称为“汪公馆”。现为长宁区少年宫。典型的城堡式花园住宅,建于1934 年,建筑面积2588 平方米。主楼为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西班牙式造型。有大小厅房30 余间,客厅采用东方传统艺术装饰,梁柱平顶,施以彩绘,配以壁画,地坪采用柚木镶嵌成芦席纹图案。起居室则用西班牙古典装饰。花园占地达10 亩,小桥流水,花木扶疏,给人恬静闲适之感,在全市私人住宅中堪称一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