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携程推荐
文|小稚
聆听肯尼亚的心跳
“在高达一万九千多英尺的乞力马扎罗的顶峰上,有一头风干冻僵了的死豹,这头豹子为什么要到这个白雪封顶、生物绝迹的山顶上来?”海明威提出的问题还萦绕在我心头,于是,我来到肯尼亚,聆听最富野性的非洲心跳。
 

动物大迁徙,呼唤内心的野性

每年的7月至9月是观赏动物大迁徙的最佳时间。这场维持大约3个月的动物大迁徙,主要是由塞伦盖提北部,横跨坦桑尼亚和肯尼亚国境,经过马拉河,到达北面的马塞马拉草原。当你看到看不尽头数的黑白斑马在河边附近聚集,听到它们最原始、最深沉的叫喊声、它和脚步声,你会发现,没一处地方比肯尼亚的马塞马拉能更好观赏动物大迁徙了。它们会先在马拉河一带聚集,等待所有眷属和群族集齐,感受一下大自然的呼唤,才决定前进草原的时间。

据说当地政府曾因旅游的淡旺季差别悬殊而在路上安置带刺的金属围栏想要阻止它们北上,但很快,成千上万的斑马、羚羊轻易就把围栏踏平了。迁徙途中它们还会遇到重重危机:半路杀出的食肉动物的追捕,涉水过河时鳄鱼的致命攻击……但它们仍旧义无返顾。

Tips:马拉河之渡

东非动物大迁徙中最惊心动魄的一幕——马拉河之渡,就在肯尼亚境内马赛马拉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内上演。马拉河是众多尼罗鳄和河马的家园,也是野生哺乳动物的生命线。在这里,每年7-9月有世界上最壮观的野生动物大迁徙,即“马拉河之渡”。届时可以看到成千上万匹角马前赴后继,从鳄鱼张开的血盆大口中横渡马拉河的壮观场面,从中体会动物世界中的物竞天择和适者生存。

SAFARI,与野生动物零距离

肯尼亚之行自然少不了SAFARI这个元素。SAFARI 就是“野生动物巡游”的意思,这个词最早由海明威创造,意为“狩猎活动”。

我们乘坐敞篷大卡车进入保护区,这种车经过改装,顶部可以揭开升起,在有动物看时可以站起来而不会顶到头。肯尼亚最迷人的景致要数弱肉强食的野性追逐。非洲素有五大怪:狮子,猎豹,大象,犀牛,野牛。除了这些,一路上也会看到各种各样动物的足迹。动物粪便和野草的味道掺杂着在空气中,时刻都能闻到。这是野性的味道。

和狮子一起晒太阳

《老人与海》中的老人喜欢做梦。他梦见过三次狮子,那是非洲海岸边的狮子。这种狮子不张牙舞爪,不横行跋扈,它只须看你一眼,内在的傲气便能让你乖乖为它让路。这种眼神直指人心,掺杂霸气。

狮子可以很悠闲地躺在海岸边或是树荫下,舔着粗厚的皮毛。不要认为此刻的狮子不具备攻击性。它一旦跃起身,如果没有卡车的保护,人根本没有逃命的时间。海明威被唤为“老狮子”是个形象的比喻。“人是可以被毁灭的,但绝不能被打败”。他就如一头在荒原里的雄狮,映衬着非洲纠缠不尽的蓝天,代表着这块土地的桀骜不驯,展示着勃勃生机。

和火烈鸟一起展翅

纳库鲁湖国家公园生长着丰富的蓝绿藻,是火烈鸟最喜欢的食物。所以大量火烈鸟像落红一样汇集在这里,为兰色的湖镶上一圈火红的边。正如海明威在《非洲青翠的群山》中描述的:“当这种粉红色的火烈鸟在湖中低头觅食或舞动时,整个湖面泛起一片醉人的红涛。”它们大多静静站着,也有飞起来的,忽闪着它们有花斑的翅膀,优雅地舞蹈。这不能不让人想象火烈鸟成群飞起时会是何种景象,大概就如日本富士山下的樱花一样,如雨点般洒落下来,壮美无比。

和大象一起散步

在观赏途中,十几只大象带着几只小象迈着悠闲的步子越过公路是常有的事。于是旅客车只能停下来等着身躯庞大的象群缓步走过。非洲象的眼神总显得迷茫,全然没有亚洲象的灵巧,也根本无法和马戏团里深得人心的表演相提并论。谁知道呢!谁叫这里是非洲啊,自然而未经驯化……

和河马一起打哈哈

河马是吃素食的,却长得很肥,两千多公斤的体重和大象有得一拼。它们成群地潜在河里,露出光滑厚实的背。看似不动声色,可若要是惊扰了它们,暴躁脾气一点都不逊于雄狮。所以当地人泛舟会小心地绕过它们,要知道它们闹腾起来可是波涛汹涌,准让人翻船。

可河马也有可爱的地方,它们总撑着两只大眼睛左顾右盼着,时不时张开足以吞下一头牛的大嘴吓唬大家。其实是在打哈欠。

tips:在海明威酒吧看山

坐在安博塞利狩猎营地的海明威酒吧里,看远处乞力马扎罗的雪,心里知道山顶之雪即将融化,心里叹息:难道非要选择这样一座巍峨的山作为地球的温室效应的预警?

酒吧墙上挂着海明威的黑白照片,他举着猎枪,身边躺着的猎豹,眼神里有一份自得和骄傲。“这头老狮子!”我忽然想起美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马尔科姆·考利这样称呼海明威。

tips:感受树顶酒店另类奢华

在肯尼亚阿布戴尔国家公园茂密的丛林中,树顶旅馆是唯一的另类建筑,突兀而美丽。早期的树顶旅馆完全搭建在几棵大树杈上,是全木结构,当时较为简陋,属于规模较小的“吊脚楼”,主要是向派驻肯尼亚的英国军政官员以及西方探险考察人员提供观赏野生动物服务。目前的建筑仍为全木结构并基本保持着原来的古朴风格和野趣,只是大树杈变成了数十根大木柱。建筑底层高高吊空,上面有三层,各层设有客房,两头有观景走廊,顶层有宽阔的观景平台。树顶旅馆的设计颇具匠心。穿墙而过的树枝都被精心呵护着,有的甚至裹上了皮毛,充满了原始的气息。树顶旅馆的餐厅洋溢着英式的浪漫和奢华,精美的餐具、优雅的侍者、可口的美食和醇香的美酒……这样的奢华很容易让人陶醉。

旅客在屋顶平台可以观赏到动物世界的千姿百态,度过一个令人难忘的夜晚。在每个房间的床头有蜂鸣器,夜间有大动物来时就会通知旅客。

不自由勿宁死的马塞族人

在苍茫的原野上一路驶来,会发现一个个跳跃的红色亮点,游走于天与地的交会处,消融在红彤彤的落日边。这就是马塞族人,东非的游牧民族。他们同无数动物一起,是这片广袤无垠大草原的真正主人。

提到马塞族人,必定要提到“束卡”。其实就是两块格子布,一块斜搭在肩上,另一块围在腰间。“束卡”大多为红色,是力量的象征。因为怕火的野兽对红色怀有敬意,对于终日与野生动物相伴的牧人,火焰般的红色可以躯兽防身。一黑一红,成了他们生命的主色调。

传说在上个世纪英国占领肯尼亚的时候,许多非洲部落都妥协了。唯有马塞族人不屈挠不投降。没有了自由,于他们,等同于生命的终结。因为他们的坚持,今天,他们享受着许多部落没有的特殊待遇,在国家公园里自由自在地生活,靠放牧羊群,饮其奶、血,食其肉为生。荒野漫步是他们的生活主线。他们整日棍不离手,因为棍子是身份的象征,一个人拿什么样的棍子就能看出家里有多少财产。

能歌善舞是马塞族人的天性。他们的舞蹈没有任何乐器伴奏,哼出的小调象风琴一样美妙。巨大的耳坠和着音乐瑟瑟作响,特有的奔放和快乐在举手投足间就已经表现得淋漓尽致。靠近他们就能感受到充满原始野性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