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平和济南 文︱老弯 林晓青 元代的《遂间堂记》里说,济南人“敦厚、阔达,多大节”。暮夏秋初的济南,更显名士笔下的平和个性,蓝天高远,阳光和煦,泉水清澈,湖也分外深沉。 大雅之士的淡定 因为有了水,让这座北方之城的骨子里透着一股清明俊逸;因为有了水,济南万物灵气逼人、充满生机;也因为有了水,泉城之中的人便活得有滋有味。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颇具中庸之道的济南,淡定地过着自己的生活。 临水处,垂柳下,必有爱戏之人,或自吟自唱,或三五成群有板有眼,或搭起戏台,琴戏悠扬;台下鹤发童颜皆而有之,坐得满满当当,一曲唱罢,喝上个满堂彩。 老城新生活 济南开埠已历百年,什么样的景儿没见过? 沿着老济南熟稔的“二大马路”,也就是经二路迤逦前行,与那些曾名噪一时的老字号擦肩而过:瑞蚨祥、宏济堂、隆祥、亨得利……它们连同各种式样的老洋楼一起,在法国梧桐里渐渐淡出了背影。 有老人携幼童一路走过,有闹有笑,说要去趵突泉看养在淡水中的海豹,说要到燕喜堂喝奶汤,吃油旋儿盘丝饼,说还要提上一笼荷叶灌汤包回家…… 年轻人则想得开,约上三五好友逛逛泉城路上的精品店,或者飞车开到泉城公园边气派的山东大厦,只为了看着山景,喝上一杯咖啡。 寻古巷陌芙蓉街 不过是一条小巷子,即使饭点儿没到,也到处是熙熙攘攘的人。川菜馆、老北京风味、本地家常菜馆,各种小铺子夹道,叫卖声、说笑声,喧哗着整条街道。 芙蓉街过去是济南的老商业街,它的历史可上溯到公元前1100年前后,自那会儿起,成了古城的闹市地带。 直到十九世纪中叶,芙蓉街连同曲水亭街地区,都还是济南府最繁华的毓秀之地,清泉长流,商贾聚居,多有豪门大宅;清末民初,这里更成为济南市行政、经贸和文化中心,高墙大院、府衙威严之外,又有了会馆洋行,以至蜚声海内外的明湖居…… 从保留至今的建筑门脸上仍旧看得出它当年的风光,现在虽铅华落尽,但热闹分毫不减。
水样济南 文︱林晓青 老弯 “冬泛冰天,夏挹荷浪,秋容芦雪,春色杨烟。”是济南地下众多清冽甘美的泉水,不断涌出,汇为河流、湖泊,才造就了济南的“一城山色半城湖”。 天下第一泉 跨过赤柱青瓦、画梁横卧的趵突泉南大门,一片青松翠柳、花团锦簇直扑眼帘,石路蜿蜒、垂柳依依,俨然一派江南胜景。 一路前行,名列七十二泉之魁的“趵突”尚未得见,而无忧泉、石湾泉、湛露泉……却一一在垂柳下渐次出现,或翻滚涌动、或幽雅平静;绿树丛中,古色古香的老戏台上,有人在唱一曲铿锵的《木兰从军》,豪放和婉约,衬得恰到好处。 穿过一片细竹,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共同题字的双御碑上,刚劲有力的“激湍”二字暗示着主角儿即将登场。 站在石板铺地、雕花石栏的来鹤桥上,一池风光尽收眼底:幽深的泉池波光粼粼,不时冒出一串串晶莹的水珠,盈盈浮起,一尾尾锦鲤墨鳞戏于其间;那一边,三股泉水迸发,恰似合着韵律般喷涌不息,浪花四溅,汩汩的水声细听之下,充满了鼎沸之势,不辜负岱阴诸泉之首的美名。 观澜亭建在泉池之上,四面敞开,飞檐翼角,两侧石碑挺立,坐在亭中赏泉,真会忘情于这一片水色泉声;泺源堂则是金碧辉煌的明清楼宇,近水楼台之势更呼之欲出;饮泉处,游人如织,摩肩接踵,清透甘甜的泉水直沁人心脾…… 泛舟大明湖 马可?波罗在《中国游记》中提到过大明湖,说它“园林美丽,堪悦心目,山色湖光,应接不暇”。 大明湖其实是济南的诸泉汇流而成,出小清河后入渤海,淫雨不涨,久旱不涸。有济南朋友幼时便在大明湖畔长大,那时尚不知夏雨荷,却听老人家说过百遍乾隆皇帝的事儿。 穿过大明湖气宇轩昂的牌楼,垂柳、榆杨下隐约可见一湖碧水,岸边的画舫犹如微型楼阁。虽没赶上荷花盛开的时节,却也并未“菡萏香消”,偶尔还能在密密匝匝的枝蔓间,望见几朵淡粉的荷花和饱满的莲蓬。 向湖心岛泛舟而去,堤岸上,垂柳环绕,柔枝垂绿,婀娜点水;风起时,枝叶舞动,风情毕现;处处花繁树茂,点点亭阁,丝毫不逊于江南的西湖。 湖南有稼轩祠、遐园、明湖居、秋柳园,湖东北有南丰祠、张公祠、汇波楼、北极阁,湖北的铁公祠、小沧浪…… 湖心岛的历下亭,历来为文人会集之地。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诗人杜甫与北海太守李邕饮宴历下亭,写下“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诗句,奠定了大明湖名士雅集的人文基调;后人在亭畔建馆舍数间,观柳赏荷,即兴赋诗,成了如今济南最风雅且充满古意的城市地标。
婉约济南 文︱林晓青 深厚的家学渊源,颠沛的人生轨迹,曾经的宋词金石……人在济南游,不禁惦记起那个曾在泉边吟咏的才情女子,还有那阙传唱千古的“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浣溪照清影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的《廉先生序》残碑被发现后,济南的章丘为清照故里的事实最终尘埃落定。 清照园,是章丘百脉泉公园中的园中园,园内的李清照雕像窈窕身姿,双眉紧蹙,昂然远瞩;东侧竖着复原的李格非《廉先生序》碑,末尾“绣江李格非文叔序”中的绣江,指的便是清照的出生地章丘。 穿门而过,眼前一面是长廊环绕,一面是楼阁辉映,将一汪清水环绕。水面上,五股清泉喷涌,宛若一朵绽放的梅花,“梅花泉”便由此得名。 竞相喷涌的五股泉水在水面上翻滚出层层雪浪,可谓“倒喷五窟雪,散作一池珠”,蔚为壮观!泉边的水草一丝丝、一缕缕、一绺绺,深绿、浅绿、翠绿,尽透着一抹抹炫耀的绿光,如少女清照在水中袅袅行过。 易安楼满庭芳 九百年后的今天,故乡人仍以这位旷古奇女子为傲,感慨她一生颠沛流离、饱经沧桑,从少女“醉花阴”的烂漫情怀,到与丈夫阴阳两隔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他们为她修起了“易安楼”,将时光永远定格在琴瑟合鸣,金石宋词为伴的美好岁月。 易安楼为两层外环廊建筑,楼前临水而建的海棠轩,将梅花泉、漱玉泉尽收眼底,是品茗赏泉的最佳地点;楼旁的清照纪念馆里,文叔斋、漱玉堂、金石苑、燕寝凝香……院落内遍植石榴、芭蕉、海棠,一干佳卉名木,幸得侧畔的泉水滋养,长得葱茏馥郁。 走在石板路上,漫溢的泉水从脚边抚过,便觉得泉射雨丝、羽沫沾衣,阵阵凉意、丝丝泉风绕身,怎一个美字了得!池底卵石映衬,水花银亮,泉石相激,奏出一曲美妙的天籁之音,恍若隔世。 漱玉清平乐 而济南城里的漱玉泉边,传说是李清照独自度过寂寥后半生的地方。 跨过枫溪岛小桥,宋代风格的建筑一如她的词风般清丽。屋畔一泓碧水从地面涌出,如一方明镜镶嵌其中。从池底冒出的串串水珠在水面破裂,溢出的泉水漫石穿隙,水石相激,淙淙有声,然后跌入前方的池中,池内五彩锦鳞漫游,池边垂柳雪松环绕,这便是传说中李清照临水梳妆、洗砚濯笔之处的漱玉泉。 难怪清照虽命运多舛,但仍活到了耄耋之年,这在她那个时代实属奇事,守着泉水的平静生活,也许便是她文思如涌,长寿延年的原因吧? 灵动济南 文︱林晓青 “岱阴诸泉,皆伏地而发,西则趵突为魁,东则百脉为冠。”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描写的这处大名鼎鼎的百脉泉,便位于济南东郊,章丘境内。自古这里就是鱼米之乡,“明水香米”闻名遐迩,一家做饭,五邻飘香。 百脉泉,便是明水的源头。不同于趵突泉泉水的喷薄尔出,动如脱兔,百脉泉那丝丝缕缕的泉水透澈空明,静如处子。而百脉诸泉之水汇聚成湖,壮观之态让人为之倾倒,于是,就有了“小泉城”的美誉。 园林景致,墨玉喷涌 入得百脉泉公园,静谧幽雅的北方园林,顿时让人心旷神怡。 行至开阔处,一池秀水映入眼帘,沿岸筑有石堤,掇山叠石,楼宇长廊,倒映在清澈如镜的湖面之上;湖中栽满柳树的小块绿洲,由半月形的石桥相连,精巧雅致;近观俯视,湖水直视无碍,池底的泉水如珍珠般晶莹,一串串向上飘,涌上湖面便倏地破裂、散开,化作圈圈涟漪,水底的鱼儿便在芊芊水草间遨游嬉戏,一派趣味盎然。夕阳西照,湖面浸淫在一片金色的余晖之下,水色天光,绿柳堆烟,俨然一幅绝美的水墨画。 背湖前行,四围石栏内的一股“墨泉”令人眼前一亮,远远看去就像一块巨大的翡翠,闪耀着宝石般的光辉。走近石栏,阵阵股股的泉水从深部的岩熔裂隙中结结实实、厚厚重重地喷涌而出,黑亮蓝绿的泉水溢出方形石栏,奔流不息,一泉成河。如此大的水量委实让人惊叹,闷重的泉涌之声,如沉雷隆隆,雪涛四溅。 百脉迸发,清泉洗心 百脉泉公园的佛教静地龙泉寺,庙宇庄严红墙乌瓦,树木蓊蓊郁郁,石榴、梨树上硕果累累,百脉泉呈“品”字形排列的三大方池位于殿前。 凭栏俯看池内,一串串玲珑剔透的涌珠浮翠,夺地而出,珠链上的每一颗水珠都是那么透亮、滚圆,真真是“一泓清沁尘无染,万颗珠玑影自圆”! 泉水依然透澈空溟,鱼翔浅底,往来穿梭,水波潋滟。两侧的红墙上是历代名人留下的佳词丽句,其中,“清泉洗心”和那硕大的“佛”字石刻格外引人注目。面对如此出神入化的造物奇观,怎叫人不“焕然一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