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自驾

文 摄影| 远馕

向北,一万里
穿越澳大利亚中部

驾车深入辽阔的澳洲内陆,触摸红色的大漠荒原。

游主档案

远馕,软件工程师。

喜欢自由自在的旅游,近来又喜欢上了摄影。

常去的论坛:天涯、磨房

同行旅友: 4人(花花、罗子等)

旅游开销:22000元/人(含往返机票、住宿费、租车费、汽油费、餐费,不包括购物费用)

游历目标

欣赏澳洲内陆风情,体验驾驶的乐趣。主要行程包括Oodnadatta Track沙漠公路、艾尔斯岩(Ayers Rock)、国王峡谷(Kings Canyon)及Finke River四驱路。

正式准备这次澳洲自驾游,离我们最终的出发日期只有四周时间。尽管时间紧迫、任务繁杂、不可预知的困难重重,但在我们这些一贯靠谱的有为户外青年面前,显然这一切都尽在掌握。我们的出行风格是,把总体的线路定下来即可,既不会亦步亦趋于网上的攻略,也不喜欢制定按部就班的精准计划。行程中的不确定性,或许也是旅行的魅力之一吧。

东海岸的飞行接力

2008年9月27日下午,我们从首都机场出发,搭乘CA175航班飞往悉尼。次日清晨,悉尼时间6:00,打开舷窗的遮光板,一缕朝阳越过机身,照射在右侧机翼的尾梢。我们就要在这个晴朗的早晨,开始为期三周的澳洲之旅。

到了悉尼,当务之急是在网上订车。各个网站上的吉普车都没有了,只好在Europcar定了一辆斯巴鲁(SUBARU)。在逛了歌剧院、海滨大桥、达令港等常规景点,并从同伴的朋友那儿借了个GPS之后,我们于29日下午飞往墨尔本。第二天,在墨尔本市内游览。10月2日清晨,我们再次背着颇为沉重的背包,乘坐去往阿德莱德的飞机。

而当我们结束自驾之旅,10月15日从凯恩斯飞回悉尼,我们在澳洲东海岸的飞行接力才形成一条完整的弧线,并与自驾线路闭合成一个圆圈。

tips:Outdoor、Exploring、Adventure

澳大利亚的个人旅行签证比较容易申请。不一定要通过代理,可以直接向上海签证处递交材料,一般10个工作日出结果。

接下来的一周,基于此行Outdoor、Exploring、Adventure的三原则,商量租车、行程计划、酒店预订、澳洲境内机票预定、澳洲用品采购清单、个人携带品清单等诸多事宜。行前讨论最多、变化多大的就是线路。租车起点从悉尼,变成墨尔本,到最后确定为阿德莱德。

阿德莱德:自驾从这里开始

到达阿德莱德机场以后,我们在Europcar的接待处办理提车手续。原本预定的斯巴鲁(SUBARU)没了,他们以原价给更换了一辆丰田KLUGER。取车时才发现,这是一辆全新的AWD SUV,总行驶里程只有7公里!这款车在国内叫汉兰达(HLANDER),空间比SUBARU大多了,而且动力非常强劲。

晚上在My Place旅馆旁边的一家泰餐厅吃饭。阿德莱德是澳洲著名的葡萄酒之乡,自然要品尝一下当地的美酒。老板娘给我们推荐了一种叫Rose的葡萄酒。这种粉红色的酒,不仅色彩漂亮,味道也相当不错。

tips 租车

各大租车网站都提供澳洲主要城市的租车服务。如果选择异地还车的话,东南部沿海城市之间相对比较便宜,而选择在内陆城市,比如在艾利斯泉还车,则相当昂贵。

租车最好同时购买保险。尽管会多花些钱,尽管基本上这钱属于白花——可是,不是有句广告说的么,买保险就是买平安。

国内的驾照现在都是中英文对照的,所以不需要公证,在澳洲可以直接租车和驾驶。

tips 行车提示

在澳洲开车,比在国内轻松多了,因为大家都自觉遵守规则。基本上,按照我们当初考驾照时学习的交通规则开车就行了。

靠左行驶,很快就能适应,不必过于紧张,拐弯时适当留意。

古老的沙漠公路
阿德莱德(Adelaide)——弗林德斯山(Flinders Ranges)国家公园——奥德纳达塔路(Oodnadatta Track)——库伯佩迪(Coober Pedy) 1140公里

自驾的第一天。上午十点半,正式出发。此时汽车总里程指示为27公里。出城后,一直沿着A1公路行驶。我们在Stirling North离开A1公路,拐入B83继续前行。下午6:20,自驾路上的第一次日落,此时西边的云很厚,只能看到夕阳穿过云层间隙的霞光。晚上7:30,到达Wilpena Pound Resort。澳大利亚宿营地的设施都比较完善,厕所、热水淋浴、厨房、洗衣烘干机、饮用水、电源等等一应俱全,而且都相当干净整洁。

第二天早上起来一看,在这里扎营的人可真多啊。老外们无论是开房车或者越野车,带的家伙什儿都特别的齐全,有着宽敞前厅的大帐篷,还有什么桌子、椅子、烧烤台、遮阳伞、调料架等等,基本上家里常用到的,都摆这儿了,整个一搬家过日子嘛。晨曦中,几只袋鼠在营地旁边的树林里蹦蹦跳跳着走过。

路过Blinman小镇,街边停着很多车,镇中心的一块空地上,撑着一排排的遮阳篷,不少人在那边忙碌,原来这里正在举办小镇厨艺比赛,听说评委是专门从悉尼等地的大酒店请来的厨师。告别小镇,我们继续前行。汽车北行至Marree后,就向西拐,进入著名的奥德纳达塔路(Oodnadatta Track),沿着老甘号铁路(The Old Ghan Railway)的轨迹前进。

黑黢黢的夜晚,只有我们在广袤的荒漠上飞奔,似乎永远没有尽头。幸好间或有反光的路标,提醒着我们还走在路上。晚上十点,终于看到前方有微弱的灯光和几幢零星的房屋,威廉溪(William Creek)到了。

空旷的宿营地里,有几个人围着一堆篝火取暖。我们分头忙碌开来,有人生火烤肉,有人洗菜烧水做沙拉,有人扎帐篷。不一会儿的功夫,蔬菜水果沙拉拌好了,肉也烤熟了,再喝点啤酒,怎一个爽字了得?简直就是完美啊!饭后烧了锅开水,我万里迢迢带的菊花茶终于可以泡上喝了。

白天,继续沿着沙漠公路西行,路面比较软,但又平又直,车速120都还算正常的。地图上将威廉溪至库伯佩迪的这一段沙漠公路称为“William Creek Road”,而奥德纳达塔路则自此处拐向北方更深的沙漠腹地Oodnadatta去了。这里的沙漠有点像青海那边的戈壁滩,一望无际,几乎没有什么起伏;红色的沙子看上去比较粗糙,地面遍布着小砾石,灌木的分布也比较茂密。

中午12点半,库伯佩迪城边的采掘机雕塑在眼前呈现,这也意味着沙漠公路这一段自驾行程的结束。

TIPS 行车提示

奥德纳达塔路(Oodnadatta Track)为未封装的沙土路,线路平直,但路面偏软。路上车非常少,在体验飚车刺激的同时,要适当控制速度。

这段路开地盘高的四驱车比较适合,普通轿车基本上也能通行。只要不离开公路,就不会陷车。

TIPS:旧汗铁路

19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澳洲内陆的淘金年代,铁路从Pt Augusta修到Marree,大批的货物由来自阿富汗(Afghan)的骆驼,转运向北方的Oodnadatta等地;后来,铁路向北延伸,一直修到了Oodnadatta,而骆驼又担负起运送铁路铺设材料的重担。这条铁路也因此得名Ghan Railway,Marree和William Creek都是当年Ghan Railway沿途重要的站点。淘金热散去,澳洲内陆恢复了往昔的荒凉和平静,旧时的Ghan Railway也因此逐渐废弃了。现在人们把从Adelaide经Pt Augusta直接往北,途经Alice Springs直至Darwin的铁路称为“The Ghan”。

那些岩石:走进红色的中部
库伯佩迪(Coober Pedy)——艾尔斯岩(Ayers Rock)——多头山(The Olgas)——国王峡谷(Kings Canyon) 1450公里

库伯佩迪是澳宝(Opal)的故乡,也因“地下之城”而闻名。留影之后,入城午餐。五个人吃了份巨大的批萨,然后去参观澳宝矿井展。里面除了有实物图片的说明,还可以坐缆车沿着数百米深的巷道下至矿井底部。洞穴里面果然凉快许多,走出来才体会到外边热浪袭人。出城,驶入87号公路(Stuart Highway)。这晚的宿营地是Kulgera Roadhouse。

第二天,汽车从Kulgera出发,行至Erldunha,便左拐到Lasseter Highway西行。中午12点,经过Mt Connor后,很快就到了Ulru-Kata Tjuta国家公园的入口。公园由Uluru (土著语,“独块巨石”的意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石头,英文名为Ayers Rock) 和Kata Tjuta (土著语,“多头””之意,英文名叫The Olgas)两部分组成。艾尔斯岩是世界最大、色彩变化最丰富的单体岩石之一,澳洲内陆的标志性景观;多头山由28块巨型岩石组成,是宫崎骏电影《风之谷》的取景地。

中午1点,终于来到了大石头的脚下。阿南古族人将大石头视为圣地,不希望游客攀爬,因而徒步成为近距离接触岩石的最好方式。环绕大石头一周,约十余公里。湛蓝透彻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也没有任何杂色。在三个小时的徒步过程中,看到了岩石各个侧面的景致。

下午6:30,回到岩石的日落观景点。固定三脚架,调整好相机,然后铺开地席坐下,手持快门线,一边吃些零食,一边按动快门。傍边有人坐在折叠椅上,静静地看着书,偶尔抬起头,抿一口咖啡,望一眼岩石光与色的变幻。

7:20,光线已经黯淡,大石头也褪下绚烂的华彩,归于静谧的暗红。人群散去,我们也行至景区外的艾尔斯岩度假村(Ayers Rock Resort)。无论是营地规模还是扎营人数,这里的宿营地都堪称此行最大的一处。扎好帐篷,我们进入五星级的沙漠风帆酒店(Sails in the Desert Hotel by Voyages),享用这里的海鲜自助晚餐。在这远离大海的澳洲中部荒漠,可以尽情的吃龙虾、海蟹、大虾、三文鱼等等,自己都觉得奢侈。

次日清晨,早早起床,驱车至大石头的日出观景点。6:50,朝阳开始映红整块岩石。那种鲜亮的明媚的橙红,若非亲眼所见,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是由一块巨石散发出来的。

随即出发,经Lasseter Highway向东回走一段路,然后左拐经Luritja Road向北,去往300多公里外的国王峡谷(Kings Canyon)。我们在国王峡谷徒步走的是Rim Walk线路,顾名思义,就是顺着起伏的山岩,围绕峡谷转一圈。这段徒步,除了开始有一段略微陡峭的上升外,难度并不大。国王峡谷,无论是峭壁还是叠岩,甚至枯树,都姿态万千,加上天气晴朗,云层丰富,实在是拍片的好地方。边走边拍,6公里多的路程,竟然走了近三个小时。

tips: 行车提示

一路上路况都不错。夜间行车,尤其是路边灌木丛多的路段,注意减速观察。如遇袋鼠突然窜出,不要猛踩刹车或者急打方向盘,首先保证车辆和人身的安全。袋鼠在澳洲不属于保护动物。

Finke River:车陷四驱路
国王峡谷(Kings Canyon) —— Finke River 4WD Route —— 艾利斯泉(Alice Springs) 420公里

Finke River 4WD Route的指示牌立在路边,牌上绘有该段四驱路的详细地图,并列出了行驶该路段的各种注意事项。我们都陷入了驰骋四驱路的兴奋之中,根本无暇去看牌子上到底写了些什么。

离指示牌不远,一道铁栅栏门和两侧绵延的围栏挡住了去路。不过,我们毫不费力的发现,栅栏门没有上锁。越过铁门,我们还边开车边笑,说澳洲的四驱路不过尔尔,还讨论着晚上在艾利斯泉的晚餐。

可惜,这种毫无防备的兴奋只持续了20分钟。5:30,车在一个小沙坡上,减速,停下来,然后再启动,车轮空转——陷车了。

下车一看,前轮陷入了松软的细沙里。试图倒车,结果前轮越陷越深,以至底盘的前部都没入沙中。无法手动切换到四驱,在柏油路上动力澎湃的KLUGER,此时仿佛是泻了气的皮球,瘫在红色的沙里。

车上几乎没有任何工具,只好找了几根枯木棍,趴在车轱辘旁边,将沙子一点一点扒拉开,露出车胎;然后用千斤顶慢慢抬升车体,从轮胎下面塞木头垫进去——这里连块石头都找不到。当我们掏了快两个小时,当夕阳即将挥别,车轮基本上快要垫起来了。我们才发现,这段时间一直没有车路过,手机没有信号,中午走的时候没有补充水,车上的饮用水并不充足;关键的是,前面的路究竟怎样,谁也不知道。

就在此时,两辆车从旁边经过。在我们挥手求救之后,车子掉头回来。下车后,走出两位中年男人,其中一个似乎并不着急,拿着相机猛拍了几张夕阳,然后向我们走来——此人就是Martin大叔,另一位男士是他的弟弟。紧接着,五六个小孩在一位中年妇女的带领下也围拢过来——这位大婶是Martin的妻子,他们住在新南威尔士州,趁着孩子们的假期一家人出来旅游。大叔让他10岁的小儿子上车把握方向盘,然后一帮人开始推车。果然是人多力量大,车很快推出来了。大叔建议我们原路返回,说前面的路况未明,可能会变好,也可能更差。而我们则希望能跟着一起走。

于是大叔在前面开路,继续前进。走了不到半个小时,我们的车又连续陷车。大叔再次帮我们推车,然后告诉我们说:我也可以不帮你们,但如果你们要跟着我走,就必须让我来开你们的车,我认为我比你们开的更好,我相信我能把你们带出去。

我们接受了大叔的要求,由大叔开我们的车。此后路况越来越差,陷车的频率越来越频繁。而有一段路,几乎是在前面的车用力拽、我们在后边使劲推的情况下缓慢往前挪。

凌晨两点,我们总算到了Boggy Hole,这里是指示牌上标注的一个扎营点。大叔他们很快就支开烧烤架,生火烤肉了。我们也从营地旁边的Finke River里取了水,煮了雪菜笋丝排骨面。给大叔他们送了些煮好的面条过去,他们尤其是小孩子们竟然大为欣赏,大婶还特意过来表示感谢。

帐篷扎在鹅卵石地面上,居然丝毫没感觉到硌人,睡的挺香。早上8:30起来,早餐之后,跟大叔一家照了合影,11点出发。一路上还有几次陷车,不过很容易就推出来了。两个小时之后,终于走出Finke River四驱路,来到Hermannsburg小镇。我们跟大叔就要在此处分别,于是邀请大叔一家在加油站的酒吧喝咖啡,大叔欣然应允了。

无论在何处,心底的感激一定要及时表达。

告别大叔,我们于下午4:30抵达艾利斯泉(Alice Springs),住在Annie's Place。

tips:四驱路行车提示

Ernest Giles Road为未铺装的沙漠公路,路面为非常细软的红色沙土;走的车相对稍多一点,一般不会陷车。若非刻意体验四驱路,建议走此路去艾利斯泉。

Finke River 4WD Route位于Finke Forge国家公园,基本上沿着Finke River河谷行进,四驱路段大约130公里。路况以软沙、乱石、雨水冲刷的沟壑为主,一是容易陷车,二是容易磕伤底盘,过沟壑时方向盘还容易打滑。

若选择走此四驱路,其入口处指示牌上的注意事项,值得认真阅读:

必须驾驶高底盘的四驱车;许多路段需用低速四驱行驶;油耗比平常路段高出许多;尽量与其他车辆同行,夏季可能一周时间才会有一辆车经过;携带足够的饮用水;穿行此路段前告知你的紧急联系人。

指示牌上说从入口至Boggy Hole需要3个小时,而我们则花了9个小时。

凯恩斯:向着终点一路狂奔
艾利斯泉(Alice Springs)—— 凯恩斯 2470公里

艾利斯泉作为澳洲中部的中心城市和北领地的第二大城市,规模并不大,数条街巷,基本上都是两三层的小楼房。街面宽阔而冷清,倒是看到不少皮肤黝黑、身形肥硕的土著人。

打了一上午电话,花了很多冤枉钱,总算改签成功,把凯恩斯至悉尼的机票推迟一天。澳洲机票预定网站的服务水平实在令人失望,比国内的携程差远了。午饭之后,开始了奔向凯恩斯(Cairns)的旅程。沿着87号公路一路向北,至Three Ways Roadhouse东拐,驶入66号公路(Barkly Highway)。当天行驶720公里,晚上扎营于Barkly Homestead。其间为了赶夜路,曾创下180公里/小时的最高时速。继续向东一路狂奔,沿着A2/A6公路,连续驾驶16小时,行驶1340公里,次日凌晨一点抵达东海岸海滨城市Townsville。

10月11日,自驾的最后一天,沿着滨海A1公路行驶350公里,下午三点到达整个自驾行的终点凯恩斯。到了凯恩斯,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自然是必去的。尽管海面下着暴雨,可我们还是勇敢的下水浮潜。透过潜水镜,海水似乎是透明的,乳白色的礁石仿佛触手可及,五彩斑斓的鱼儿在礁石间游历。真不愧为世界顶级的潜水地,澳洲人最引以为自豪的自然景观之一。

tips:综合攻略

1、 澳洲的油价各地差别很大,基本上越偏僻的地方越贵。
2、 对于完全的自由行,线路设计很重要,事先的功课很重要,每到一处的交流和咨询更重要。
3、 GPS一般在城市比较准确,野外需同时参考地图,以及你自己的方向感。
4、 自驾出游,尤其是不熟悉路况的四驱路,充分准备、小心谨慎是安全的前提。
5、 一路上,除少数几个地方外,食宿都可以丰俭由人。
6、 夏季澳大利亚,是否实行夏令时由各州决定,乘坐飞机应提前问询清楚。
7、 开车在外,帮人就是帮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