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9年7月23日
地点:罗凡涅米
日出时间:3:15am
日落时间:11:38pm
(摘自Helsinki Times)
罗凡涅米,世界上唯一设在北极圈上的省会城市。
这意味着,经过十个多小时的飞行,我们已经身处北极圈内,几乎与“天涯海角”同意。
到芬兰的第一晚,我们住在一家叫“Ounasvaaran Pirtit”的度假村里。
司机小伙儿基莫看出了我的为难,主动解释道,Ounasvaaran是此处的地名,Pirtit则是有很多小木屋的意思。没错,小木屋、桑拿、游湖,算得上是芬兰人度夏的主题词。
放下行李,我们拿着游泳衣直奔湖边的桑拿屋。湖边的空气格外清冽,已是晚上八点,但阳光依然明媚,岸边延绵的松柏的倒影将湖水尽染,泛着深浅不一的绿色的光泽
“如果连桑拿都治不好你,你就没救了。”这是芬兰家喻户晓的一句谚语,在古老的芬兰语中,桑拿最初指的是“在雪地上挖出的一个洞”。而往桑拿热炉上泼水的动作,在芬兰文里叫“lyly”,原来的意思是“精神”、“生机”;所以,芬兰人在桑拿的过程中不断往炉上烧水,增加水气与热度,正是让身心重新获得能量的方式。
但我们终究没有像芬兰人一样,跳入冻指的湖水中证明自己的勇气。曾经问我们的老朋友尕丽娜,芬兰人到底有多爱它。她回答说,一般人夏天一天两次,冬天一天一次,周末两次。
很多年前,桑拿一直被用作生育的场所及清洗逝者的地方,桑拿对于芬兰人而言有一种令身心升华的功能,它对于芬兰人是如此重要,难怪2010上海世博会芬兰馆里也设计预留了桑拿房的空间。
经过一场消除疲劳的桑拿,在透着松木清香的小木屋里,一夜无梦。
Tips:
小木屋
在芬兰超过50%的芬兰人在乡间有自己的小木屋。租一间小木屋度假,是到芬兰不可不试的旅游方式。以我们在罗凡涅米住的小木屋为例,平均每人的租金为30-40欧元/天,价格相当平易近人。而且,小木屋大都自带桑拿房,相信不出两天,你也会变成芬兰人,不可一日无桑拿。
遇见萨米人和圣诞老人
不用复杂思想的单纯算不算是幸福呢?
Janne黑头发、褐色眼珠、架着黑框眼镜,带着西亚人的长相。萨米人,这一世代生活在芬兰北部的少数民族,如今只剩下九千人而已。其中有5000人生活在拉普兰地区,从事着传统的畜牧业。在驯鹿场工作了几十年的Janne,尤其乐意回答我们各种各样的提问。
每年5月是小鹿出生的旺季,到六月底,人们开始收集鹿茸,哦,但不要担心,它们还会再长出来的。Janne吹了一声口哨,一群褐色的生灵从树林的尽头向我们跑来。来,我的朋友,愿意和我一起喂它们吗?要知道,在夏天,这些可爱的小东西几乎24小时都在吃,这都是为了过冬做准备,在寒冷的冬季,它们平均要失去20%的体重呢。
热情的Janne带我们去他的小屋,用传统的梳子饼招待我们。小屋的墙上,挂着各种各样动物的皮毛,黑熊、狐狸、獾……可惜女主人不在家,没有听见传统的哼唱,但从Janne的言谈中,我已经感受到了身为萨米人的幸福。
离开Janne的家,我们去探访圣诞老人。这是所有人不愿意错过的事情,跟原装正版的圣诞老人亲密交流、零距离地讨教人生秘诀,之后,把双脚横跨在北纬66度33分的北极线上拍一张留念照,领取自己进入北极圈的那册的证书,珍藏终身。
Tips:
圣诞老人村(Santa Claus's House)
所有从此处寄出的信件,都会特别盖上北极圣诞老人邮局的邮戳。假如谁希望他寄出的信要刚好在圣诞前到达收件人的信箱,那么务必要把这封信件投入红色的邮筒中。而桔色邮筒中的信件则为当日寄出。此外,还可以在邮局预订一封由圣诞老人亲笔签名的信,圣诞节时寄到亲朋好友手上,给他们带来意外的惊喜。
用不完的时间
在芬兰,时间变得很好用,起床后不必四处奔波,在湖边与朋友或家人闲聊一个上午是相当有益身心的活动。下午坐自家的游轮,或是“小舢板”凭湖临风一番;或者准备好啤酒和烤肉,桑拿上一个下午也是很受欢迎的大众娱乐。
而我们,决定要去尝试一下激滩漂流。穿上防水服和大胶鞋,戴上头盔和救生马甲,爬上皮划艇,按着我们的教练J.P的口令,或奋力划桨,或罢手让划艇顺势而下。最惊险的时刻是遭遇激流的时候,皮划艇有时会撞上岩石,有时会被石缝卡住,动弹不得。但因为有J.P在,一切最终都化险为夷,我们顺流而下,进入了一片平静的湖面。
绿色的植被占据了视野。阳光透过枝叶如万花筒般洒落,万籁俱寂中只有水鸟的几声蜩觓。我们自动放下了手中的桨,任皮划艇在湖中心漂游,两边的森林的倒影触手可及,这是与自然无限贴近的午后,这一切提醒了久居都市的我们,我们都是大自然的孩子。
文 王勇
摄 Roh Chung Hun(Korea)
古堡歌声
在萨翁林纳听歌剧
在夏意阑珊的季节,在芬兰古城美轮美奂的景致中,徜徉于淡淡月光的湖畔,耳边隐隐传来歌剧的天籁之声,犹如身处人间仙境。
在欧洲游走的时间长了,多少还是会产生一些审美疲劳,即便是柏林爱乐、维也纳歌剧院之类的演出,也开始对于曲目有些挑挑拣拣了。但今年夏季,赴芬兰参加了萨翁林纳歌剧节之后,还是有种让人大呼过瘾的感觉,重拾了爱上歌剧的冲动。
“赛马明珠” 北欧小城
在中国人眼中,萨翁林纳是一个标准的北欧小城,随手在网上搜索,你会得到如下资讯:萨翁林纳距离赫尔辛基 335 公里,人口28,000,近 40% 的面积被湖水覆盖,是芬兰东部湖区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萨翁林纳坐落于芬兰最大湖泊塞马湖水域中央的岛屿上,如诗如画,妩媚妖娆,有“塞马明珠”之称。
当整个芬兰还处于部落社会时,萨翁林纳就已是这片辽阔的塞马水域中的水路战略枢纽。位于萨翁林纳市中心的奥拉维城堡(Olavinlinna)是萨城最令人兴奋的地方,当时统治芬兰的瑞典,为了防御俄国,而修建了此城堡,虽然已经过去了500多年,这里仍然保留着 15 世纪建造时候的古朴风韵,这是芬兰目前保留下来的最壮观的中世纪城堡,也是北欧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中世纪城堡。
萨翁林纳附近的蛇形丘(Punkaharju)湖堤,是芬兰著名的风景区,著名的萨翁林纳歌剧节于每年的七、八月间在此定期举行。在落叶纷飞的季节,在美轮美奂的景致中,徜徉于淡淡月光的湖畔,耳边隐隐传来歌剧的天籁之声,犹如身处人间仙境。
走进萨翁林纳的中国歌剧团
中国对于萨翁林纳的关注是因为在这块歌剧宝地,出现了两大中国歌剧团的身影,而且还轰动一时,亦成为芬兰一大佳话。
早在1988年,中央歌剧院250人曾应邀参加该节演出。时隔20年后、北京奥运会前夕,上海歌剧院受邀派出185人的歌剧团再次亮相萨沃林纳国际歌剧节, 2008年的歌剧节也同时被确定为“中国主题年” 。7月29日至8月2日期间,中国歌剧艺术家们与芬兰艺术家同台用中文演唱《黄河大合唱》,演出三场《奥赛罗》和2场中国原创歌剧《赌命》。当然更令各路媒体关注的是,芬兰女总统哈洛宁观看了上海歌剧院的现代歌剧《赌命》,在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奥拉维城堡内,演出舞台被装饰成有着浓郁中国传统特色的宅院厅堂。在张国勇院长的指挥下,上海歌剧院演员和乐手们以“无调性”唱法的欧洲现代歌剧表现形式演绎了一个中国传统故事,表现人性中道德、坚强、贪婪、无知等相互的矛盾与冲突。
《赫尔辛基新闻》、《芬兰画报》及《东萨沃地区报》等芬兰各大媒体对上海歌剧院在萨翁林纳歌剧节的演出用大量篇幅报道上海歌剧院在萨沃林纳歌剧节的演出,评价该团的演出是中国文化与欧洲文化的结合,给芬兰人民留下深刻印象。一时间,萨翁林纳又成为了众多中国的歌剧迷们梦想的目的地。
五百岁古城堡
在大多数人眼中,欧洲的城堡与宫殿总是有着一层童话色彩,或奢华明亮,或有着传奇故事,或神秘莫测,几乎所有不朽的故事都能和城堡发生或多或少的联系,比如阴谋,比如杀戮,比如爱情。
而当想象的脚步流放在现实的城堡里的时候,总会有不一样的惊喜与感悟。似乎每一寸土地都能鲜活地“滴”出几个故事来。这座奥拉维城堡常年对游人开放,每年平均要接待20万的来访者。我们在匆匆来去的参观大军,感受着这座宛如湖中孤岛的坚固城堡。
军事价值曾是这座城堡所需扮演的重要角色,把城堡建在湖中央当然是个易守难攻的好去处,当年这个城堡的军事设施算是极为先进的,城墙的厚度是一般的炮不能伤及筋骨的,三个高高的圆塔可以至上而下发起攻击,通风设备很完善,还有专门的射击通道和用作监禁重犯的地牢。后来边境线发生了变化,萨翁林纳城不再是芬俄的边界城市,于是城堡也就失去了战略意义。
于是,也就像所有的城堡共同面临的苦难一样,奥拉维城堡因为年久失修而摇摇欲毁,直到1872年贵族元老院对城堡加以修缮,而真正有意义的修复开始于1959年,断断续续进行了16载,终于在1975年古城500岁诞辰之际得以完成。可以说是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的一座古堡。较之过去最大的不同是,城堡与陆地之间架起了一座带有浮桥,人们不必再乘船渡河而上。很有意思的是:浮桥是可以开启的,而且装有强大的马达,当有船只经过城堡的水道时,浮桥可以开走,这样的场景也尤为壮观。
古堡中的歌剧节
在古堡中举办歌剧节,这个创意开始于1907年。
当时极具爱国主义情怀的芬兰著名的女高音爱诺(Aino Ackté)提议每年在城堡中上演芬兰语的歌剧,最终这个梦想在1912年实现,并且连续五年举办了歌剧节,其中上演了四部芬兰语歌剧,唯一的例外是《浮士德》。
随后因为俄国十月革命和一次世界大战等事件的发生,歌剧节停办,直到1967年,一批在萨翁林纳参加声乐大师班的学生,在城堡的院子中成功上演了贝多芬的歌剧《费德里奥》之后,歌剧节又重新开始了。
不过你可以设想一下,在回声很大的古堡中,如何演出歌剧;这确实很难,于是音响设计师们琢磨着搭建一个可以控制声场的新空间和新舞台,最终他们挑选了城堡的中庭,铺设一个由舞台和2,260座位的观众席组成的临时剧场。中庭的上部设置屋顶天棚以遮风避雨,同时也可以根据音响设计师的要求,调整声场的效果。这是一个聪明的设计,看似歌剧节在古旧的城堡中举行,其实则是在一个重新设计了音响环境的新歌剧院中演出。
萨翁林纳本身并没有歌剧院,歌剧节的乐队与歌唱家都是每年暑期零时聚拢来的艺术家,大致的班底还是来自赫尔辛基的国家歌剧院,也有欧洲各国(较多的是独联体各国)的艺术家加盟。但由于这些艺术家的水准都很高,所以即便排演时间不长,但最终的演出水准还是一流,今年拿出的几部歌剧也确实让人心动,新制作的歌剧《蝴蝶夫人》,由曾经担任过指挥大师卡拉扬助手的斯太芬索尔特斯(Stefan Soltesz)执棒,舞美设计、舞台总监等团队,全部由一批日裔美籍艺术家完成,他们拿出了西方人容易认同的东方元素的设计方案。舞台简洁但风格鲜明,来自日本的女高音歌唱家Hiromi Omura担纲演绎女主角巧巧桑,确实让人觉得不仅唱的好,而且演的像。《图兰朵》是歌剧节的保留曲目了,《今夜无人入睡》的旋律再次让人陶醉。
演出中,坐在我旁边的一对老夫妻来自瑞士的巴塞尔,攀谈中对于萨翁林纳歌剧节的夸赞溢于言表,因为他已经是第二十次来参加这个音乐的节庆了。确实,只有不到三万人口的萨翁林纳如今越来越国际化,歌剧节的知名度也越来越国际化,而歌剧节所催生的各种文化与旅游产业也蓬勃发展起来,如何让音乐改变人生?如何在中国也办出拥有国际声誉的特色音乐节?我想萨翁林纳给我们做出了一个很好的例子,留给我们太多值得学习与研究的东西。
TIPS
奥拉维城堡
地址 57150 Olavinlinna
门票:5欧元(成人), 3.5欧元 (儿童)
12欧元 (家庭套票)
文|大鱼
摄影|Roh Chung Hun(Korea)
摩登赫尔辛基
生活不在别处
在赫尔辛基你想发现什么?瑞典人和俄罗斯人留下的印痕?小国富民的内敛含蓄还是西贝柳斯的《芬兰颂》的沉稳大气?猜我发现了什么?
充满设计感的酒店、有腔有调的小酒吧、提供时令菜单(Helsinki Menu)的高级饭店、1891年创立的老牌巧克力商店、鱼市场上5欧元一磅的新鲜车厘子和3.5欧元一个带着鲜美汁水的小龙虾三明治,还有街上穿着打扮充满北欧范儿的时髦人……
“我能给你们拍个照吗?”我们鲁莽的要求一次都没被拒绝过。
设计出来的生活
“我穿着的是朋友那里借来的白跑鞋,我正想为将要到来的雨季去买双新鞋。淡驼色的毛线开衫是从环保中心买的,碎花长Tee是Zara的,粉色打底裤是H&M,斜背小包是我妈妈的。”
在赫尔辛基的设计街区(Design District),我们遇到了无数和Sanna一样用不按常理出牌的搭配抓住路人眼球的年轻人。
赫尔辛基设计街区横跨 Dianapuisto、Punavuori、Esplanadi 三个区域。区域内,林林总总的店铺包括倡导设计概念的室内装修店、服饰精品店、 古玩珠宝店、休闲娱乐服务、设计师工作室、摄影工作室、画廊、咖啡店、酒店等。芬兰设计的旗舰品牌Artek、Iittala、Marimekko都在这里设点。搬不回大师阿尔托和他太太设计的椅凳,也至少可以在Iittala买一个“Aalto Vase”。这个曲形玻璃器皿,曾在1937年代表芬兰参加巴黎世博会。它那象征芬兰湖泊的不规则形状,如今已摆放在千家万户桌上,盛装着杏仁、纸片或烟灰。家里没有人抽烟,我买下了一个Taika魔幻森林系列的马克杯,它的芬兰裔的Klaus Haapaniemi现在是英国首选时尚插画家之一。
就这样,一年又一年,设计师们只致力于使艺术品成为触手可及的生活用品,从来不去管那些“今天不知道明天的流行趋势”。
Tips
Iittala概念店
Pohjoisesplanadi 25
Artek专卖店
Etelaesplanadi 18
BULEEVARDI大街的下午
要打发一个无所事事的下午,在赫尔辛基有很多选择。比如时髦的年轻人会选择去离设计街区不远的Torni酒店,这家同样以芬兰设计为名的酒店有一个超酷的酒吧,从大堂边一座不起眼的电梯坐到十二楼,再爬上一顶仅容一人通过的狭窄的旋转楼梯,Ateljee就是。窄小的空间,只够放几张桌子,但胜在有一个户外平台,可以一边晒太阳,一边看赫尔辛基传统的青黑色的屋顶。
只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过去的好时光念念不忘,越来越多的赫尔辛基人开始回到BULEEVARDI大街上的Cafe Ekberg.。朴素自然的布置,松木的大橱柜里摆满了果酱罐和式样单纯不花哨的老式的蛋糕,但重要的是,这一切布置和氛围都和1932年,贵族F.E Ekberg和他的太太Hilma决定要为他们的朋友提供一个固定的下午茶聚会的场所时没有太大变化。这家赫尔辛基最老的咖啡店,出售全城最好吃的平价面包,就凭这两点,这里的下午茶如今依然最得作家、音乐学院学生的偏爱。
提着装着味道最醇正最传统的拿破仑蛋糕的纸盒子走出Cafe Ekberg.,海伦带我们去参观那家著名的设计酒店Klaus K。在英国的旅游节目《Passport to Europe》里介绍过它;Wallpaper杂志曾经这样评论过它,“赫尔辛基终于有了一家配得上芬兰首都之设计名誉的酒店了。” Conde Nast Traveller杂志则评它为“60家世界上最酷的酒店”之一。
Klaus K以芬兰民族史诗《卡莱瓦拉》为主题,地毯上有来自《卡莱瓦拉》的诗句与主题图像,仔细辨别,还会发现到处都有蛋形的设计,呼应史诗中“世界的起源是一颗鹰蛋”的传说。137个房间围绕人类的四种感情:神秘、激情、欲望、嫉妒。而所有对这四种情绪的描述同样都出自《卡莱瓦拉》。
我们随着热情的侍者一层层参观,黑暗与光明、传统与现代,我们从对比中感受到力量,如同上了一堂生动的芬兰传统文化普及课。
Tips:
KlausK
Bulevardi 2-4
Cafe Ekberg.
Bulevardi 9
感悟北欧式奢华
“Luxuy is comfortable, otherwise it’s not luxcy.”(奢侈是令人舒适的,不然它就称不上是奢侈。)走出芬兰设计论坛(Design Forum)的时候,Roh给我看一张照片,摄下了论坛内某个角落里墙面上的一条标语。猜,是谁说的。我摇摇头。狡猾的韩国人神秘兮兮地把照片放大,我看清了标语下的注解,“By CoCo Chanel”。如果连CoCo都是这样来定义奢侈的,那么谁还能诟病说北欧没有奢华,或者芬兰比不上意大利呢?
白色的瑞典剧院是著名的花园走廊(Esplanadi)起始的标志,在演出开始前,到剧院边的玻璃房子——高级饭店KAPPELI享受一顿四道式的大餐是一个完美的夜晚的开始。
如果是书虫,就不能错过瑞典剧院对面的卡莱瓦拉(KALEVALA )书店,书店里不仅藏着各种语言和种类的书籍,还藏着著名的阿尔托咖啡馆——有趣的是,卡莱瓦拉奠定了芬兰人的世界起始观,而大师阿尔托则托起了芬兰设计在世界的地位。
一路往前,经过高级钟表行,经过芬兰本土设计师开的首饰品专卖店,经过坎帕(KAMP)酒店,坐落在一栋始建于1887年的恢宏建筑中,占据了一整个街角的位置。它不仅是芬兰第一家5星级酒店,更是全北欧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奢侈酒店。那时候,门口总是停满了俄国贵族的马车、迎进走出的是穿着珍贵的水貂皮大衣的名媛。现在,它依然是赫尔辛基最老牌的奢侈酒店。它的每个房间里都放着一本书,叙述赫尔辛基连同这个酒店历史,那些历史的老照片透过时间的年轮依然华美,让你不由自主想掏钱把书买回去,如同买回了一段金钱都买不到的好时光。
与坎帕一墙之隔的,是这两年坎帕旗下的新酒店GLO Hotel,是粗壮的老树长出的新枝,专为追求品质而又不愿流俗的中产打造。我们想入内参观,可惜所有的房间都订满了。
而对面Karl Fazer 咖啡店是海伦的最爱,从1922年第一块蓝色包装的Fazer牛奶巧克力诞生到今天,Fazer是当之无愧的芬兰最著名的巧克力品牌。
花园走廊的尽头连着鱼市场,而隶属于小型奢侈酒店集团的Haven是今年2月刚开始营业的高级酒店。酒店边的Havis餐厅是城中著名的高级餐厅,56欧/人的赫尔辛基菜单(Helsinki Menu)是作为游客对芬兰美食入门级的享受。
Tips:
Kamp
Pohjoisesplandi 29,
离不开的芬兰堡
鱼市场,几乎是和赫尔辛基大教堂、岩石教堂齐名的旅游景点了。但更重要的是,一年到头,红色的顶棚下,诚信的芬兰人都在这里向游客展示着赫尔辛基人生气勃勃的生活。
我们没有时间做更远的打算,我们搭船去了芬兰堡。
著名的芬兰堡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海上要塞、世界文化遗产。这一组建在赫尔辛基外海若干小岛上的建筑,是瑞典时代的产物。当年的炮台、城堡、军营都被完好地保存了下来,但令人惊讶的是,如今岛上住着900位居民,城堡要塞设施和当年驻军的建筑物已经被改建成了居民住宅、艺术家和手工艺人的工作室、博物馆和宴会厅。人们每隔三个月到半年就把岛上木房子的墙刷上另一种颜色,害得百年的旧房子到现在都看不到任何沧桑。岛上有邮局、小饭店、啤酒屋,其中的 Suomenlinna Brewery 提供三种芬兰堡当地酿造的啤酒:“芬兰城堡光辉”,“芬兰城堡派对”,“赫尔辛基波特”,连赫尔辛基人都愿意摆渡到这里来喝个痛快。但不管怎么说,这里的生活自然比不上赫尔辛基繁华、热闹,但是,如果你想买一间岛上的老宅,对不起,无屋可售,因为没有人愿意离开这个小岛,这里就是他们最可爱的家。
Tips:
持有赫尔辛基旅游卡(Helsinki Day pass)就可以免费使用轮渡和水上巴士访问芬兰堡,免费参观岛内所有博物馆及展览。
文 大鱼
摄 Roh Chung Hun(Korea)
从图尔库到纳坦利
浪漫古都VS童话小镇
奥拉河的流水依旧不徐不缓地穿越了古都,像所有见过世面的老人一样,图尔库维持着愉悦优雅的风度;三面环海,地处边角,纳坦利如同一个永葆青春的少女,洋溢着热情和纯真。
一早,坐火车从赫尔辛基出发,到图尔库,再换车到纳坦利。行走在那些意味深长的老城区里,时光像奥拉河一般缓慢而安静地潺潺流过,只留下一片现世静好。
古风犹存图尔库
刚下车,就看到火车站边张贴的海报:“2009 Tall Ship Race”(高桅帆船赛)。我们随着人流往河边走,远远就看见了那些高擎着的巨大的风帆。
图尔库古堡(Turku Castle)就矗立在奥拉河畔碧绿的山冈上,这座建于1280年的瑞典王宫有着古朴的外形和色泽,瑞典的14个国王都曾把这里作为行宫。性格活泼的卡琳公主从波兰带来了时髦的风气,也让图尔库成为中世纪时,风头颇健的重要城市。可惜我们来晚了一些时间,这里刚结束了一年一度的中世纪服饰节,妇女们还要穿上复古的长裙扮演中世纪的农妇。
如同历经磨难的老人,图尔库历史上曾多次遭到战争、瘟疫和大火的破坏。1827年,席卷北欧的一次城市火灾几乎将图尔库夷为平地,只有城内修道院山上的一些手工艺人居住的木制房屋幸存了下来。
30多个大小不一、保存完好的院落一个挨一个紧凑地排列在纵横交错的沙石路两旁。每个院落都是一个独立的手工业作坊,沿街的院门口挂着各种各样的作坊招牌;鞋匠的大门口托着一只醒目的长筒靴;乐器匠的窗下则挂着一只灵巧的小提琴;铜匠的屋檐下高悬着一把古朴的铜壶;钟表匠的门前是一只正在走动的巨型怀表……如今,这些幸免于难的木制房屋已修建成手工业博物馆(Luostarinmaki Handicralts Museam),走进这坐露天博物馆,就好像置身在100多年前的图尔库城。
同样没能逃脱1827年那场殃及全城的大火的还有图尔库大教堂,教堂的大门高而厚重,推开时如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边缘上。围绕大教堂的,是图尔库最老的地区,被称为“Old Market Square”,这也是图尔库名字的由来,Turku(图尔库)这个字的斯拉夫语原意就是市场的意思。
我们坐车一路闲看着,这里是建于1640年的大学,那里是西贝柳斯纪念馆,黄色的房子是瑞典语剧院……充满中世纪风格的老建筑中夹杂着新楼,好在并不突兀,奥拉河的流水依旧不徐不缓地穿越了古都,像所有见过世面的老人一样,图尔库维持着让人愉悦优雅的风度。
童心不泯“姆明世界”
小精灵姆明和他的家人、朋友生活在一个叫“姆明谷”的地方。他们的特征就是“随意地生活”。这一刻还坐在沙发上静静地叹茶,突然又全家出动跑到当作是自己后花园的森林去玩个痛快。兴之所致会开始打扫,又或者盖一所房子。就算有人提意见,叫他们正经地生活,但最后都是“意见接受,态度照旧”。他们都是善良的人,但多少都有些小缺点,有时候会有些贪婪,有时候会很懒惰,但毎个人都非常清楚“做好自己最重要”。姆明就好像是芬兰的“麦兜”,热爱家庭,努力地迈向理想,喜爱它的芬兰人甚至提出了“姆明哲学”的说法。
正因为如此,一到夏天开园的时候,纳坦利南部Kailo 小岛上的“姆明世界”就挤满了大大小小,老老少少。沿着蜿蜒曲折的森林小径,听着耳畔隐隐的海浪声,渐渐地深入林中,从树叶的缝隙,能看见有着可爱屋顶的女巫之家。圆柱形的五层塔楼就是姆明的家。
我们也如同回到童年,跟着孩子们参观收集不同植物与蝴蝶标本的希姆叔叔之屋,在充满黑暗神秘的阴魂莫立小屋里捉猫猫,登上了杰克潜艇一窥海底奇观……
Tips:
姆明世界
开放时间:6月至8月(2009年为6月6日-8月23日),10:00-18:00(每日)
地址:Naantali Old Town
电话:+358 (0)2 511 1117
阳光小镇纳坦利
走过一座水中的浮桥,我们从Kailo岛上“姆明世界”走回现实。小镇纳坦利举着“Sunshine town”的招牌欢迎我们。红色的古老木房,上层还住着寻常人家,底楼多变成了商户,每个房子都有自己的名字,小旅馆挂着“B&B”的招牌,个性小店前摆着千奇百怪的手工作品,不知道是游客还是本地人坐在露天举着一张当天的报纸,而勤劳的小丑踩着高跷在给孩子们做气球。
“笑得好像纳坦利的太阳。“(Smile as sun of Naantali)是芬兰的一句谚语,早在18世纪时,人们发现纳坦利的气候特别宜人,这里的水质富含矿物质,便开始在这里推广SPA.从那时开始,阳光连同SPA便成了纳坦利的招牌。
拿着行李,站在纳坦利温泉酒店(Naantali Spa Hotel)大堂里时,我们忍不住“哗”地欢呼了起来,不仅是因为经过了一天的奔波,更因为这里称得上是芬兰SPA的源头。很多年前,小镇上的第一家SPA, Naantali Spa还在小镇中心原先的位置,如同温厚的老祖父颔首看着自己的孙辈一日日壮大。
我们住在外形如邮轮的船屋里( Sunborn Yacht),这样特别的体验,除了纳坦利,只有在南非某地才有第二艘。我们在酒店附属的高级餐厅里用晚餐,侍者周到而体贴,三道式的大餐妥贴入微。太阳快要下山的时候,我们丢下美食跑出餐厅,朝着海岸线拼命跑,想要找到一个拍落日的最佳点。那些静静停泊在海边的帆船、在岸边嬉戏的孩子一瞬间都随着天边翻滚的云海,定格成了永恒。
Tips:
纳坦利温泉酒店 Naanlali Spa Hotel
被“The Royal Spa of Europe”誉为欧洲最豪华温泉酒店之一。提供芬兰和土耳其式桑拿和各种美容和美体服务。
地址:Matkailijantie 2, FIN-21100 Naantali
电话:+358 (0)2 44 550
交通
从赫尔辛基乘坐 2 小时火车到图尔库,再转乘 11、110 或 111 号巴士直达纳坦利,车程约半小时。
文|大鱼
摄|Roh Chung Hun(Korea)
美食
吃得到的太阳
芬兰的味道
由于气候的关系,芬兰蔬果的成熟期特别长,果实仿佛加倍聚集了自然的精华,每一口仿佛都能吃到太阳的味道。
说到芬兰菜,先是被口无遮拦的意大利前总理贝鲁斯科尼嘲笑,然后希拉克在嘲讽英国菜时,又说“除了芬兰菜以外,英国菜是世界上最难吃的菜”。
可事实上,以新鲜、健康为特点的芬兰菜,烹饪时讲求原汁原味,完全符合时下绿色的饮食潮流,绝对需要得到正名!
非鱼莫属
正如电影《海鸥食堂》中的问答,如果说到芬兰的代表食物,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三文鱼。
Graavi是有芬兰鱼寿司之称的著名小食,用腌制过的生鱼片代替日本寿司外面的米饭卷,包裹上小马铃薯、奶油、芫荽,拿在手中宛如一朵含苞欲放的玫瑰,如同日本寿司的地道吃法,一口把它放入嘴中,层层滋味连绵不绝地在口中绽放。
淡水鳕鱼是冬天的主角,但三文鱼一年四季都被用来做鱼汤,鲜甜奶白的汤汁令人试过便难忘记。到了夏天,白鱼、鲑鱼、波罗的海青鱼和鲱鱼一起来撑市面,烟熏、明火烤、蒸、焗,说到吃,芬兰人一样不将就。
在萨翁林纳,我们眼看着厨师将一大盘小青鱼码整齐,一丝不苟地放在炭火中烧烤。等银色的鱼皮被烟火熏成金色的时候,移入镶着金边的大白瓷盆里,再配上小土豆上桌。看我们文邹邹地用叉子叉小青鱼吃,陪同的人忍不住给我们做起示范。用手直接拿起一条小青鱼送入口中,意想不到的鲜嫩肥美,还带着隐隐一丝桦木的清香。芬兰人认为,无论怎样烹调,都应该这样,从头到尾,一口口将整条鱼吃掉,这样才最健康。
最爱小龙虾
幸运的我们还赶上了小龙虾收获的季节,每年的七月下旬都是从芬兰人的“小龙虾聚会”, 就连侨居在国外的芬兰人这时也会借这个由头回到自己的故乡,和亲朋好友聚会。小龙虾加盐和香料煮熟,是聚会上最受欢迎的佳肴,配上各家自酿的啤酒,这天晚上的聚会可就没个完。
最时髦的吃法是,从赫尔辛基的南码头达渡轮,到离岛餐厅上吃小龙虾,尽管售价高达3.9欧/个,却是胜在景色兼收。
至于我们,在赫尔辛基的市内集市里,被一个加了鱼子酱的小龙虾三明治轻轻松松收买去了人心,满足感抵得上吃了一顿大餐。
浆果处处
和中国人一样,芬兰人讲究吃时鲜。一到7 月,集市上就开始大量供应新鲜豌豆和野浆果,经过长时间日照生长成熟的当地最好的黄瓜和番茄,卖得比肉还贵但却比拇指大不了多少的小马铃薯。我们在鱼市上买的草莓味美多汁,味道很是纯正。学着芬兰人把新鲜豌豆当水果,剥开直接放入口中,果然是清香清口的绿色零食。
芬兰国家规定,不论森林归谁所有,人人都有权力到森林中采摘。除了浆果,到9月,各种蘑菇开始在森林中登场。蘑菇的做法很多,除炖肉、拌沙拉等普通的家常菜外,最多见的是奶油蘑菇汤。将鲜蘑洗净切碎后加葱末用黄油炒出香味,再加上牛奶、肉汤和炒面搅拌煮熟,味道鲜香,但对中国人而言,遗憾在口味偏咸,据说是为了补充桑拿后失去的盐分。
岂能食无肉
Roh从踏上芬兰土地起,就表示,他的心愿是尝尝麋鹿肉是什么滋味。这个愿望在罗凡涅米没有得到满足,在萨翁林纳、图尔库都没有实现,直到我们回到了赫尔辛基,在颇受赫尔辛基本地人喜欢的餐厅Sea House里,Roh终于得偿所愿。
大块的麋鹿肉经过烘烤上桌,火候拿捏得可谓十分到位,配合篮莓酱,掩盖了鹿肉可能带有的膻味,味道出人意外的清新。
People
真诚、活力、快乐
We are Finns!
Julia Valtanen& JuhoSarvikas& ShadiaGaily& Antn rask& Maja Kevin& Harald Grenstrand
赫尔辛基的周末晚上别提有多热闹了,我们都迫不及待了。
Tuhkunen全家,我们在Huttula有自家的度假村,欢迎中国朋友!
Riikka Heiskanen我在香港读过2年大学,我希望世博会时能到上海去工作!
Merja Lehtovirta-Aho那么广阔的自然,那么少的人口,我想不出还有比芬兰更纯净的地方。
Marianna Helkkila& Elina Saily& Marjukka Saily我们是姐妹,最喜欢结伴逛街,赫尔辛基可有不少很时髦的小店呢。
Tervio全家,赫尔辛基的鱼市场是我们全家周末最喜欢去的地方。
Liina Luga&SenaYildirim我们是赫尔辛基旅游局的志愿者,今天回答了100位游客的提问。
Chriser Nyman&Roope Karli我们是学生,来贩卖些豌豆挣些零用钱。
Paula Pekkinen带俄罗斯风味的食物在这里也很受欢迎。
Pia-eld你问我这里有几个圣诞老人?全世界只有这一个圣诞老人!
Japte&J.P还是小男孩时我们就开始学习在激流中把握方向,这实在是太有乐趣了!Yanne森林、湖泊,还有那些可爱的动物,农场就是我的家。
文|Priscilla
摄影|Roh Chung Hun(Korea)
芬兰,奔赴心灵之约
她是世界上最北的国家之一,北接瑞典,东临俄罗斯,历史上曾被这两大欧洲强国占领,但最终夺回自治。
伟大的音乐家西贝柳斯以他特有的才华开创了民族音乐的新纪元;著名建筑设计大师阿尔瓦·阿尔托以实用功能性主义的浪漫风格在设计和建筑界自成一派。芬兰的设计师崇尚自然,尊重个体,致力于用简洁、淳朴的设计风格、高质量的材料和精美的做工打造高品质的生活。“于是这森林便回答了,当它被呼唤的时候。”芬兰谚语如是说。
这个穿越了北极圈的国家被称为“千湖之国”,它的灵魂深深地隐藏在无边的森林和大自然中。
签证须知
持香港特区护照或澳门特区护照进入芬兰不需签证。1998年芬兰加入为申根公约国,所以只要取得任意一个申根公约国签证,便可在签证有效期内自由进出其它申根公约国。
签证材料:中国公民办理芬兰短期商务访问申根签证需下列文件:
申请表(2寸近照1张),申请表下载:www.finland.cn
有效护照(签证有效期后仍有3个月有效时间),以及照片页的复印件一份
中国机构或公司出具的正式英文介绍信原件,公司营业执照的复印件
由申根区域内商业伙伴出具的邀请函(包括日程安排和旅行计划)
不少于30万元人民币的境外人身保险
经确认的全程机票订单
在申根国家内整个行程的住宿说明。(如:酒店预订单)
签证费:签证费为60欧元,人民币价格依据汇率变化而定。
交通指南
如何到达:以赫尔辛基为枢纽,芬兰航空在全球建立了密布的航线网络,欧洲境内的航点多达50多个。芬兰航空也开通了往返中国的航班,从上海到赫尔辛基的飞行时间为9小时。赫尔辛基万塔机场已成为热门的欧亚两洲的中转机场。为方便亚洲旅客,万塔也是为数极少的设置了中文和日文的标识牌的欧洲机场。
国内交通:提供国内航班的主要是芬兰航空公司,它有多咱不同的票价体系,如青年票、老年票、团体折扣票、周末折扣票等等名目的优惠票价。在夏季七月,或一月至五月雪季的非繁忙日子,某些特定航线还要推出优惠特价。
火车通票:搭乘火车畅游芬兰是一个经济而方便的方法。芬兰火车通票是针对境外游客的特惠火车套票,备有一个月内任选3日、5日或10日使用供选择。
公共交通
在芬兰的所有城镇和城市均提供公共巴士服务。赫尔辛基有巴士、电车及地铁服务。车费为2-2.2欧元,一小时内有效。游客也可在HKL和YTV服务中心购买旅客公交卡(Tourist Ticket),1日劵为6.8欧元,3日劵为13.6欧元,5日劵为20.4欧元。
在赫尔辛基,出租车起价为4.5欧元,起步后即开始按每公里进行计价,计价标准根据乘客的多少而有所不同,工作日与周末的计费标准亦有不同。需电话订车。
从赫尔辛基机场到市中心大概需要30欧元左右。
预订电话:+358 0100 0700
夏季特色交通
汽船是夏季游览芬兰湖区的一种独特的交通方式。芬兰湖区的汽船一般从6月初开始运行到8月底,绝大部分邻近湖畔的城市在夏天都举办湖船观光的旅游项目,其行程分别为数小时或一天、几天不等。为了增加旅游趣味,有的游船公司还举办日暮航游和夜间航游。游船还会在饶有特色的小岛上作短暂的停留,以让旅客们上岸参观。
库奥皮奥、约恩苏、拉彭兰塔、拉赫根、萨翁林纳、坦佩雷、海门林纳以及于韦斯屈莱都是非常受欢迎的湖区观光城市。
购物
芬兰以设计著名,而且从不追逐一时的流行,令其产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Aarikka木制手工艺品
专卖首饰(木制或银制)、礼品和木制工艺。最著名的是Pass松木制小绵羊。
Iittala玻璃器皿
总部在距赫尔辛基仅1个小时车程的Iittala镇。最出名的产品有著名建筑大师Alvar Aalto的Savoy花瓶。
Fazer巧克力
是芬兰最著名的巧克力品牌,著名的产品是蓝色包装的FazerinSininen巧克力棒,VihreatKuulat果酱糖及季节甜品复活节巧克力蛋Mignon等等。
Marja Kurki丝巾领带
作为源于芬兰的品牌,它以简单、纯朴的传统风格,更直接地体现自然的魅力。
Marimekko时尚及家居品牌
大朵的抽象的罂粟花以及中性化的条纹T恤与衬衫是她的标注,不从主流的作风,却成为流行。
芬兰刀
最名贵的刀柄还有一道特殊工序,用黄铜丝在桦树皮柄上镶嵌出各种造型精美的图案,有的刀柄上还镶有马头等装饰物。上等牛皮制成的刀鞘也用黄铜或镍锌合金作装饰,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