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舜华
摄影|郑舜华 LAI LIANGE


悠然见里昂

    都说夏天是法国最美的季节,自然的,也是里昂最美的季节。而里昂最美的,是到乡间做客,在当地朋友的庄园中欢聚,品尝最健康的有机佳肴,顺道再拜访令人心底温暖的“小王子”的家乡。在那里,竟然体会到了陶渊明诗中的意境。
    据说,里昂是一条叫罗讷的“男人河”与一条叫索恩的“女人河”生出的“孩子”。的确如此,里昂的市中心,就位于两条河流
交汇处的一个狭长的三角洲上。罗讷河是法国最大的河流,源头是瑞士阿尔卑斯山的冰川融水,西流经过里昂,与索恩河汇流,然后向南贯穿法国南部,汇入地中海。法国人不关心一个名词是可数还是不可数, 却关心这个名词到底是男性还是女性。法语中的每个名词都有阴性、阳性之分, 甚至桌子、板凳都是如此。里昂人说起罗讷河时,前面加的是阳性定冠词─La Rhone,而索恩河则是阴性定冠词─Le Saone。

 

在凡高的星空下

    每次在里昂度周末,罗讷河边都是我的必去之地。周末的清晨,河边会搭起许多帐篷,摊主们在里面售卖刚上市的蔬菜、新鲜的三文鱼、大块的奶酪,以及百合和玫瑰。再过去,是长长的一排旧书摊,许多人一只手抱着法式长棍面包或者鲜花,一只手在翻看旧书。在这里你甚至可以找到19世纪出版的旧书,印刷非常精美。河的对岸,是许多小工艺品的摊位,也有许多画家,在兜售他们的作品。这一切,显得如此舒适自在。
    这一回,两位年轻的朋友请我到郊外的一家河边餐馆晚餐。在郊野上静静流淌的罗讷河更美,像一条宝蓝色的绸带。走到河边俯身看去,波纹细细的河水又呈现清莹的淡绿色。
    里昂的夏天,要到晚上10点夜幕方才完全降临。晚餐出来九点多,暮色未浓,我们走在河边,微风拂面,很是惬意。朋友问我,中文里表达很舒服很惬意的感觉的词是什么?我说,就是一个字:爽。发音时,嘴要张大,声音要长。于是,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在黄昏的罗讷河边大声喊“爽”,在风中传出很远。
    这时候,对岸村庄里的街灯亮了,在暮色中像一枚枚小小的蜡烛,烛光倒映在河面上。1884年9月,梵高便是住在罗讷河边,看着这样的夜景。夜空繁星点点,与河面摇曳的灯光相互辉映,激发了他的灵感,他用一种热烈而狂野的手法来表现此情此景。就是在罗讷河边,他完成了他的传世之作─《星夜》(Starry Night)和《夜间咖啡馆》(Night Café)。



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我的朋友Jean Francois邀请我们周五晚上去他家里做客。他住在里昂乡下,特地用googleearth将地址标记出来,发邮件给我们当地图。傍晚下起了小雨,我们从里昂市区驱车出来,开了一个小时的车,穿过两条河流,到了一片起伏平缓的丘陵。车子七弯八绕,驶进了小山顶上一个散落着几十座房子的村庄。
    车子开到Jean Francois的家门口,只见他穿着雨衣,手中端着刚刚摘下的一盆樱桃,正从园子里出来,抬头看见我们,他的脸上绽放出笑容。主人在院中的石桌上摆了三瓶甜酒和一些小吃,招呼我们坐下来,一边喝酒,一边闲谈。主人介绍,这座房子共有三层,是18世纪中期建造的,极其坚固,墙体竟有一米之厚。二十年前他买下了这座房子,开始用心打理。
    房前是一个缓坡的庭院,院中的草地上长着许多高大繁茂的樱桃树。目光越过园林,山下的斜坡上,是整整齐齐的葡萄园。处于向阳斜坡的葡萄园,往往是出产优良红酒的地方。而我们在北京的法式餐馆里吃到的蜗牛,就是生活在这样的葡萄园中,夏天它们以葡萄叶为食,冬天则在葡萄藤根部冬眠。通常冬眠几个星期后,人们就可以食用了,那时蜗牛体内很干净,而且肉质肥嫩。
    暮色渐浓,主人领着我们逐一参观老房子里的房间,介绍他收藏的家具。一根独木舟中间锯成两段,竖立在地板上,用来摆放CD。一个黑亮的柜子,是几百年前西班牙的士兵们用来放置盔甲的。最后,主人在一个看起来最平常不过的柜子前停下,讲起他淘到这件宝贝的故事:在旧家具店,他看到了这个外形普通的柜子,凭直觉感到它一定有奇特之处。他就站在柜子前面,不打开,也不走开。直到亮灯时分,他才小心地打开了柜子的前盖,灯光下,眼前像有许多颗星星在不住闪耀。原来,柜子里别有洞天,小抽屉上面的点缀就像点点繁星。
    在顶楼,我拍了张照片。事后仔细观察照片,左边的金属相框里是一幅油画,右边的白框里虽也看似一幅风景画,其实它只不过是一扇窗户和窗外的景色而已。我把照片给主人看,主人也对这一效果感到新奇。
    里昂时间晚上8点左右,Jean Francois的太太Florence 招呼我们就座,开始晚餐。她托出一个盘子,上面摆放着五种奶酪,形状颜色各不相同。Florence介绍,奶酪的颜色和质地,主要与制作时用牛奶还是羊奶有关,也跟具体的配料和工艺有关。她说,这五种奶酪的颜色由浅而深,味道也从轻淡到浓烈,我可以依次品尝,看看哪种最合口味。我挨个品尝时,她有点紧张地观察着我的表情,当我点头表示喜欢味道适中的那一款时,她露出了轻松的表情:“好了,我们知道你喜欢这种类型的奶酪了,下次我再把这类的奶酪多拿几款出来,看看你到底喜欢哪一款。”法国人对奶酪的热爱和骄傲,就像中国人对茶叶的感情一样,我内心深处不仅希望知道他们是喜欢绿茶、乌龙茶还是红茶,更希望知道他们是喜欢龙井、毛尖还是碧螺春。
    用完晚餐,Florence拿出留言册让我写几句,我想了想,用中文写了四句陶渊明的诗:“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跟他们解释了诗句的意思,又写了几句英文, Florence高兴地说:“我们的留言册第一次有了中文。”
    做客回来的路上,我想着那四句诗下面的几句,东晋大诗人笔底的意象,还真的跟我们这次的经历有几分契合:“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如果不点破,我还真的猜不到Jean Francois的本职工作。Florence告诉我,他是一家跨国公司的IT部主管,同时负责法国和美国的IT项目研发,每个月都要飞到美国去工作几天。即便如此,他每周还会用两个小时,修剪庭院中的树木和草地。现代商业生活和乡村田园生活,竟能结合得如此完美融洽,就像海德格尔的那句名言:“人,应当诗意地在大地上栖居。”

 

吃一朵法国百合

从14世纪起,里昂就与另外一个法国城市第戎市一样,成为法国的美食中心。我每一次的里昂之旅,其实也是美食探寻之旅。不论是米其林三星级餐厅的佳肴,抑或是口味浓郁的地方家常菜,都是那样出色。当地丰富的农产品,像著名的伯黑斯鸡、墨冯山区的干火腿等, 更让大厨们能够尽情创意,大展才艺。
    在里昂,让我体验特别深刻的是一种天然食材:法国百合。4年前的夏天,我第一次来里昂,到一位法国朋友家里做客,就品尝过它。当时吃的菜是最简单的做法:整朵煮熟上桌,用手掰下花瓣,蘸上蒜蓉奶酪,只吃其底部绵软可口的部分,味道清新至极。后来每每向法国同事描述其形状,只是不知道它有一个那么好听的名字─Artichaut, 而它的中文名字有好几个:法国百合,朝鲜蓟,长生花。
    巧合的是,这一次到里昂,朋友带着我去上了一节烹饪课,学做一道法式浓汤,法国百合就是这道菜的主要原料之一。朋友告诉我,她就是冲着法国百合来的。法国百合全开时为紫色,而通常供食用的,是未开时的青色花蕾。法国百合形状大小有点像荷花,剥开层层叠叠的花瓣,其心空虚,真正美味的只是花托底部的一小块花盘。烹饪法国百合的刀法比较复杂,先得转刀削去底部,剥去花瓣,切掉花芯,再剜去花盘上的毛须,再将之切成小指粗细的长条。忙活了半天,一大朵花蕾所剩无几。法国人有句谚语“Lecoeur d’artichaut”,用来形容一个人虚华无实、用情不专,钱钟书先生将之译为”百合心”,他本想写完《围城》之后再以之为题写一部长篇,可惜未能完成。
    法国人认为,发明一道新菜,比发现一颗新星对人类的幸福贡献更大。法国人对生活的喜爱和享受,真是百分之二百发自骨子里的。

 

自由骑行的城市

每个人都不会忘记小时候学骑自行车时的兴奋和慌张,也不会忘记学成时的欣喜。可是,在繁忙的城市生活中,我们已经渐渐失去这种快乐。这一次,我在里昂重新找了回来!那天上完厨艺课程出来,我和几个朋友租借了自行车,在傍晚的微风中,沿着罗讷河飞快地骑回住处。
    2005年,里昂市为了解决日益拥堵的交通问题, 规划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智能公共自行车系统Vélo’v,Vélo’v 由法文“vélo”(自行车)和英文“love”(爱)组成,意为“热爱自行车”。一个全新的子公司CYCLOCITY也因此应运而生,其名字寓意为“自行车之城”。
    里昂的公共自行车风格统一,银色的金属结构,红色的车把和后罩,外形漂亮而性能优良。这种自行车可以很方便地调节车座高低,还有三级变速装置,以及自动化的夜视灯和电子警报铃。如此优良的配置,使得骑行成为一件惬意乐事。
    Vélo’v系统由遍布全城近四百个自行车程控站和近五千辆自行车组成。市民们只要交120欧元押金就可以办一张卡,在任意一个程控站租用或归存自行车,所有的操作都可以在电子触摸终端完成。每辆自行车都带有无线射频装置,状态都可以由Vélo’v信息系统监控。这样使用者可以异地存取,每次使用的前半个小时内免费。因此我常常看到一个人在程控站归还自行车以后,迅即再借取另一辆离开。
    为了配合自行车交通,里昂市还通过地方立法,逐渐开辟出覆盖市区主干道的可骑行道路网,并在连接市郊的四条地面轻轨沿线开辟了相应的自行车道。市民可以通过googlemap查询临近的公共自行车程控站,并免费订阅不断更新的印刷版自行车道路图。在里昂,机动车和自行车抢道的问题也一样存在,不过,里昂开辟了自行车专用道,规范了两种车的行驶区间,确保两种车各行其道。同时,对那些胆敢越界违规者,尤其是对机动车越界违规者处以重罚。现在大里昂都市区的汽车族对自行车都是耐心有加,彼此相安无事。
    骑车出行,渐渐成为里昂市民,特别是年轻人的首选和习惯。从2005 年运营以来,截止到2009年3月,Vélo’v用户总计骑行了4212万公里,比用汽车出行减少了8424 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一个城市有了这样人性、绿色、智能的自行车系统,会让生活在这里的每个人,都感觉像拥有了一辆随处触手可及的自行车,还不用担心它被偷,或者会损坏。这样的系统不是什么口号工程或者面子工程,而是能增加市民幸福感的公共福利。我忍不住有了这样的盼望:在我生活的城市中,我的小孩长大后也可以享有骑自行车的快乐,安全而又自由。现在,据说这种智能公共自行车系统不仅出现在巴黎,也在中国的杭州开始推广了。

 

小王子的故乡

    我第一次到里昂是4年前的初夏,六月的清晨,驱车乡间,不断掠过的风景像色彩鲜艳的画布,赏心悦目。车子转过一个村庄前面的弯道时,眼前出现一座塑像:小王子骄傲地站立在自己星球的上面,向下注视着星球上的欧洲版图,目光中带着一丝孤单和忧伤。
    不曾想在里昂乡下能邂逅我极其钟爱的小王子。我忙叫同事停车,狂拍了一番,然后向他打听。他说,这里就是《小王子》的作者安东尼·圣埃克苏佩里(Antoine de Saint-Exupéry)出生的村庄啊。
    小王子来自一个非常小非常小的星球,小到只需把椅子转个方向,就可以随时欣赏日出或者日落。他要不断地寻找和拔除星球上的每一棵猴面包树苗,好让他的星球不被一棵长大的猴面包树占满。小王子的星球上只长着一朵玫瑰,而他后来离开了这朵玫瑰去旅行,来到了地球的撒哈拉沙漠。在那里,他认识了一个飞行员,他们成了朋友。小王子最后明白,正是他为那朵玫瑰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才使她变得对他如此重要……
    《小王子》与其说是一个童话,不如说更像一个写给那些曾经是小孩的大人们的故事,让大人们重新用童心去审视周围的世界,让一颗颗已经坚硬冷漠的心,重新变得柔软而敏感─可是,现在的很多大人已经看不懂这样的描述了,我只能换成小王子很不喜欢的那种描述方式:《小王子》自1943年成书以来,已经被翻译成180多种语言,出版了8000多万册,成为阅读率仅次于《圣经》的书籍。只有这样听说,那些大人们才会惊叹:“啊,这一定是本很好的书啊!”
    《小王子》的作者安东尼·圣埃克苏佩里1900年生于里昂,是个热爱天空的飞行员。二战中的1943年,他写下了这本书。第二年,他在法国南部执行高空飞行任务,就再也没有回来。人们都相信,他去了小王子的星球。
    许多年来,小王子温暖了许多人的心灵。人们也越来越怀念安东尼·圣埃克苏佩里。造型像一双张开的蝴蝶翅膀的里昂国际机场,就以圣埃克苏佩里命名。用来安葬伟人的巴黎先贤祠,因为他不曾留下遗骸,只好将他的名字刻在正厅的巨柱上。圣埃克苏佩里以一本薄薄的《小王子》,得以与雨果、大仲马和卢梭并列。
    周日,我骑行在里昂市中心的白莱果广场(place bellecour)悠游。突然下起雨来,躲雨时,在欧洲最大的步行广场一角,我遇见了圣埃克苏佩里的塑像:飞行员装扮的他,双脚悬空坐在大理石碑顶,身边的小王子左手插在裤袋里,右手轻轻地搭在他的肩头。被雨水淋得发亮的两个人,目光安安静静的,看着广场上小跑或者刚刚撑起伞来的人们。

旅行贴士
抵达
从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飞往巴黎再转机至里昂。里昂国际机场全称“里昂-圣埃克苏佩里机场”(Aéroport Lyon Saint-Exupéry),距离里昂市东部中心20公里,是整个罗讷普阿尔卑斯山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游客也可以飞抵巴黎后,换乘高速列车到达里昂,只需两个半小时车程。


下榻
里昂市游客中心旅馆预订处( HotelBookingOffice)
电话:04-72777250
客服邮箱:resa@lyon-france.com
这里有完整详细的里昂旅馆名单,无论是传统的乡村旅舍,还是罗讷河畔的文艺复兴式公寓,通过旅馆预订处,你总能找到适合你的品位和心理价位的住处。


美食
在经典的里昂小餐馆吃饭, 一定要预订座位。Café des Federations(电话04 78282600,法文网站www.lesfedeslyon.com)是城中最著名的餐馆之一,这里的caviar de la Croix Rouse(淋上一种奶油酱汁的小扁豆)令人回味无穷。拥有米其林星级认定的Leon de Lyon也在里昂开设了一家分店Le Petit Leon。这是一家怀旧风格的餐馆,餐桌炙手可热,一定要提早预订(电话 047210 1111,网址www.leondelyon.com)。夏季Terreaux广场和里昂旧城有许多室外咖啡座,可以悠然品味里昂的夏天。Croix Rousse区(Croix Rousse地铁站附近)的各家咖啡馆都有热闹的街边露天餐座,你可以在那里享用一份鲜美的牡蛎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