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摄影| archi

追逐彩虹
──闯荡札达土林与古格遗址

    从霍尔出来,因为云雾太大,没能看见传说中的神山冈仁波齐峰。在巴尔岔口,我们离开219国道向札达县开进。从垭口下来没多远,我们突然发现上帝将他的调色板掉落在我们的面前——我们被这里的美丽惊呆了!阿里札达!
    北起新疆叶城,南到西藏阿里地区的首府噶尔(狮泉河镇),后又南延至边疆城镇普兰,新藏线是一条在广阔无垠的高原恣意延伸的道路,很多路段经常数百公里见不到人烟,但却能让人从心底衍生出一种存于天地间的壮阔感。神山岗仁波齐、札达土林、古格王国遗址等都在这条路上。
    札达,海拔和拉萨一样,3700多米,却没有积雪的山峰,被光秃秃的土山包围在象泉河的岸边。绵延数百公里的札达土林,原来是汪洋,因为地质变化,湖盆伸出水面,被雨水冲刷而成。土林那年轮般的层次,是海水退去的痕迹。
    我选择在一年中最适宜的季节来此旅行,在对自然环境的一片赞叹声中偶尔也会夹杂着对恶劣路况的抱怨,不过却丝毫不影响我对札达,还有古格的印象——札达的黄昏日复一日,属于我的只有这一次。



与野牦牛“狭路相逢”

    巴尔是新藏公路上一个重要的岔路口,有一个规模比较大的兵站,从巴尔继续向前行驶即能到达狮泉河镇,向左转则是去札达县,此路被称为进出札达的“新路”。从巴尔拐进去札达的路后是一片荒滩,公路也只是一些比较明显的车辙印,过完荒滩后即开始翻越海拔5100米的一座高山,这是冈底斯山余脉——阿伊拉日居山。
为了抄近道,我们开车直接冲上了一座土坡。在车身右前方30米处的路基下,七只壮硕的牦牛傻乎乎地瞅着我们——在西藏,牦牛是一种常见动物,因此所有人都没有在意。突然,这七只牦牛就像是百米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响一般,突然狂奔起来,横穿过公路冲向左侧的原野。和一般的牦牛不太一样,这七只牦牛奔跑的时候尾巴扬得老高,而且后蹄还“抬脚过高”并带有极富攻击性的向后“蹬踏”动作,那姿势就仿佛是后蹄上被绑了某种让它们感觉极不舒服的东西,它们想拼命蹬掉一样。
又要爬土坡抄近道了,车上去之后,大家都惊呆了——这一次不是野牦牛,却是一群藏羚羊!藏羚羊愣头愣脑看了我们3秒种后,一阵风般没了影子。
野牦牛和藏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数量相当稀少。进入发情期后,雄性野牦牛往往会冲进家养的牦牛群中找母牦牛进行交配,而产下来的后代就只能算家养牦牛了,因此,现在的野牦牛种群越来越少,也越来越难见到。而被偷猎得几乎灭绝的藏羚羊虽然经过这些年的保护得以恢复了一些数量,依旧是难得一见。我们撞大运了。


 

冰雪峡湾路

    为了识别南十字星座,我买了一本《通俗天文学》。我只是想开着车,在南半球那个岛上转悠转悠,看看南十字星,顺便跳个伞什么的。后来,我发现,新西兰有浩渺碧海、连绵雪山、葱郁绿地,以及我所见过的西藏之外最清新的苍穹。上帝似乎把最好的自然生态全部给了这片国土。
    虽然家庭旅馆、汽车旅馆随处可见,但各种品牌,经过改装,独立驾驶或者由汽车牵引的各类房车依旧在南、北岛的高等级公路上随处可见。新西兰的道路十分完美。路好认,如果你思路足够清楚,甚至不需要GPS。路好美,随随便便,都是一幅风景画铺在两侧。路好开,即便是山路,驾驶者也无需太多顾虑,如果你按照道路两侧的“建议时速”,完全不会有任何安全问题。无论深入到怎样偏僻的角落,道路的自身状况、指向标志、加油站的各项服务全都保持着相同的水准。倘若是在乡间行驶,会车的机会也不多,偶尔有车辆从身边驶过,对方也多半会与你打个友好的招呼。
    所有旅行攻略都曾提醒:Make sure you fill your vehicle with petrol in Te Anau before travelling to Milford。(从Te Anau去米尔福德峡湾(Milford Sound),必须确保您的邮箱有油)。之前,从来都让我们的房车喝饱Diesel的Chris睡着了。而我只注意到这段几小时蜿蜒的山路每年5月至9月间,会因为寒冷天气而产生路面冰冻,需谨慎驾驶。那天我们要开3个小时,直到距离Milford Sound 80公里处时,我才发现我们的房车没油了。我推醒Chris告诉他处境,他尝试着给Milford Sound I site打电话问附近有否加油站未果之后,当机立断地命令我回头。于是原本3小时的雪地山路,因为折返,变成了5小时。我们在回头路上最近的加油站加上油以后,又体验了一遍曲折蜿蜒的,通往Milford Sound的山路。那一天,漫山遍野的大雪,让“我住的城市从不下雪”的香港小伙Chris尤为开心,不时要求停车摸一摸那些雪白的结晶体。
    不过旅行就是这样,一道折返,太阳就挪动了一点点,那海面与天空的颜色彻底都变了。

 

给你一片彩虹

    翻过一座垭口,我们被眼前的美景震住了──远处高低起伏的高原丘陵没有任何植被,但却显示出有如彩虹那样“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眼前的“七彩山,未曾出现在诸如《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出的“中国最美的地方”排榜单中,但“最美的往往都是最默默无闻的”,时至今日,我终于领会到了这句外国谚语的真谛。
    从“七彩山”下来,我们进入了札达县的“土林沟”,这是一个国家级的地质公园,行驶在干涸的冲积河谷中,我们宛如置身于科罗拉多大峡谷。开车的时候我时常不由自主开小差,以至于同车的成员常常提醒我集中注意力——必须承认,这里的美丽已经出乎了我的“心理承受范围”。“恍如隔世”?这或许是我当时惟一能找到的用于描述自己内心的形容词。
    在这里,脚下沟壑纵横的土林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边,远处地平线上是喜马拉雅山的雪峰,夕阳西下的时候,重重土林被染成金黄一片,座座雪峰更加像喷发的火山,景色十分壮观。土林沟全长27公里,公路狭窄,弯道非常急,海拔高度从坡顶的4600米速降到沟底的3700米,坡度相当陡。但一走进土林沟就好似进入了一个巨大的迷宫。层峦叠嶂的土林有的像气势恢宏的城堡,有的像高耸的塔楼,更有的像一群群蹲伏待跃的怪兽。置身于此,你会不由得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造就的这个魔幻世界。
    走出土林沟就来到了象泉河边,河的对面就是在一片绿树掩映下的札达县城。

 

神秘消失的古格王国

    中国境内延续时间最长的封建王朝到底是哪一个?很多人或许不知道答案,因为这个古格王朝无论是历史还是地理都过于遥远。
札达县往东19公里就是古格王国都城遗址“札不让”。古格王国位于象泉河畔,绵延700余年,历经17任国王。古格王国受印度佛教影响颇深,直至现在,札达县的吉祥物仍然是白象——或许在这个县城当中,能亲眼看到过真正的大象的人恐怕都没有几个。在历史鼎盛时期,古格王国人口达10万之众,而我在札达县城街边的一家新疆菜馆坐了一天,毫不夸张地说,整整一天,从我眼前经过的“人次”不超过50个。
    古格王国是在公元十世纪前后,由吐蕃王朝末代赞普朗达玛的重孙吉德尼玛衮在王朝崩溃后,率领亲随逃往阿里建立起来的。十世纪中叶至十七世纪初,古格王国雄踞西藏西部,弘扬佛教,抵御外侮,在西藏吐蕃王朝以后的历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的突然消逝,至今仍是个谜。据说1630年,与古格同宗的西部邻族拉达克人发动了入侵战争,古格王国就此灭亡。
    这是怎样的一段历史,史学界至今也没完全弄清楚。今天的古格遗址,日出和夕照都让人震撼,仔细观察后,不难发现在这个300多米高的土山周围有其严谨的布局,王宫建筑群位于山顶,依次向下是贵族居所,都是土木结构的房屋,而山腰及山脚遍布的密密麻麻的窑洞群,则是平民及奴隶的栖身之地了,自上而下等级分明,各类残存的殿房、洞窟、碉楼、佛塔、护墙等散布其间。坛城殿里的壁画,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却还是那么色彩斑斓。除管理人员外,这里还居住着十几户居民,他们并不是古格王国的后裔,但他们使寂廖的废墟有了些许的生气。

自驾贴士
路况提示
从巴尔兵站到札达县城,全程172公里,都是粗质的砂石路和土路,沿途人烟稀少,在到札达县城的地方有一个仅有的加油站,不过油价要比拉萨贵15%。翻越海拔5100米的阿伊拉日居山弯急坡陡,要谨慎驾驶。土林沟中道路是干涸的冲积河谷,过弯换景,驾车其中注意力经常会开小差。

食宿
札达县城位于托林镇,海拔3760米,是阿里地区少有的低海拔县城,因而气候也比较温和。札达县城只有一条长约500米的街道。札达的住宿点卫生条件都不是很好,在电信宾馆和县政府大院对面有公共浴室。推荐宏达旅馆,35元一人,有电热毯,有公用澡堂。此外还有邮政招待所,25元一人。在札达吃饭也比较贵,可能是其素菜和肉食都是来自新疆叶城和拉萨的缘故。县政府对面的札达职工食堂是目前县城较大的餐馆,是四川人开的,能接待较大规模的团队。县城内还有一些小超市,一般日用品都能买到。

古格遗址
古格王国遗址在距离札达县18公里的扎木让村附近,要先到札达县公安局登记,然后凭公安局的批条在古格遗址处购票,票价106元。若只是在古格遗址外拍摄不进去参观,就不需要买门票。古格王国遗址坐落在一片开阔谷底突兀的一座山包上,整个城堡的建筑均是依山而建,上部是王宫,中部是寺庙,下部为民居,上下高差大约是170米,建筑面积大约为72万平方米,是典型的西藏古堡式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