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摄影|郭子鹰
伊奥里亚群岛:穿越“地狱的正门”
“即使画笔也无法传达这片迷人而神奇的岛屿之万一。我已无法区分我在这里旅游的现实与我的梦想。”大仲马曾如是说。这位法国文豪无比精妙地总结出意大利南部这些岛屿的精髓所在──它们与世界上其它地方相比,有着令人胆寒的危险,也有着无与伦比的震撼与诱惑力。
如果真的有天堂和地狱,我是说如果,如果它们角逐“世界遗产”,你相信哪个会先入选?
我相信一定会是地狱,因为有太多人宁愿相信自己会是那里的观光客,而不是永久居民。天堂和地狱之中,门槛被第一个踩烂的,定会是地狱。而“地狱”的正门,在万众瞩目的千禧年已经入选了“世界自然遗产”。如果你和我一样,去了那里然后活着回来,一定会同意,这个诨名对它来说,毫不夸张。那里,就是火山咆哮的伊奥里亚群岛。
“即使画笔也无法传达这片迷人而神奇的岛屿之万一。我已无法区分我在这里旅游的现实与我的梦想。”大仲马曾如是说(《伊奥里亚之旅(Viaggio
nelle Eolie)》)。这位文豪级观光客无比精妙地总结出这些岛屿的精髓所在──它们与世界上其它地方相比,有着令人胆寒的危险,也有着无与伦比的震撼与诱惑力。
那里,地狱之火终年燃烧不息、彻夜映红广袤的苍穹,火山口每天喷溅出有毒浓烟和国庆日焰火一般的岩浆飞弹,不时从地底深处传来冥王哈迪斯的隆隆咆哮,仿佛不住地呼唤:“有罪的灵魂!快来我的王国!”
甚至连“火山(Volcano)”这个灵异的存在,都得名于伊奥里亚的一座海岛——武尔卡诺(Volcano)。让意大利人引以为傲的、本国长长的世界遗产名单里,只有两处世界自然遗产,这里,便是其中之一。
攀登每天喷发的活火山
伊奥利亚群岛位于意大利南部,西西里岛西北的宽阔海面上,主要由 斯特隆布利岛(Stromboli)、帕纳雷阿岛(Panarea)、利帕里岛(Lipari)、"乌尔坎利岛(Volcano)、萨丽娜岛(Salina)、菲利库迪岛(Filicudi)和阿利库迪岛(Alicudi)等构成。
1Milazzo是前往伊奥利亚群岛(Isole Eolie)的门户,从这座可爱的水边小城有快速水翼艇开往各个岛屿。
斯特隆布利 岛是伊奥里亚各岛屿中的明星,因为火山天天在岛上喷发着。
斯特隆布利火山高出水面924米,有数条线路可以登顶到达火山口,导游会根据天气和人数进行选择。登山的时间多半是选在下午4点以后出发,晚上9点半下山回到镇上,到达火山口的时间正好是日落时分,观赏红日入海和岩浆喷出火山口都有了深沉优美的天幕做背景,红光闪烁的岩浆跳出火山口,显得格外耀目。
岛上最有名的一家火山探险公司叫Magmatrek,它的向导当中,有个一把胡子的老头儿Mario
Zaia,据说是国宝级别的。“25年前随着风来到Stromboli……整个伊奥利亚群岛的每个人都认识他(说真的,是每个人)。如果世上没有这个人,整个世界都会邀请他来到世上。”探险公司的小册子上这么写着。他已经带人爬了20多年的火山。
火山爆发时,因喷发的剧烈程度不同,以及喷发出的物质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有的火山活动比较温和,仅释放少量的水蒸气或其他气体;有的火山活动比较剧烈,喷射出大量熔岩,甚至出现岩石碎屑满天飞舞的壮观景象。为了方便区分,科学家把类似的火山喷发现象进行归类,分别把它们称为"斯特隆布利式"和"乌尔坎利式)"、"维苏威式"、"皮里利式"、"夏威夷式"、"井喷式"、"普宁式"等等。有的火山在整个喷发过程中可能只展现出其中某一种特性,有的火山则可能在喷发的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景观。
斯特隆布利型火山,即得名于Strombli岛。它从古代起即被称为“地中海的灯塔”,其喷发特征是定期的中等强度喷发,喷出炽热熔岩,伴随着白色蒸汽云。火山口的熔岩有轻度硬结,主要为块状熔岩,由玄武质、安山质成分的岩石组成,熔岩流厚而短,也有少数为绳状,每隔半小时就有气体从中逸出。这种火山韵律性地喷出白热的火山渣、火山砾和火山弹,爆炸较为温和,很多火山碎屑又落回火山口,再次被喷出,其它的则落到火山锥形成的坡上并滚入海中。也是这种周而复始的“温和”性格,使得它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火山观光地,每天上演着“巨型焰火秀”。
乌尔坎利型火山,自然得名于Volcano岛。它比斯特隆布利型熔岩粘度更大,呈熔浆状,喷发较为猛烈。不喷发时在火山口上形成较厚的固结外壳,气体在固结的外壳下聚集,使熔岩柱的上部气体趋于饱和。当压力增大时,发生猛烈的爆炸,有时足以摧毁一部分火山锥,使阻塞物被炸开,一些碎片和熔岩组成的“面包皮状火山弹”和火山渣被一起喷出,同时伴随着含相当数量火山灰的“菜花状”喷发云。当火山口的“阻塞物”都被喷出后,就有熔岩流从火山口或火山锥侧缘的裂隙中涌出。岛上因此形成大量的火山泥浆,而保健功效显著的泥浆浴,也成为这个岛的“旅游招牌节目”。
斯特隆布利火山的攀登路线,要穿过三种不同的地貌,山脚下是树木掩映,荒草长得高过头顶的小路,你也会看到当地土生土长的竹子,不过完全不像中国古画里那么中空外直、刚劲有节,而是毛毛糙糙乱蓬蓬地伸向天空,远远看去活脱是意大利式的草率造物,仿佛达芬奇没有画完的风景素描草稿。再向上是怪石嶙峋的砾石路段,山风开始变得严肃而冷漠,脚下的石头像是浮搁在地面的棋子,又像是随时会从你落脚的地方逃开的大群老鼠,所以,你务必要看清脚下,再把性命交托给随时可能背叛你的地面。最后是松软的火山灰路段,即便不是教徒,你最好也要祈祷上帝,别让你在这段路上碰到下雨!到了这里,你会闻到呛人的硫磺味道,听到狂风在耳边呼啸,你会知道自己绝对不是来这儿度假的,尽管那可能是你在山脚下小镇的海边,充满幸福感地晒着太阳、喝着马提尼或者Mocha
Shake时,脑子里唯一的念头。
最值得的恐惧
一辈子大概是70万个小时,从北京飞来意大利的时间大概11个小时,从罗马到这里大概需要48个小时,上山3个小时,下山3个小时,停在火山口目瞪口呆,半个小时。你一定会在整个身体的微微颤抖中回答自己1个简单的问题,就1个:值不值得?
斯特隆布利火山已经持续活动、不间断喷发了3000年,基本天天如此。但是你在那儿的半个小时里,能否碰上晴朗的好天气?能否看到灿烂的海上日落?能否在烟雾翻滚的火山口,赶上火山的爆脾气发作,把焰火一样绚烂的熔岩狠狠地、痛快得让人落泪地,射向暮色沉沉的天空?哪怕只有一次——仍然是个巨大、神秘、无可争辩的未知数,不确定。
登山途中也没有多少趣味。累得双腿里像有两把刀错筋断骨不算;看见山脚下的小镇转眼间消失在浓雾里不算;看见红色的蜥蜴不算;抬头看见山脊上一对小小的、被高大云层辉映成完美剪影的情侣的时刻不算;在接近山顶的时候因为脚下突然感到大地的微微震动而心跳加速、肾上腺素分泌成喷泉不算;耳畔传来火山口喷发时阎王爷清嗓子一样的隆隆声不算;觉得肺里被火山烟尘和呛人的硫磺填满,一咳嗽就会吐出一个水泥浇注的毛主席雕像也不算……只有当你回到小镇子里,四肢瘫软在地牛饮一大杯可乐,感到浑身轻松、耳边生风、飘飘欲仙的时候才算。
我一直是个神出鬼没的旅行者,但是这种状况还是头一次遇到,而关于火山口的回忆比我更神出鬼没。我在山顶的火山口究竟看见了什么?记忆模糊了,只是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每个晚上我都会梦见一个长着翅膀的光腚小子,拿着一束闪闪烁烁的小焰火,围着我飞来飞去。
只有看着照片儿,我才能回忆起,我的确是在火山口遇到了日落,看到那个黝黑的火山口,不是一个,而是神秘又淘气地闪躲在层积云一般浓厚的白色蒸汽中的一连串三个火山口,像燃透的煤块一样红热。我也的确是见到了真正够地道的喷发,当时的情形大约是因为登山队伍在最后冲顶的阶段行进得太快,平时不怎么锻炼的我又有点儿不自量力,所以心脏那个超负荷的人肉血泵有点儿跟不上趟了。话说回来,如果没有这点儿不自量力和不计后果的勇敢,谁会大老远跑到这个鬼地方来看什么鬼“地狱正门口”?
在寸草不生、煤块一样浓黑的靠近火山顶端的斜坡上,向上遥望火山口的时候,的确是被沉沉的恐怖感攥住了整颗心。头顶上不失时机飘来的大朵乌云笼罩了半小时前还碧蓝的天空,让人有种侵犯了禁地的负罪感。
传说伊奥利亚群岛的统治者是希腊神话中的风神埃俄罗斯,群岛的名字也来源于他。据说风神和他的妻子及12个孩子居住在靠海的一个洞穴里,他的主要任务是与风中的邪恶之神——台风做斗争。不知道这12个孩子外加两个“大人”组成的“防暴队”能不能对付得了那一个“大反派”。
那时候我只是挣扎于两个念头之间:放弃?太丢人。如果像向导说的,一旦下雨必须马上下撤,又太遗憾!最后的一百米,实实在在是种煎熬,脚下萦绕着薄薄一层诡异的黄色硫磺蒸汽,山顶的风声大得几乎震破耳膜,魔鬼翻身一样的恐怖震动从双脚直达天灵盖。每个人的脸上都遮着风镜、头盔和巨大的口罩,但是彼此恐怖的眼神还是穿过层层防卫让人心寒不已,想必自己当时的脸色一定也是同样苍白骇人,最要命的是那个吊诡的登山向导,他什么防护都没戴的一张大脸,看起来活脱跟当年被吊死的墨索里尼一样!
终于穿过黄色的硫磺烟雾,到达火山口的时候,绝对是经过地狱到天堂的感受,我不觉想起伟大的丘吉尔,那个整天叼着雪茄像火山一样喷云吐雾的胖子,曾经说过:“如果你正在地狱中跋涉,只管继续,一直向前!”
地狱焰火,天堂日落
这时候正是残阳如血,浮云映日的大好光景,伊奥里亚海的落日给一切都披上了层神圣的锦袍,一望无际的海面上万顷碧波如镜,本应穿梭往来的渡船帆影不见,雀影也无。那个专业的向导半句话不说,径自开始了他之前说过的“必要步骤”——脱衣服。他脱掉被汗水湿透的上衣,露出圆滚滚长满赘肉的上身,换上备好的T恤,我非常纳闷,每天从事这种高强度体力劳动的一个人,如何生得这般体格?尽管感觉双臂束缚着千钧重担,我还是重复了他做的“步骤”,干爽的衣物上身之后,真如一直脚踏进了天堂,风是细软的,目光是清澈的,心里,是空空的,好一个无牵无挂的晴明世界!
火山口的背后是陡峭的斜坡,全被稀碎的火山灰盖住,前面是直上直下的火山口,掉下去立刻灰飞烟灭,站在刀口上,估计也就是这个感觉。强风正断断续续地努力,把火山口上的浓烟和蒸汽吹开,让我们这群不知死活的人一窥大地的终极神秘。
不能眨眼,真的不能眨眼。火山喷发的焰火完全颠覆了我此前的想象,它并非像是一束从地底伸展向天空的花束,而更像是一颗颗窜上天庭的流弹,甚至没有细细的拖尾让你追踪它的航迹,卖足了关子以后抽冷子让你雀跃那么一下,倏忽不见。它绝没有能力直接飞奔到外太空去,你一定会费解:它总归是要落下来的吧?这样不眠不休地炮轰,那些落下的余烬,岂不是要经常砸中山下的旅馆?
尽管这火山口刺激的尖叫让一群人上了瘾,迟迟不愿意下来,但是在黑夜里下山,一点儿也不逊色于在火山口那半小时的心惊肉跳。四顾游走的目光除了浓重的黑暗,一无所见,脚下的火山灰松软得像海滩上的细沙,起先人们还迈着阵阵灼痛的双腿一步步慢走,但是深陷巨大未知的恐怖和山脚下如豆灯点点的渔火渐渐变成了让人无法抗拒的巨大诱惑,人们居然中了邪一样地奔跑起来,接着是开始冲浪一般地滑降,本来踩错一步就可能丧命的崖壁,却只有几个倒霉蛋摔伤了屁股,真是不可思议的神奇。
天空群星闪烁,互相问候。痛彻骨髓的双腿实在是迈不动步子了,这样在城市里终生难得一见的星空也实在是太销魂,我们几个中国人索性掉队。后来听说,全镇的几百个导游和镇民之间的对讲机,互相喊叫,乱做一团,直到有个人咆哮着说:“I
saw him!I saw him!He was in the bar and having a big beer!(我看见他了!那家伙在酒吧里猛灌猫尿呢!)”,世界才重新变得好生安静。顿时,像喝啤酒的醉猫一样少见的几个中国人的鼎鼎大名,传遍全岛。接下来的好几天,居民们闲聊的话题,应该都是这个。
趣致婚礼,火山情缘
斯特隆布利镇上的圣·文森索(San Vesanso)小教堂毫不出奇,样式普通,无非是黄墙尖顶,有几面花窗。不过今天教堂前拥挤的人群似乎有所不同,一群人穿着夸张,珠光宝气,戴着更加夸张的宽沿礼帽,年轻的牧师紧张兮兮地进进出出,摩拳擦掌,小孩子们也兴高采烈地跑前跑后,连卖泡菜烧饼的小贩也开着他小巧可爱的三轮摩托赶过来凑热闹。原来,今天小岛上有一场婚礼。
这场本来平淡无奇的婚礼,有三样噱头,让它不同一般,令人心生慨叹。第一是带着新娘来教堂的是辆鲜艳的亮黄色三轮摩托,花枝招展又圆胖可爱,当然,让腊肠狗一样的加长礼车在小岛细细长长的盘山公路上逶迤而行,是件无比困难的事情。第二,手捧鲜花从车上袅娜地走下来的新娘,和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突然冒出来的新郎,也同那辆花车一样圆胖可爱,实在太有夫妻相。第三,两个人的年纪,都已经不再是青葱少年或者靓丽佳人,但是相视一笑间,似有婉转款曲相通,各有一番灵犀互现。
我记得西式婚礼的桥段中,牧师应该向两位新人各自提出那个关键问题,然后两人分别回答“我愿意”,便告礼成,大家就可以拥抱、散去,各自享受大餐或者甜蜜的窃窃私语了。不过这个牧师刻意出挑,一连用我听不懂的意大利语问了新郎十数个问题,我猜应该不止包括“是否愿意和新娘终生相守”,可能还包括“你愿意爱她的老爸老妈像你的老爸老妈一样吗?”,“你愿意爱她而不在乎她的厨艺如何吗?”,“你愿意爱她的小狗像爱你的小狗一样吗?”……再问下去,估计两只小狗都要当上父母了。小镇西头一家图书馆的花园里有露天电影院,每天晚上9点放映英格丽.褒曼和罗塞里尼拍摄的《Stromboli》,每人票价5欧元。电影其实并不出彩,情节和意大利语对白都有点儿让人莫名其妙,不过那些渔民围捕巨大金枪鱼的场景和火山口的特写镜头颇为可观。当年“好莱坞第一夫人”和意大利天才导演拍完电影后,便不可救药地爱上了对方。他们的“私奔”,在国际影坛引发的轰动效应,恐怕无异于火山喷发。莫不是夹在火山和大海之间,只能像盯着银幕那样目不转睛地看着对方久了,觉得还是尽快表白的好?传奇早已消散,突然间窜上膝头的小野猫,倒是让我想起小时候北京大院里的露天电影,黑白的老片子,混杂着晚风中徐来的阵阵夹竹桃气息,确实是怀旧到了极点。
通往天堂的旁门
萨利纳岛(Salina)完全是我的私人冥想室,因为岛上的原住民还没有教堂广场上的野猫多。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岛上屈指可数的几条窄窄的街道是野猫们的天下,满腹幽怨的文艺女青年来到岛上,租一间看得见海景和火山的客房,花上几个星期,就一定能写出本儿不错的小说来,那个时候拍拍屁股离开海岛,任有多少不随心愿的红尘往事,怕是也可以释然而乐了。
著名的意大利电影《邮差》,就是在萨利纳岛拍摄的。影片描写了本地邮差马立奥和流亡至此的智利诗人聂鲁达通过写诗、念诗而建立起来的深厚友谊。岛上轻柔的海浪声伴着主人公的叙述,营造了诗一样美仑美奂的意境。影片的主角之一,马西莫?特罗西(Massimo
Troisi)本是意大利著名的喜剧明星,但他却一直期待着能够主演一部严肃题材的电影,一部可以打动自己的电影。为了完成自己的心愿,他不顾医生的劝阻,推迟了早已安排的心脏移植手术。不幸的是,在最后一个镜头杀青后不到12个小时,马西莫就因心脏病突发,与世长辞了,年仅41岁。这部影片的成功不仅了却了马西莫毕生最大的心愿,更在全世界范围内、在几乎所有公开放映过这部电影的国家,掀起了一场对那位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诗人”的追思。
除了电影一般的海景,如果要说还有什么值得 萨利纳岛 人自豪的,应该是葡萄酒和Alfredo。岛上火山灰土质的山谷里,种植着大片大片的葡萄,出产的美酒从这里一直运到罗马,据说萨利纳岛的葡萄酒是西西里地区最好的。
和萨利纳岛相比,另一个伊奥里亚海的小岛利帕里(Lipari)则又是另外一番热闹光景:港口上百舸争流,帆影相接,小镇上商户比肩,人头攒动,因为这里是连接各个海岛的渡轮中转站。镇上的小店堂而皇之地摆卖亮黄色的火山硫磺,的确很有创意。更有创意的是镇上七拐八拐、如同迷宫一样的胡同深处,藏着巨大的壁画。镇民们会在一整面没有窗户的墙壁上画出阳台、窗框,还有在阳台上凭栏而立的老人,用绳子放下吊篮购物的妇女,还有在窗户后面偷看的猫猫狗狗......栩栩如生的画面立体感之强,让人一不小心就会踩到躺在壁画下酣睡的大狗,本以为它也是画出来的呢!
浪花拍打着的码头栈桥上,一捆被粗心的意大利邮差遗落的当天报纸乐呵呵地躺在那儿,上面捆着的标签上写着“请送往Filicudi岛的Santa
Marina”。遥远的菲利库迪岛(Filicudi)和阿利库迪岛(Alicudi),还在视线之外。那两座双子火山岛,有了彼此的陪伴,应该永不孤独。鲜有访客,连邮差都会遗忘的,遥缀在地球尽头般的地方,不知会清幽到何种地步?平行世界的入口,或者天堂的旁门,也许就在那里吧,谁知道呢?
TIPS:
世遗档案:
伊奥里亚群岛Isole Eolie (Aeolian Islands)
入选时间: 2000
入选标准: (viii)
地点:地中海-南第勒尼安海 (Mediterranean Sea - Southern Tyrrhenian Sea)
北纬N38 29 16.3 至东经E14 56 44.1
遗产类型:自然遗产
基本描述:
伊奥里亚群岛属于西西里板块,但并不是从板块中脱离出来的,而是海底火山喷发炽热的岩浆冷却后形成的孤立的群岛,和西西里海岸线之间的海水深度为200米。
伊奥利亚群岛出色地记录了火山活动对岛屿形成、岛屿毁坏过程的影响以及持续进行的火山现象。至少从18世纪起,人们就开始研究这里的火山活动。群岛为火山学的研究提供了两种类型火山喷发的鲜活例子,因此,200多年来,这里对地质教育起了极其显著的作用。
伊奥利亚群岛攻略:
罗马——米拉佐(Milazzo)
火车:两个人的车票是75.76欧元,晚8点出发。
Milazzo海港边上有两家渡轮公司的售票处,分别是Siremar和Ustica,票价都差不多。
斯特隆布利岛:
交通:
水翼艇 Milazzo——Lipari 40分钟——Stromboli 2.5小时
渡轮一天有好几班,但是最好是坐早上7:20的一班,正好能在正午以前到达。船票要提前一天预定好。船上不提供午餐,自己带点儿三明治和小菜,漂在水面上吃早餐和午餐,有很开胃的海景可看。两人船票43.7欧元。查询渡轮班次。
酒店:The Villaggio Stromboli hotel
地址:Via Regina Elena - 98050 STROMBOLI (ME)
登山:
岛上有很多经营火山探险项目的公司,价格都差不多,28欧元上下。最出名的一家当然是Magmatrek,位置就在小镇中心San Vesanso教堂背后右手的巷子里。一定要事先通过电子邮件和他们联系,一定要回复他们要求确认的邮件,因为每天可登山的人数是有限制的。
装备:探险公司提供:头盔、头灯、口罩、护目镜、手杖。
需自备的:
登山靴:一定要高帮的,如果没带可以到附近的小店去租,收费6欧元,留下护照,权充押金。普通登山鞋也可以勉强应付,休闲鞋和高跟鞋免谈。
衣服:一定要带上件防风的厚衣服和汗巾。向导还会建议你带件备用的T恤衫,等身上穿的那件被汗水湿透了以后到山顶上去换,不过山顶寒风凛冽,没遮没拦,换或者不换,是个考验。
饮食:每个登山者至少要带上2升淡水,几个能量棒或者巧克力也是有必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