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摄影: 徐明怡

波罗的海的花朵
芬兰与爱沙尼亚的文化寻根

    走出地理位置上与历史描述中的边缘境地,变身多元化时代的欧洲旅游胜地,爱沙尼亚与芬兰用自己的经验证明,小而独特的文明之花,亦具有普世的美丽。
    芬兰的图尔库和爱沙尼亚的塔林,被欧盟推选为2011年的“欧洲文化首都”。从它们的独立日算来,芬兰和爱沙尼亚的历史都很短,即使算上它们与瑞典、俄罗斯两国牵丝攀藤的几百年纠结,小国的历史也绝非鸿篇巨构。
    然而,尽管长期在瑞、俄两大强邻的夹缝中生存,这两个波罗的海民族却从不放弃自己的独特与独立,创造出自己的文化奇葩。此次,我们便以拜访新科“欧洲文化首都”为契机,以芬兰赫尔辛基为原点,探寻波罗的海边四处世界文化遗产不为人熟知的魅力。

 

塔林,走出边缘

    “一个彻头彻尾的边缘国家”,爱沙尼亚作家特努·恩纳帕鲁曾这样形容自己的祖国。如今,这个带有强烈悲观主义的论调,应该可以被抛弃了,他的故乡塔林已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并成为新兴的旅游胜地。
    爱沙尼亚这块神秘的土地,从地理位置上看,处于欧洲的边缘,若隐若现地出现在西洋史册的记载中。执波罗的海的北门锁钥,是兵家必争之地,近千年来,爱沙尼亚都是瑞典、俄罗斯等波罗的海列强轮番统治的属地。1918年爱沙尼亚首次建国,并成为国际联盟的会员,但这独立不过是昙花一现。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这弹丸小国瞬即被苏联吞并,直至50年后苏联解体,爱沙尼亚才重见天日,再度成为独立国家。如今,在这个变革时代,爱沙尼亚亦昂首进入欧盟与北约,逐渐走出边缘,而首都塔林,是它获得全世界了解和认可的“王牌”之一。
    当我踏上爱沙尼亚的土地,很快便被塔林上空弥漫的欢庆气氛所感染。这里有欧洲保存最完好且最迷人的中世纪城区,而古老幽深的街衢深处,却藏着许多热闹的夜总会和令人目眩神秘的咖啡馆、甜点铺和餐厅。
    13世纪中叶,塔林老城区分为上城和下城,功能性不同,居民的地位不同,一上一下之间,不仅有了空间的分隔,也多了历史的呼应。上城是宗教阶层和封建权贵的聚集地,著名城堡托姆别阿就坐落在这里;下城则是商人和手工业者的居住地,市井风情与多元文化的融合在此尤为明显。下城的拉科雅广场上矗立著一座八面棱体的塔楼──市政大楼,楼顶威然屹立著老托马斯守护神的雕像,它是塔林城的象征。
    漫步在塔林老城中,随处可见14、15世纪的角楼、尖塔,四周环绕着鹅卵石铺成的街道。中世纪的网状城市布局,居然幸运地逃过了数度硝烟的摧残,当时修建的重要官方建筑和教堂都维持着它们原本的模样,不仅如此,就连许多普通市民与商人的住宅,甚至是仓库和谷仓也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下来,而这些建筑在大部分北欧国家已经不复存在。
    每当谈及老城的古迹,塔林人都会以它的防御结构为傲。这些最早在13世纪后半期出现的中世纪城堡,环绕着市中心,形成了一个封闭的防区。后来,亦有能工巧匠不断修葺加固。如今,2公里长的城墙和26处碉楼仍然保存完好。亦正是它们,令塔林在频繁的战争中免遭被摧毁的命运,而较少运用木质建筑,也使这座老城不至于像伦敦那样,一再陷入火灾的魔爪。
    在市政广场一隅,我被阵阵香味吸引。广场上有许多身着中世纪古装的美少女拿着大铁铲现场炒杏仁。天色逐渐开始暗下来,街边的餐厅开始喧嚣,爱沙尼亚的传统音乐也飘荡在广场的空气中。虽然有不少时髦餐厅可供选择,我决定还是追本溯源,去一家名为“Olde Hansa”的中世纪饭店碰碰运气。这是个非常有名的中世纪风格餐厅,建于闹市中,建筑内的每一处设计,甚至连厕所都让人感觉身处异世。男招待穿着森林精灵般的服饰,我的同伴毅然放弃点菜这件头痛的事,只是执着地在旁谋杀了许多菲林。
    对我来说,游走于塔林老城,更像是在参加一场中世纪的狂欢派对。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都同我一样,沉浸在塔林情调浓郁的建筑、美食、音乐和夜生活的美好景象中。



军事要塞的文化涅槃

    离开塔林,我们搭乘游轮前往位于瑞典和俄罗斯之间的芬兰。在湖泊与森林的环绕中,那里一直是波罗的海域最安详美丽的土地。芬兰城堡是建在赫尔辛基外海上的一串小岛上的防御工事,原来的名字叫斯韦堡(Sveaborg),是瑞典统治时代的产物,后来芬兰人出于爱国将其重新命名为芬兰城堡(Suomenlinna),但瑞典人和说瑞典语的芬兰人现在仍称其为斯韦堡。这座250年前建造的古堡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海事要塞,也是欧洲大国争霸的缩影。今天的芬兰城堡,显现出一副充满尘世趣味的样子,成了当地人时尚聚会的场所,更多的是欢乐,而非沧桑。
    从赫尔辛基乘坐渡轮,很快就可以到达芬兰城堡。据说创始人瑞典国王阿道夫·弗雷德里克(Adolf Fredrik)在1752年来视察工程情况时乘船停锚的地方,正是国王门的位置所在。我在国王门的大理石板上找到了这样的字句:“后人们,凭你自己的实力站在这里,不要依靠外国人的帮助。”向导伊娜告诉我,这是芬兰城堡的设计师奥克斯丁·艾伦怀特(Augustin Ehrensvard)留下的,这句话虽然出自瑞典人手笔,但却道出了芬兰人骨子里的情愫──对独立自主的渴望和坚持。
    伊娜带着我参观了芬兰城堡里的博物馆,这里展示了芬兰多舛的命运。瑞典自1155年开始统治芬兰,将它划为自己的一个省,俄罗斯人亦对其虎视眈眈。1703年,彼得大帝在芬兰湾的最东面建造了他的新都圣彼得堡,并在附近建立了海军基地喀琅施塔德。俄国由此成为一个海洋国家,并上升为波罗的海地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瑞典面临的形势很严峻,俄国海军不停地在瑞典海岸制造小冲突。
    瑞典议会决定加强在与俄国接壤边境上的防守,并在赫尔辛基建造海军基地。于是,在奥克斯丁的策划下,这个横跨八个海岛的庞大工程开工了。他计划建造的是一座链式连接的防御城堡,包括明堡、暗堡、城墙、军营、大炮等。在俄瑞战争、克里米亚战争以及芬兰内战时,这里都是重要的据点。
    俄国于1808年发动了对瑞典的战争,在这次战争中,驻守芬兰城堡的瑞典军队投降。根据哈米纳条约,1809年芬兰被割让给俄国,成为俄罗斯帝国内部的一个自治大公国。瑞典在芬兰长达7世纪的统治宣告结束。
    十月革命后,芬兰人趁着俄国自顾不暇,终于取得了独立,收回了这座城堡并命名为芬兰城堡。后来,由于芬兰国内发生革命, 激进党派和保守党派之间发生激烈的大规模冲突,许多激进党派的成员在失败后被捕,并被监禁在芬兰城堡里,在监禁期间由于条件比较恶劣,很多人死于营养不足和疾病。
    从瑞典、俄罗斯与芬兰之间纠结的历史中解脱出来,我对城堡的聚会气息更加着迷。对音乐感兴趣的人可以在这里欣赏露天剧场的表演,这里的夏季剧场据说是芬兰最受欢迎的旅游地之一。对我来说,芬兰城堡是一个可以在里面闲逛的地方,新鲜的空气、美丽的海、遍地的小野花、古老的城墙,永远是最有吸引力的东西。这里提供三种芬兰城堡自酿的啤酒:芬兰城堡光辉、芬兰城堡派对和赫尔辛基波特,味道纯正独特。正当我们品着啤酒时,不远处的海上黄昏正闪闪勾魂,微醺中,我不禁惦念起200多年那些驻扎于城堡中的士兵们,他们是否也能享用上一杯如此可口的啤酒?

 

图尔库,芬兰的西安

    米兰·昆德拉说:“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既不能把它与我们以前的生活相比较,也无法使其完美之后再来度过。”我乘上了赫尔辛基到图尔库的火车,昆德拉的文字与站台上的标记牌重叠在了一起。
    “沿着奥拉河去寻找图尔库的心脏”,随手翻开的观光小册子给旅行者提出中肯的建议。奥拉河感觉上有点像缩小版的塞纳河,虽然河面窄了点,河流短了点,没有绿色箱子的书报摊,但是散步其间的感觉竟出乎意料地相像。往下游走,河面稍微宽了些,也有几艘改为餐厅的大船停在河边。
    图尔库原为芬兰古都,濒临瑞典,承袭了瑞典风格的建筑,成为芬兰与俄罗斯文化分庭抗礼的城市。作为2011年欧洲文化首都,图尔库不仅仅是芬兰的一个古老小城市,而是作为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典型样板,它也经常被认为是芬兰惟一的“西欧城市”,因为一般中世纪欧洲城市有4个共同点:一条起运输作用的河、一个显示宗教权力的大教堂,一个代表世俗力量的城堡和一个商业交易的市场。图尔库4样皆备。
    图尔库是个与瑞典有深远关系的城市,至今通行瑞典语,奥拉河边还用鲜花拼写出瑞典语的城市名——?bo。城中最有象征意义的两个地标是图尔库城堡和图尔库大教堂。两者都在奥拉河边,大教堂在河东,城堡在河西,相距3公里。图尔库大教堂有700多年历史,是芬兰唯一的中世纪教堂。
    我最偏爱的是图尔库多种类型的博物馆。1 8世纪手工艺品博物馆(Luostarinm?kihandicrafts museum)是图尔库历史上,唯一逃脱大火留下的木质结构房屋。博物馆展示了几百年前手工艺人原始的生活与工作状态,从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意义上做出很好的探索。而Aboa Vetus & Ars Nova则是一座700年前的地下城堡,博物馆就建筑在这个废墟之上,有点像西安兵马俑博物馆的感觉,是芬兰古老时代的真正体现者,这种创新足以掩盖中世纪任何街道的光芒,而比邻的展示20世纪艺术品的博物馆又与中世纪的村庄形成鲜明对比。



木构古城与巨石墓地

    翻阅图尔库的旅行指南,我打算再去看看图尔库周边的劳马古城与萨马拉赫登墓地遗址。于是再次搭上火车,由图尔库驾车北上92公里,1个半小时光景便来到了劳马古城。
    古劳马保存了大量的新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建筑,它是早期欧洲北方城市木质建筑卓越的典范,真正地保存了北欧传统居住区的风貌,这座城镇亦是早期北欧日耳曼城镇建筑风格和城市设计的典型,六百间的历史房屋,形成全北欧最大的古木建筑群。
    在中世纪遗留下来的石板街上漫步,可以欣赏一间间用窄木板制造的古老大宅。木建筑群不是空洞的博物馆,绝大部份仍然有人居住,有的改成画廊,有的改作精品店和餐厅,给古迹增添了几分活力。我在马雷娜大宅中了解19世纪大船主的生活状态;也在齐尔斯第的水手之家中找到了中产阶级家庭的萍踪,当时由于男人常外出航海,守家的都是妇女,因此房子也是以女性名字命名的。从劳马前往萨马拉赫登墓地遗址仅17公里。这个位于树林之中的墓地是芬兰唯一的史前文化遗产所在地。踏入铜器时代后,北欧民
族流行信奉“太阳神”,而萨马拉赫登墓地墓葬群充分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太阳膜拜。那些石堆墓穴究竟埋葬了谁已无从稽考,但其
中28个肯定建于铜器时代初期的墓冢石堆,都位于崎岖多岩的风景区,高耸而无遮挡,面向大海,能受到不同方向阳光的照耀。
    在萨马拉赫登的峭壁上,仍然可以眺望古代的海岸线。33个石冢组成了一个纪念碑式的列阵。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北欧神话里那难以言传的神秘悸动。


世界遗产档案

塔林历史中心
入选时间:1997年
基本描述:塔林的起源可追溯到13世纪,条顿骑士团的一个十字军骑士发现这个城堡的那一刻。尔后,这里发展成为汉斯同盟的主要中心。它最引以自豪的是展现给人们的绚丽多彩的公共建筑(特别是那些教堂),以及那些商店的室内结构。尽管这些建筑遭受了火与战争的劫掠,却仍保持了它们卓越的风采。

芬兰城堡
入选时间:1991年
基本描述:建于18世纪下半叶,是由坐落在赫尔辛基港入口处岛屿上,是由瑞典人所建。这座城堡是当时欧洲特别引人注目的军事建筑的典型。

劳马古城
入选时间:1991年
基本描述:劳马古城建于公元1422年,位于芬兰西南部的波的尼亚海湾,建筑在两个海角之间港湾的后面。劳马古城最开始是围绕着一座修道院而发展起来的小贸易中心,发挥着贸易枢纽的功能。古城的建筑大都是典型的北欧木质结构建筑,是现在北欧最大的木结构建筑群。

萨马拉赫登墓地
入选时间:1999年
基本描述:这是芬兰最大的,也是保存得最好的青铜时代的墓地石冢,其不仅表现了三千年前北欧的殡葬习俗,亦提供很多遗痕,让人了解那段时期人民的生活概况。33 个石冢组成了一个纪念碑的排列阵,其数量、墓碑的种类,以及周围保存下来的自然风景,都形成了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独有的青铜文化。

旅行贴士

芬兰城堡
地址:Suomenlinna C40,00190,Helsinki
电话:+358-(0)-9-4132 3300
开放时间:10:00—16:00(1月8日-4月30日);
10:00—18:00
网址:www.suomenlinna.fi
注意:可以在市中心的南码头乘轮渡前往芬兰城堡,仅需15分钟。持有“赫尔辛基卡”的游客则无需购买船票。凭此卡可免费进入几乎所有芬兰城堡的观光点。

到达
中国没有直飞塔林和图尔库的航班,可搭乘芬航直飞赫尔辛基开始旅行的第一站。赫尔辛基与塔林之间每天频繁有船往来其间,需时大约2小时,塔林客诗丽雅游轮公司的船票价格因时间不同而有所浮动,大致为23欧元至33欧元不等,商务休憩厅的价格为45欧元/人,该价格包括一顿自助餐。赫尔辛基与图尔库之间也有大量火车往返。

住宿
赫尔辛基:Radisson SAS Plaza Hotel
电话:+358 20 1234 703
酒店与市中心的火车站、汽车站、地铁、电车等均相距不远,距万塔机场仅30分钟车程,机场大巴距离酒店200米处有停靠站。酒店还紧邻赫尔辛基豪华娱乐城、芬兰国家歌剧院以及奇亚斯马现代艺术馆。查询详情请登录www.radisson.com

塔林:Hotel Telegraaf
位于老城中心的浪漫酒店。
电话:+372 6000 600
网址:www.telegraafhotel.com

图尔库:Sokos Hotel Hamburger Bors
位于市中心,市集广场旁。
电话:+358 2 337 3800,337 381
网址:www.sokoshotels.fi

美食
塔林 Olde Hansa饭店
为食客提供正宗的中世纪富商家庭宴席,还以爱沙尼亚特色菜闻名。

Vana Turg1
电话:+372 627 9040
网址:www.oldehansa.com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日 11:00-24:00

注意事项
塔林虽然已是欧元区,但很多商店仍不通用欧元,请事先换些爱沙尼亚当地货币。爱沙尼亚与芬兰均为申根国家,只需一次签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