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向太平洋:岛屿连缀的文明秘境

    如果说太平洋是一位善良温柔的女士,那么南太平洋上飘散着的1万多座岛屿,正是点缀在她胸前的一串串珍珠项链。最大的岛,可以是一整块大陆;最小的岛,可能只是小片露出水面的珊瑚礁。今天,从菲律宾到新西兰,从汤加到大溪地,太平洋上的岛屿,为全世界的人提供了激情玩乐、懒散度假,甚至心灵遁世的天堂。
    这些看似分散的岛屿,其实有着一脉相承的种族基因与文明符码,早在欧洲航海家的“大发现”之前,它们便已血肉相连。在上海世博园中,我们不仅能够一次尽览太平洋的浩瀚与各个岛国自然、人文的璀璨,也许还能从那些古老的智慧中,找到未来维系天堂胜境的秘诀。

 

波利尼西亚人的奇幻漂流

    “我们真的找到了。还没见过这么美丽的岛屿。我们多么高兴,回家时能给国王和祖国带来好消息。”在上海世博园,我仿佛听到了从时间隧道那一头传来的“海豚号”水手们嘹亮而兴奋的船歌。 太平洋探险,往往被书写成欧洲航海家的史诗。其实,先于功成名就的欧罗巴船长们,早在2500多年前,波利尼西亚人的先民便驾着独木舟队,从今天被叫做日本、台湾、菲律宾等名字的岛屿出发,一路向南,开启了史前时代最伟大、最漫长的冒险旅程。
    在“自然之城”新西兰馆的“港湾”里,停泊着一艘5人座的独木舟。历经三周的旅程,5位毛利勇士曾经驾着一叶扁舟,跨越了1.6万公里的汪洋大海,从大溪地出发,沿途经过阿瓦鲁阿、纽埃、汤加、斐济、瓦努阿图、圣克鲁斯群岛、所罗门群岛、巴布亚新几内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中国香港,最后到达上海。他们以自己的亲身实践,回溯并验证了人类学家们至今仍在猜测中的波利尼西亚人先祖的太平洋迁徙之路。
    我们惊奇地发现,在上海世博园的太平洋联合馆里,齐集一堂的14个岛国不约而同地运用了“独木舟”这个元素,以舟载国,将彼此串联在一起。

 

勇士的独木舟

    细读房龙的《太平洋的传奇》,不难发现,如果上溯到1000年前,或者更久远时代的太平洋海域,就会见到一幅无比奇妙的景象:几只雕工精美的双体独木舟上,坐满皮肤黑褐、全身刺满彩色花纹、胸前挂着奇特木雕的健美男子,他们正齐心合力,将船奋力向前划行。
    那个年代,欧罗巴大陆上的航海家们,尚且不敢向看不见大陆的海洋前进,而这些来自神秘故土的勇士,竟果敢地漂洋过海,探寻属于他们的陆地。独木舟,也成了波利尼西亚人和大洋洲的标签。生活在水的世界里,太平洋各个海岛上的波利尼西亚人,驾驶着弯月般的独木舟,犹如两栖动物一样来去自如。
    从斐济到新西兰,抑或从汤加到复活节岛,波利尼西亚人依靠看似简陋的独木舟,实现了地球上最早的大规模“跳岛游”。

 

神奇的航海术

    同样的旅程,伟大的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却走得困苦不堪,从火地岛到菲律宾,他不但无法找到象征财富的香料,还眼睁睁看着船上的水手接二连三患上坏血病,最终只得靠吃船桅的树皮为生。对大陆的嗅觉,波利尼西亚先民要远胜于可怜的麦哲伦,在不知道经纬,也没有指南针和航海图的年代,他们所创造的奇迹,更让人对他们的航海术深感好奇。
    哪怕是自诩拥有先进文明的西方殖民者,也为新西兰毛利人的航海技术所折服。据说,毛利酋长曾戏弄无礼的西方殖民者,谎称祖先的航海技术来自几只装水的葫芦。现代考古技术虽然不断进步,波利尼西亚人古老的航海图,却因为其耐人寻味的神话色彩,愈发让人琢磨不透。这幅航海图更像是一种精神的图腾,太平洋上所有岛屿钉在“德图姆”的基础岩石上,岩石下方和苍穹以外,是祖先与神灵的居所──他们曾经驾驶独木舟在天空驶过,所到之处便勾勒出新的星辰轨迹。星盘导航法则,早已为波利尼西亚人所熟识,并世代相传。
    于是,波利尼西亚人千百年来都在重复着祖先们的“星际航行”,正如停泊在太平洋联合馆里的独木舟之名——蒂卡卡诺(TeKākano),含义是“我将永远不会迷失”。


“中国基因”之谜

    自从在太平洋的岛链上落脚后,没有文字、所有习俗通过口耳相传的波利尼西亚人,变得愈发“忘本”。各个分支逐渐自立门派,成为毛利人、斐济人,抑或夏威夷人……历史学家对他们的身世揣度不透,有人说他们来自比罗马文明更早的印尼爪哇岛,也有生物学家从DNA中,检测出他们与中国人是同根同源。
    对于这些莫衷一是的说法,我们无法作出判断。不过,我们的确能从毛利人“大宅门”式的家庭组成中,或者从某个太平洋岛国神秘的部落祭祀仪式中,依稀看到中国先民传统习俗的影子。
    如今,波利尼西亚人终于使用了手中的“回程票”,驾着千年前的独木舟,逆流而上,以“寻根”的名义开启他们的世博航程。

 

南太平洋和她胸口的珍珠项链

    世界首家旅行社的创始人托马斯·库克曾预言:人类未来的旅行目的地,一定集结在太平洋南端。如今,英国人的预言化作现实:澳大利亚、新西兰、斐济、大溪地……太平洋缤纷绮丽的悠长岛链,成为全球旅行者不倦探访的乐土。如果说太平洋是一位善良温柔的女士,那么南太平洋的诸多群岛,正是点缀在她胸口的一大串珍珠项链。
    是什么赋予他们勇气,启动一次次危险的旅程?
    海洋世界总富有浪漫的冒险气质。我自观瞻大洋洲联合馆前的海岛模型,忧郁的蓝是海的象征,白色的岩石岛屿参差不齐,好似冒出水面的恐龙背脊,我惦念起叛逆的鲁宾逊,或许他曾漂流至此,开始在某座岛屿上流浪。阅读笛福的小说时,我同样扪心自问,是什么缘故让鲁宾逊能够不畏艰险,扬帆远航?而波利尼西亚人的后裔让我恍然大悟,从暗藏玄机的文身图案上,依稀能读出他们的祖先征服海洋与开拓海岛时的万丈豪情。
    如今,太平洋的岛链早已成为时髦的旅游胜地,到夏威夷跳支草裙舞、到澳大利亚黄金海岸冲浪、到新西兰的原始森林寻找几维鸟,收藏发烧友还会前往斐济海底邮局,珍藏独此一家的水下邮戳……人类对太平洋的憧憬,不断上演着达尔文《进化论》的剧本。
    于是,一部有关海洋与岛屿的旅行史诗不断被后人传诵、续写。

 

绿色乐土的传说与预言

    如果你从中国馆向B片区进发,很可能听到从带翅膀的新西兰馆内发出的吼叫声。那是毛利人正表演着自家的民俗舞蹈。当年库克船长在北岛登陆时,被几十名毛利武士团团围住,他们所跳的夸张舞蹈正是这种名为哈卡(HAKA)的战舞。我们看到舞台上的毛利舞者,歪扭着嘴巴、瞪圆了双眼、伸出舌头、翻着白眼,摆出威猛和怒吼的架势,有规律地面对伙伴从左边跳到右边。
    表演结束后,舞团的领袖帕特里克一把熊抱起我,我俩互碰鼻尖,进行了一种叫做“宏吉”的仪式,这也是毛利人和睦共处的友好表示。帕特里克告诉我,哈卡舞常被人误解为是毛利人的战斗信号,当年的库克一行自然也没有搞懂,其实这不过是他们用来吓退敌人的仪式。
    在“空中花园”海拔最高处,一口浪花翻滚、水珠四溅的间歇泉,象征着罗托鲁瓦丰沛的地热奇观。当然,你除了可在此身临其境地感受地球的变迁和“呼吸”,还可置身于古老而神秘的毛利人族群。帕特里克说,旅行者在毛利人会堂触摸到的是现代建筑的广场和楼阁,但古村落的习俗和历史的影子早已融在了毛利人的骨子里,大家族的长辈会在长孙的枕头边絮叨毛利人初见库克船队的情景,诉说古老得不着边际的创世传说。
    我想借用居住在奥克兰海湾的那位小女孩的双眼,去感受毛利人传说里创世纪的惊心动魄。她在梦中游历了神话世界,亲睹了森林之神TANE创世的过程:紧紧相拥的大地之母PAPA和天空之父RANGI,被他一脚踢开,太阳的光辉从此驱散了混沌的雾霾。空中花园内,参差不齐的桦树旁立着五块巨石,设计师寓意着TANE的手指──正是这坚硬的石头大手拨开了云雾,支撑起世界的和谐,因此,TANE也幻化作了太平洋南端的盘古。
    在TANE的五指左侧,毛榉树下爬满了银蕨,毛利人认为,在森林之神开天辟地之处,新西兰的土地上遍野是银蕨和毛榉树,而在海岛的北面则是贝壳杉丛林,这种体积庞大、木质坚硬的植物恰好是制作独木舟的最佳材料。在空中花园的脚底,“太平洋”沿岸栽种着珍贵的POHUTUKAWA,据说是波利尼西亚人飘洋过海,到达新西兰所见的第一种植物。他们到来时恰是那年的12月,POHUTUKAWA的枝桠上缀满了鲜红的花朵。于是,他们坚信它是神的灵媒,连接着人间与天堂的通道,而现今的毛利人依旧会在树下埋藏去世亲人的骨灰,相信亲人的灵魂会经过红花回到人间。
    我们很难辩驳传说的真实性,至少毛利人的祭司就曾与神灵对话,并准确预言了欧洲人的到来。当他们在港口远眺到库克船长的“奋勇号”,还认为是来自故国的圣岛瓦卡瓦,抑或是来自故土的大岛鲁阿卡旁嘎的船只,直到欧洲人下了船,他们才发现这群黄发碧眼的闯入者,拥有托罗阿祭司曾在沙地上手绘出的面容。
    在新西兰一北一南两大湖泊,罗托鲁瓦湖和瓦卡蒂普湖的水面上,总能发现休憩饮水的鸟群,当游客熙攘,争相端起“长枪短炮”猎取其倩影时,鸟儿们却置若罔闻,这也是常年累月的优越保护造就的生活习惯。新西兰人对于自然的热爱与保护,传承了毛利人流传的故事:当他们的祖先登陆新西兰时,发现这里竟遍地都是不会飞的鸟类──因为新西兰远古时便与其他大陆隔离,岛上的鸟类没有天敌,因此许多鸟类的飞行本能便开始退化,如今新西兰的国鸟几位鸟(KIWI)同样如此。涉世未深的毛利人开始大量捕食那些不会飞的庞大鸟类,直至它们完全灭绝了,才意识到自己的举动是多么愚蠢。于是,为了忏悔自己的过错,毛利人“发明”了一位专职保护自然的守护神,永远守护着岛上的动植物。如今,一项名为“守护神”(毛利语:TAITIAKITANGA)的环保计划在新西兰土地上正在被迅速推广开来。
    在空中花园内,我们还寻到了类似复活节岛上的人面木桩图腾,我们请馆长帕特里克先生帮我们翻译了镌刻在其身上的毛利语诗歌──“海岛上人来人往,我们只求土地肥沃和自然健康。”难道,古老的毛利人连当下席卷全球的绿色生活潮流也做出了准确的预测?

 

你好,库克船长

    我们在汤加王国馆,偶遇了里昂纳迪老先生,这位国王的首席艺术家独个儿坐在半截木桩上,这里是他来上海后的临时工作室。
    老人戴上老花眼镜,凝神端详着手中的宝剑,娓娓道来——库克船长第三次探险太平洋时,驾驶着“果敢号”来到夏威夷,却在登陆时,与当地土著发生了冲突。在撤退的过程中,库克落在了最后,被头戴面具的土著勇士从背后一剑刺杀身亡。
    夏威夷的博物馆里,至今收藏着当年刺死库克船长的那柄剑。那通体乳白、剑身上刻着美丽花纹的宝剑,其实是波利尼西亚人因地制宜的武器,完整取材于剑鱼的鼻子。里昂纳迪的创意正是来自那柄刺杀库克的宝剑。
    我好奇心作祟,尝试用剑尖捅向腹部,一阵酸痛袭来,心想还好这只是仿真的工艺品。
    我们为里昂纳迪照相时,他的妻子格外热情,接过宝剑,搁在丈夫的颈项,微笑着摆好了姿势。从她身上,我们依稀可见汤加人“以肥为美”的传统,与夫人相比,里昂纳迪则变成了活脱脱的小个子,而如今的汤加人早将环肥燕瘦一视同仁。汤加人热情好客的本性,也一如库克船长的描述──他曾把汤加群岛称为“好客之邦”,而“汤加”一词的本意也正是如此。里昂纳迪告诉我,库克送给汤加王国最珍贵的礼物,是两条从斐济买来的小狗,从此汤加人家也多了一种可爱的宠物。
    可以想见当年库克船长在汤加石洞门下迎接地球第一缕阳光时的心情,当时他已是世界最杰出的航海家,他的仁慈甚至在土著人圈子里留下美名。无需埋头于征服事业的他,更有闲暇游历田园诗般的国度,前往古老的神庙,为历代酋长的英灵,进献些从英国带来的珠子和纪念章,抑或做客哈拜观看拳击和武术比赛。
    房龙说,仁慈的库克促使太平洋文明步入一个温文尔雅的时代,一个视生存艺术为最高艺术的绅士时代,相较其他狂躁的欧洲远征者,库克更似优雅的旅行家,他甚至在失去翻译的情况下,同凶暴的澳大利亚土著完成了交易。“火山群岛”瓦努阿图馆,遮蔽在树荫底下,枝繁叶茂的圣诞树寓意着生命与信仰,高矮不一的树桩搁在树底,纯天然的“桌椅”是部落酋长的圆桌会议室,最高的那根木桩曾是库克的宝座,在此他为美丽的火山岛绘制了具有纪念意义的地图。
    马克·吐温说,夏威夷是大洋中最美的岛屿,是停泊在海洋中最可爱的岛屿舰队。尽管库克命丧于夏威夷人剑下,我们却可从其副手詹姆斯·金的日记中,读到库克船队曾经在夏威夷度过的愉悦时光。库克的航程,引诱了无数后人,触发了夏威夷的高亢人气。如今的檀香山下,早已是度假村遍野,原住民悠闲的生活态度,为世人开辟了逃离城市的捷径。

 

失落的迁徙者

    自从1770年“努力号”在澳大利亚登陆后,南方大陆的终点不可遏制地酝酿起一场革命。库克生前竭力拒绝英国政府宣称自己发现澳洲的说法,反而对杰出的土著人报以敬畏之心──这些在欧洲人眼中也许是最悲惨的人,在他看来却比欧洲人幸福得多,他们生活在平静中,没有受到不平等待遇的烦恼,大地和海洋奉上他们生活所需的一切。
    这番感悟不知是出于自己的身世,还是受到了旅途艰辛的影响。澳洲东北部的昆士兰热带海岸向外延伸1000多英里,壮丽的大堡礁现在是潜水胜地,当年却是太平洋上最大、最危险的暗礁区,一度让努力号陷入了大麻烦,巨大的珊瑚礁让船只搁浅,海潮一股股地冲击船体,大量海水倒灌涌入。最终,船队只因起锚时的幸遇——一块珊瑚礁堵住了船底的裂口,从而脱离了险境。
    新南威尔士州的植物学湾,库克当年目睹的风物依然,海湾边的野花丛中,常可见新南威尔士州花“沃拉塔”盛放,草丛间袋鼠成群,河中游鱼历历可数。沿街的古朴民居,仿佛让人置身于百年前伦敦的郊外。为了使植物学湾永葆库克初见的模样,澳大利亚将自然和历史古迹。分块严格保护,不允许设摊贩卖热狗,你也不会在那儿找到一台口香糖售卖机。
    新南威尔士州在很长时间内,总是与澳大利亚早期野蛮残酷的岁月相连,被流放至此的罪犯和工会领袖陷入恐怖的开荒工程,他们中的许多人情愿拿起毛瑟枪与土著人争夺一亩三分地,也不愿在英国人的监狱里待着。何况,此后的捕鲸潮和淘金热彻底让这些海盗堕落。当澳大利亚伟大的年长女性凯瑟琳·斯彭斯回忆过往时,唏嘘感叹道:“这个年轻的国度没什么了不起的事,也没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新大陆,慢活蓝图

    新移民吸取了前辈的教训,更理性地操作着国家的建设,他们在悉尼、墨尔本和布里斯班另辟蹊径,依傍绿树成荫的自然环境,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多元化社会的包容性逐渐显现,他们甚至和土著人捐弃前嫌,把从土著人手中抢得的艾尔斯巨岩物归原主,并恢复了它古老的土著名称“乌卢鲁”。耸立在世博园B片区的澳大利亚馆,铁锈色的外墙造型设计,正是脱胎于这块世界最大的单体岩石,远远相望,如若置身于阿丽斯泉(Alice Springs),澳洲的“基岩”同其富饶的土著文明,犹如一座超越时空的自然纪念碑,突兀于茫茫荒原之上。
    没有自由女神张开双臂欢迎,新移民只是被这里悠闲的生活打动,在这里并不需要富裕就能过上温饱的生活,而来此的旅行者也普遍羡慕他们懒散、乐观的生活态度。在达尔文和悉尼旅行,无需流连繁多的旅游胜地,就可体验澳洲独有的移民气质,站在沿街显目的位置,伸出手臂,竖起拇指,你就能邂逅到不同民族的“的哥”。英国作家简·莫里斯曾记录了在悉尼街头邂逅的六位的哥:一位英国人坚持要带她观光市区,而让她多付了10澳元小费;一位生于贝鲁特,骄傲地向她指出他们所经过的一连串黎巴嫩餐厅;还有好打探的悉尼本地的哥等等。澳大利亚人的生活态度并非是太平洋岛国的独特个案,你只需在太平洋联合馆内闲步一番,便可发现除了宣扬“以肥为美”的汤加,法属波利尼西亚、萨摩亚、斐济等国家的男女无不顶着个肥硕的肚皮,粗壮的双腿支撑起丰满的身躯。汤加的安东尼·考克告诉我,太平洋岛国之上,弥漫着“懒散”,他们很少劳作,却过着物质充盈的生活,于是肥胖接踵而至。他曾有幸觐见汤加国王,在他印象里,国王是个满口土著古语的大胖子。直到近两年,富贵病在汤加不断蔓延,国王才不得不发表促进全民运动的讲话。
    当我置身1000多名观众之中,齐聚于澳大利亚馆360°环幕3D电影院内,银幕上三个不同民族澳洲孩子的生活意见,让我领悟了“慢活”的真谛。慢,不是懒散,而是控制和把握生活节奏的能力。人只有生活在一个融洽的、循序发展的社会环境里,才能真正激发创作的灵感和对未来的想象力。而今,“慢运动”风靡整个澳洲。全球首个“慢岛”已在昆士兰州被正式命名──作为世界上最大沙岛之一的德布鲁克岛,已经成为喜爱慢游和慢餐的旅行者的绝好去处。


金刚森林和有机生活
——专访新西兰馆“空中花园”设计师Tina & Kim

Q:在设计新西兰馆的展出时,内部是新西兰人的城市生活,馆外的花园是新西兰的自然风光,这和新西兰人的生活习惯有关吗?

T:在新西兰,居民大都喜欢和家人生活在有花园的房子内。我们不喜欢住高楼公寓。同其他展馆不同,新西兰是个半开放的展馆,游客在外部就能欣赏到空中花园。

Q : 空中花园内最引人瞩目的植物是那棵名为POHUTUKAWA的仿真树,为什么特地仿制它?

K : 新西兰的原住民认为, 新西兰圣诞树(POHUTUKAWA)是灵魂来到世界和前往天堂的通道。像花园内那么大的POHUTUKAWA,至少已经有大约400岁,所以我们无法把真的新西兰圣诞树运到新西兰馆现场来。巧合的是,POHUTUKAWA开出的花是红色的,红色正是中国的象征。新西兰相对于中国而言,是个非常年轻的国家,当年毛利人驾着独木舟登上新西兰时,看到的第一个事物就是POHUTUKAWA。其实,新西兰还有许多古老的植物,有一种叫做KAURI的树,它的寿命差不多有3000年,我们根本无法把它搬运过来,因为这棵树的体积要占去整个空中花园。

Q:你在电影《金刚》中运用的布景技巧,有没有沿用到空中花园的设计之中?

K:你可以看到窗外墙壁上的那些树根,这些种植技巧来源于电影《金刚》。但是,电影拍摄的布景与实际花园的布置还是有很大的差别:拍摄电影时,植物的种植只需根据电影镜头的角度,或许它只需要布置半棵,在镜头拍摄不到的地方则根本不需要种植。当然,我们在空中花园内,还运用了许多电影的效果,比如播放民族音乐,营造一个人与花园的互动效果,让人产生犹如身临毛利村落的感觉。

Q:日本爱知世博会的新西兰馆就是以毛利文化为主题,为什么这次还是延续这一主题?

K:毛利文化是新西兰文化的根基,如今毛利文化甚至已影响到后来的移民。你会发现在新西兰人的日常交流语言、歌曲和舞蹈中,都含有许多毛利人的文化元素,我们把它称之为“毛利式英语”。 新西兰现在提出一个叫做“守护神”(Taitiakitanga)的计划,这个理念就是从毛利人开始的,他们认为要“照顾我们的土地,照顾我们的生命”。毛利人刚到新西兰时,发现这里有一种3米高的大鸟──它们有很大的翅膀,但却不会飞,因为它们缺少天敌,了。毛利人发现自己做了非常愚蠢的事,因此他们开始了解大自然,试图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方式。

Q:在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保护环境方面,新西兰人有哪些具体的举措?

T:其实,新西兰人在很早之前就有垃圾分类的习惯,对待不可逆能源的消耗我们更是态度谨慎,我们也害怕发生美国墨西哥湾那样的惨剧,所以在敏感地带,我们尽量不开凿能源,而使用水力发电和风力发电,新西兰的科学家还在研究使用地热能源的新科技。

K:新西兰非常反对基因改造的植物,所以在生活中,新西兰人都食用有机食品,我们也计划将新西兰打造成世界第一有机食品中心,这不仅是对健康的考量,也是对自然的考虑。


“懒散的魅力”
——专访太平联合馆馆长Ganilau, Bernadette Rounds

Q:太平洋联合馆的外墙是大海和游鱼的图案设计,象征的正是太平洋,对于太平洋岛国的居民们,对这片海洋抱着怎样的感情?

A:海洋对我们而言意味着生命。海洋是我们与外界的唯一联系。海洋对我们而言还意味着食物。所有的太平洋岛屿上的居民都是绝佳的水手。在海洋上生活的原住民们手工打磨每一件出海的船具。我们没有高科技,但是我们的手工艺品独一无二而且结实耐用。大海对于我们而言还象征着文化。你知道么,中国人在公元930年的时候就带来了你们的文化。岛上的原住民学习了中国的歌曲、舞蹈、习俗。文明就这样通过大海的传递到达了岛屿之上,而我们的歌舞和传说也通过航海的人们带到其他国度,与其他文明进行交流。

Q: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所罗门群岛和图瓦卢等岛国上居民的生活状态吗?

A:这些是最古老的岛屿群。岛上没有特别发达的商业和工业,也没有高楼大厦,但是有值得享受的生活,拿你们中国人的话来讲就是“好懒啊”。岛民们生活得悠闲自在,饿了就吃鱼,累了就躺下休息,喜欢聚会,重视家庭。当然,现代化也对我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比如很多孩子们愿意出岛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现代化也带来了很多对岛国土著人生活感兴趣的游客,带来了让我们惊喜的高科技。岛上很多手工艺品被投入到流水线上进行复制。这对当地的出口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当然,同时我们也必须被动面对海平面不断上涨这个事实。大家都知道现代化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Q:船是太平洋馆的展示内容之一,这让人想起当年欧洲船队登陆大洋洲的场景,也带来了西方文明和城市发展的理念,如今的太平洋岛国是如何处理和协调土著文明与城市文明的?

A: 其实,在岛屿上,任何文化都在融合。不同人群、不同岛屿、不同语言、不同宗教的人们,所有人都在融合。以斐济为例,这是太平洋列岛中人口组成最为复杂的国家。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所有的奢侈品品牌、繁华的购物中心以及热闹的街市,当然还有大批来旅游、工作的外来族群。

Q:您认为太平洋岛国有什么特色最吸引人?您能谈谈太平洋岛国保持优美环境的秘诀么?

A:最有特色的当属最自然最纯真的海岛风光。我们深知保护家园必须依靠我们自己。现在我们发展了很多非政府组织来保护环境。在我们的认识体系里,岛的环境前景直接关系到经济前景。我们有可持续发展的传统。以前,一个村子如果有一对新人计划当年6月要结婚,那么这个村子的沿海区域将从1月份开始实行“禁捕令”,而这么做是为了给这对新人留足婚礼需要的鲜鱼食材。


两百个民族的大陆
——专访澳大利亚国家馆总代表萨琳德(Lyndall Sachs)

Q:澳大利亚是一个很注重自然生态的国家,但我们讲到自然与环保,第一反应是“绿色”,为什么澳大利亚馆会使用铁锈红装饰自己的外墙?

A:铁锈红代表澳大利亚的象征“基岩”。而在绿色环保方面,澳大利亚一直以实际行动说话,基岩只是我们自然的一部分。人们现在都会在“世界地球日”关闭灯光,来表达对自然的爱护,而这个理念正是出自澳大利亚。几年前,澳大利亚政府启动了一项清洁悉尼港湾的工程,以维持悉尼水资源的清洁,目前由这个项目引发出了一个名为“清洁全球”的环保运动许多国家的人们也加入到清洁自己港湾的工作中。

Q:如果我想去澳大利亚体验土著居民的生活,有哪些目的地是不容错过的呢?

A:有很多地方可以让你体验土著人的生活方式,但必须获得当地土著人机构的许可。在北领地、西澳大利亚州、昆士兰等地都有土著自治区,那里有许多土著居民,他们还保持着200年前的生活习俗,当然,现代文明也影响着这里的生活方式,你会发现在村落里也有着设施很先进的住房,许多土著酋长甚至用上了高科技产品。这也是由于澳大利亚的居民来自世界各地,聚集了全世界200多个民族,在悉尼和墨尔本,你会感到自己就在中国,或者就在西班牙,抑或身处中东。

Q:展馆中,纪录片《姊妹》讲述了21名澳大利亚和中国女性的工作与个人生活,以及她们在不同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你觉得女性对澳大利亚的城市建设起到了哪些影响?

A:不是有一句中国谚语叫做“妇女能顶半边天”吗?澳大利亚也有着相同的观点,在纪录片中,你可以看到这些女性来自不同的领域,有从商的,有设计师,也有科学家。尊重女性是社会启蒙的第一步,而尊重女性对城市建设所作的贡献则更进了一步,我们想表达的是,作为社会构成的一半人口,澳大利亚的文化与城市的建设,不可忽视女性一直以来的功绩。

Q:移民文化是澳大利亚文化多元化最主要的原因,澳大利亚至今每年还吸收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是什么原因吸引他们选择了澳大利亚?

A:我的祖父是德国人,当时他选择移民澳大利亚是因为被这里的清洁与自由所打动,并且这里有着非常健全的平等观点和民主政策。澳大利亚的社会包容性很强,它并不看重你是德国人或中国人,更关注的是你是什么样的人,给人展示自我的空间,并保持自己原有的生活习惯。当然,还有许多人是冲着澳大利亚的美食、美酒和美景而来。

Q:如今,澳大利亚被人称作“最适宜居住的城市”,是什么缘故使得澳大利亚人如此注重生活质量,而非经济和工业的发展?这与澳大利亚的历史有关吗?

A:是的。我的父亲参加过二战,被派往了欧洲,而我的祖父母留在了家,他们还记得美国大兵来澳大利亚休养的情景。说来好笑,当时留在澳大利亚的男人,对美国大兵充满嫉妒,因为他们更富裕,可以买丝绸、巧克力来取悦和追求这里的女性。当然,这是题外话了。那个特殊的年代,也让澳大利亚人懂得了安居乐业的重要性,因此,澳大利亚开始着手建设最一流的医院和最人性化的医疗服务。更有趣的是,你会发现,在二战时期,我们这个来自德国的家庭,却走入了战场去抗击德国法西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