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新大陆
与我们黑白颠倒的美洲大陆,人们用超凡的想象力营造梦一般的新大陆。玛雅人曾在这片土地建立起伟大的文明,却又迷一般地幻灭于旦夕,还记得那个有关2012世界末日的电影吗?它的创意正是取材于玛雅人的古老传说。如今,生活于亚马逊河流域的南美人,音乐和舞蹈是他们生活的灵魂,活跃于他们体内的快乐因子永远难以被彻底读解。
当世界还蔓延着浓重的欧洲中心主义之时,大航海时代的西风引领着哥伦布横渡大西洋,最终到达了一块不属于欧亚非任何一洲的大陆。那时它只是“新大陆”,尚没有名字的陌生大陆,甚至在最初被发现的数十年时间里,这片大陆一直被扣上“印度”的错误名字,直到意大利航海家Amerigo
Vespucci一边探索一边绘制了这块大陆的地图,他名字的拉丁化转译才最终给予了这片新大陆第一次的正名“—“美洲””(America)。
当然,即便套用郑和下西洋率先发现新大陆的新论调,也无法缓解身处亚洲的我们,对新大陆的陌生与疏离感。我尝试用最直观的概念去测量所谓“新大陆”与我们的距离,却始终无法摆脱白日黑夜彻底颠倒,东西半球隔海相望的时空差异,伴随着地球自转的永无止尽,就似一场追逐的游戏,永远找不到尽头。
假如穿透地球
我带着不甚了解的态度走进美洲各馆,却正巧“落进”智利馆内的“时空之井”。在“时空之井”的假设下,如果我们在中国打一口足够深的井,一直打穿地心,井的那头就是智利,就是美洲。从这口井望下去,能看到智利人民与我们相隔12个小时时差的日常生活,当我们举起一块写着“Hola!你好!”的黑板向井中摇动时,一两分钟后,那边也回敬我们一个“Hola!”。于是,站在井外,我能够想象自己超越地球纵深,与美洲之间脚挨着脚的真实存在,而当我把头探入井内,却又能感受到双方头顶着头的触感交流。
时下正火热的大片《盗梦空间》尝试为我们灌输一个存在乌比斯环状无限楼梯的连环梦境,“筑梦师”的功力卷起了半边城市街道,如倒影般悬置于另一半城市的上空,梦中的潜意识旁若无人地存在于怪异的空间内。镜头的张力打动了我的心弦,智利馆内同样高悬的寻常智利人家家居场景,便是如此怪诞中的平静。我突然察觉到如此镜面的生活效果,是不是正巧是我们与美洲之间的城市关系呢?我所固执地认为的触不到遥远,仅仅只是我缺少了向下挖掘或向上仰望的果敢,缺少了敢于畅想的灵感。
那个悬置的房间是智利一个7岁小女孩的家,所有的家具都是直接从智利的家中漂洋
过海而来,然后模仿东西半球颠倒的情状,被一一地钉在“天花板”上。除了房间里面闲置的西班牙语杂志与书籍外,倘若不告诉你那是智利人家,或许这个房间与我们自己的家亦看不出分别,同样都是孩子童心的荡漾,连儿童床边的拖鞋都自然而然地带上卡通的绚烂。
其实不只是头顶上的房间,走进能够感受到现代智利的一整栋城市公寓,邻里生活是私人与公共空间的交错,过度的“私人化”的现代城市造成人们甚至不再知道邻居的名字。智利人说,城市生活并不是城市本身,而是在于人所存在的精神实质——交流。小女孩稚嫩的童音一声声询问着城市的含义和存在的意义,其实那就是找到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纽带,这种纽带可以勾连起一个国家的精神气质,也可以拉近地球两端人们的相互理解。
这种穿透式的遐想未免类似盗梦者梦境的纠缠,具有意念上的功力才能超越时空间的差异,或许隔壁的加拿大馆与墨西哥馆的演绎更具现实感:枫叶之国借用的是枫叶印象,而墨西哥则是风筝翻飞。作为本届世博会中唯一一个主体位于地下的建筑,墨西哥馆地面上部的风筝森林取义于纳瓦特尔语中的“蝴蝶”,从美洲大陆飘然至风筝的起源地,充当着两国文化交流的使者。
从风筝森林走进地下三层的空间内,墨西哥的“寻宝之旅”跨越墨西哥的史前城市、殖民地城市以及现代都市,玛雅文明的遗迹、珍宝、图腾、装饰品在地下室内熠熠生辉。墨西哥馆内有几十个民族风格明显的面具,透过每张面具的眼睛都能看到一个别样的墨西哥。当眼球随着镜头的转动而转动,过去与现在的墨西哥也在眼前层层铺陈,投影着整个国家的历史与文化变迁。
我从来都好奇玛雅文明的故事,驻足于古玛雅残留下的雕刻壁画前难以挪步。在那一刻,尝试闭上眼睛,心中勾勒玛雅古城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技术精湛的建筑工程,我甚至感到心中对玛雅文明所怀揣的惆怅胜过我一度在希腊卫城的流连。当在天文、地理、历法、数学等领域达到某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时,这个伟大文明的痕迹却在公元10世纪悄然地黯淡下去,直至后来西班牙殖民者的入侵,玛雅就似乎更褪变为一个只在传说中存在的神迹。
尽管我们喜欢不断推测玛雅文化神秘消失的缘由,但玛雅人并非绝迹的恐龙。也许一场莫名的天灾或人祸沉重地打击了这个民族,但并没有彻底地使之毁灭,水晶头骨的后人现在依然是墨西哥的56个民族之一,居住在尤卡坦半岛。具有纯粹玛雅人血统的现代人已经很少,绝大数人都已经或多或少与其他民族混血,散落在墨西哥各地,只是他们仍然坚持着自己的语言与传统。应该说,玛雅文明是衰落了,但并没有衰亡,他的后人从没有放弃过复兴那段光辉的渴望。墨西哥馆地下室内的历史回顾总有种淡淡的哀伤,好像你能读懂墨西哥人的自豪,却也能感受到墨西哥人,甚至是全世界人的遗憾,浅灰的色调设计远远不及室外的风筝森林那般五色斑斓。
原来,根据墨西哥馆的设计理念,室外绿地不仅是风筝森林,也是梦想的未来,玛雅文明还是追寻着有朝一日再次腾飞的空间、再次绚烂的舞台。因此从地下到地上,玛雅文明的传统和习俗依然被鲜活地保留着,它的象征与信仰让人们凝聚在一起,重新打造一个文明古国的复兴。
勇敢者的游戏
有时常想,如果不是悄然隐匿于美洲,那么是不是玛雅文明不会造成如此巨大的从天而降又戛然而止的困惑?又或,同样繁衍辉煌的亚马逊河流域的文明也许能和世界四大古文明比肩?
仔细端详地图上的亚马逊河,这条世界流量、流域最大、支流最多且最长的河流,既没有尼罗河畔的宏伟金字塔,也没有长江黄河边的古老智慧。亚马逊的优势只是胜在朴实中的自然贴切,在那里你才能感受到自然造物最初展现的雨林情景。当它浩浩荡荡地穿梭于南美洲境内,流经秘鲁、巴西、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等国时,方圆80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急不可待地吮吸着它的滋润。难怪几乎我们走访的所有南美国家馆都提到了亚马逊河,它就是整个拉丁美洲的骄傲。
我已经不记得小时候多少次在《动物世界》中遇见过亚马逊,但我的脑海中深深地烙印下了那片号称“最神秘的生命王国”。无论从亚马逊流域的任何角度去选择,美洲各馆都能从中找到灵感与契机:巴西的绿色丛林、尼加拉瓜的藤条、萨尔瓦多的火山,无处不在诱惑着渴望冒险的人们加入南美的探险之旅。哥伦比亚的外墙绘制的是数百只南美特产金刚鹦鹉,远远看去,竟一眼看不出鹦鹉的形态,反而好似雨林大雨初晴后的彩虹漫天。
只是大自然的故事并不偏好这短暂的平静,丛林和流水之间潜伏着数不清的危险。原生的花朵娇艳中蕴着致命的毒素,珍奇美丽的动物时刻陷身于嗜血的搏杀,哪怕是寂静的黑夜,丛林里也始终吟唱着只属于亚马孙河的夜曲,鸟啼虫鸣,风卷兽啸,让人内心不断颤抖,却又不愿放弃遇见一段惊奇的历程。所以南美的旅程才能被称得上为探索,直到能够穿越丛林、翻过高山,最终抵达巴西马腊若岛附近的大西洋海岸,会仿佛有种重生的感慨,因为我知道,在那里才能找到天马行空的自由。
足球踢罢,不如跳舞
也许是与自然走得那么近的缘故,南美的人们也似乎有着最纯质的生活节奏与态度。据说那是天生的快乐感,无从解释。倘若一定要在南美人身上找一个痛苦的来源,那么恐怕只有几家欢喜几家愁的足球场。
但凡遇到巴西与阿根廷南美双雄的强强对话,球迷自会分成不同阵营摇旗呐喊,不过一旦离开了竞技场,性格外露的南美人民可不再爱好剑拔弩张的氛围,立即相互邀杯痛饮起来。也许今年世界杯上巴西队被提前淘汰之后,还愿意为随即遭遇淘汰的阿根廷队高歌一曲《阿根廷不要为我哭泣》呢!
除了足球的共同爱好,音乐显然也是南美人民必不可少的生活情趣之一。例如,巴西的桑巴舞以激情闻名,带有浓重的狂欢节味道,常常能在足球场上也瞥见桑巴的风采;而哥伦比亚的萨尔萨舞节奏强烈,是催生爱情的魔法舞蹈,甚至在哥伦比亚每年2月举行的嘉年华之前,人们从头年的12月就开始迫不及待地进行狂热的练习与彩排,而当为期两周的嘉年华活动结束,哥伦比亚人又要开始企盼下一年的萨尔萨舞了。
唯一略有不同的是阿根廷的探戈。这门诞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港口地区贫民窟的舞蹈确是一门需要人生历练的课程,舞步含蓄,曲调深沉,举手投足之间似是浅浅的忧郁,又似情人间的挑逗,高深莫测,完全有别于桑巴的欢快与萨尔萨的动感。世博会前,大约有60对探戈舞者前来应征阿根廷馆内的表演嘉宾,最终12对优秀的舞者来到了中国,每对搭档获得为期一个月的表演机会。
阿根廷人将探戈的特质与他们的民族特质所连接,既忧郁却执着。阿根廷人爱用贝隆夫人来诠释这样一种气质,他们甚至将贝隆夫人的照片、胸针、项链等诸多珍藏都搬进了场馆内,深深地怀念这位从街头舞女到阿根廷第一夫人的传奇女子的一生。在一幅幅贝隆夫人的留影旁,安置着模仿贝隆夫人当时穿着的玩偶。曾经哀叹着“永远也不会被理解”而英年早逝的贝隆夫人,仍然被她执着的人民怀念着。馆内缓缓的探戈音乐扬声而来,是一片南美拉丁派的浪漫与缱绻。
只因我们最快乐
专访哥伦比亚AVIATUR总经理Ricardo Ramirezr
Q:相对巴西和阿根廷来说,中国人对哥伦比亚不是很熟悉,能简要介绍一下这个南美国家吗?
A:哥伦比亚位于南美洲北部,我们常说哥伦比亚是美洲大陆的转角,将南美与北美连接起来,在这个国家仿佛可以看到整个美洲的风貌。哥伦比亚是一个神奇的国度,自然资源非常的丰富,这里有1/5的亚马逊河和奥里诺科河。和别的国家不同,哥伦比亚没有所谓的大型城市,包括首都波哥大都只能算作中型城市。但正是各种各样的中型城市组合起来,容纳了印第安、西班牙、墨西哥等多种不同文化,并交汇在一起。
Q:我们常说南美人都很热情,哥伦比亚馆这次的主题也正定位于“激情哥伦比亚”,可以为我们描述一下哥伦比亚的日常生活么?
A:和所有南美人类似,哥伦比亚人非常热爱生活,热爱世界。我想是因为我们有优美的音乐,都是些非常适合跳舞的音乐。舞蹈“萨萨”正是起源于哥伦比亚。从萨萨舞里可以看到哥伦比亚文化的全貌。这里的人们无论有没有钱,都很快乐,那是
自信的快乐。如果你去哥伦比亚,你一定会爱上那里,一定会想在那里多待上几天。
Q:如今,中国游客应如何前往哥伦比亚?
A:中国目前没有开通哥伦比亚直航航线,不过游客可以通过美国或加拿大转机到达哥伦比亚,我们距离迈阿密不过3个小时的航程,而且如今拿到签证很便捷。
Q:每年大约有多少中国游客前往哥伦比亚?
A:目前来看,以旅游为目的前往哥伦比亚的中国人不再多数,相反中国与哥伦比亚有大量的商业往来,这成为中国人前往哥伦比亚的主力军。几个月前我们刚与中国政府达成了旅游目的地协议,哥伦比亚已经正式成为中国人可供选择的出游选择之一。我们希望可以在明年扩展哥伦比亚的旅游业。考虑到中国前往哥伦比亚的旅行成本,我们正在和秘鲁政府协商,希望能够两个国家联合起来,为中国游客提供更加适宜、更加划算的南美之旅。虽然我们之间相距很远,但相信我,这段旅程必定物超所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