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后:探幽京都后花园

    代代传承,于悉心守护中巧思创造,是丹后的活力所在,也正是京都的底气所在。
    京都是一种瘾, 越去得多, 越令人欲罢不能。不过,当你试过在四条河原町陷入古典式繁华,在祗园邂逅艺伎翩若惊鸿的背影,在鸭川纳凉床品鉴怀石料理,在龙安寺石庭独坐冥......之后,你会愈发迷惑,这座城市为何总是能如此精致、细巧、旖旎?是怎样的力量,支撑着它千年不改的优雅与从容?
    答案,不只在这座城本身,还需去它的郊外寻找。在京都市以北的丹后地区──京都府唯一靠海的部分,在那里的山峦、海湾、稻田、竹林和村镇之间,我看见一个更淳朴、更清新,也更完整的京都。

 

倒悬的天桥立

    “从两腿之间看出去,天桥立是不是真的像一座架往天上的长桥?”身边好几个当地朋友七嘴八舌地嚷嚷。
    老实讲,我没看出太大不同。不过,入乡随俗;看着不少当地游客全家出动,兴致勃勃地在山顶观景平台一字排开,叉腿站立,齐刷刷低头,从胯间倒望那著名的“日本三景”之一“天桥立”,也是极有趣的体验,很容易便被那种有点天真劲儿的欢乐气氛所感染。日本人便是这样,尽管大多数时候拘谨严肃,在所谓“文明标准”上也许崇尚西方,但仍然在骨子里保留不少放诞不羁的质朴气和戏谑传统。例如,吃拉面一定要大声喝汤咂嘴,或者,在参加各种民间祭典时花样百出、娱乐至上。按自己的方式快乐,才是真快乐。
    此刻我们站立的山头,叫做伞松公园,是眺望天桥立的著名观景点之一。方才那一程开放式缆车,坐得人很舒爽──山不高,缆车便如普通的两人座椅子, 于花丛之上、树梢之间徐徐上升,清风绕体,回头间,宫津湾的景色愈见开阔。天桥立是一道狭长的天然沙洲状半岛,自北向南,几乎纵贯整个宫津湾,将海湾的一部分间隔为内海阿苏海。它总长3.4公里,宽仅20到70米,从不同的角度看,或笔直如“一”字,或迤逦如飞龙,最奇特的是,洲上生长着约8000株郁郁苍苍的黑松。传说中,日本的创世大神伊耶那岐为了回返天庭架起一道天梯,而梯子倒下后便成为“天桥立” 。这里自古便是观光名胜, 与宫城县的松岛和广岛县的宫岛并称为“日本三景”。如今在夏季,这里的沙滩也是人气旺盛的海滨浴场。
    天桥立所在的宫津市,人口不过2万,但因为拥有这一名胜,每年造访的游客竟有600多万人次。宫津虽小,却历史悠久,文化遗迹丰富。伞松公园山下的元伊势笼神社,据说是日本地位最高的神社──伊势神宫的本源,伊势神宫是从此处迁移出去的;每年夏季这里举行的葵祭,是整个京都府重要的民间节庆之一。此外,智恩寺文殊堂、旧三上家住宅、宫津天主教会等等,都是受到国家保护的“重要文化财”。
    晚间入住的宫津皇家饭店,独踞宫津湾右侧的栗田半岛顶端,面海的房间内便可眺望到天桥立的另一侧身姿。在酒店品尝鲜美的丹后岩牡蛎之际,宫津商工会议所的大上雅穗女士告诉我,宫津市民十分珍爱自己的文化传统,成立了多个民间团体,与宫津、丹后广域和京都府的政府机构一起,正积极推动天桥立申请登录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确,作为自然奇观,天桥立也许还算不上“世界级”;但千百年来,无数骚人墨客来此漫步题咏,日本“徘圣”松尾芭蕉和“画圣”雪舟和尚都为它留下大作,它的造型也成为日式庭院艺术的重要原型之一,再加上当地民众的感情倾注,它已然是一道壮丽的文化景观。

 

鸣沙启示录

    “丹后”是日本古代的令制国之一,形成于公元8世纪,因位于丹波地区后方而得名。山地起伏、平原稀少、锯齿状海岸线是它的基本地貌特征。由于邻近京都,又有天然良港,因此成为古代日本与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进行海上交通的重要基站。圣德太
子、小野小町、织田信长、细川忠兴......历代君王、美人、名将,在这个“京都的后院”留下无尽掌故和传说。如今,丹后地区(丹后广域)包括京丹后市、宫津市、与谢郡(伊根町和与谢野町)和舞鹤市四个部分,其中,京丹后市是2004年才由6个町合并而来。整个丹后地区正发展为京都北郊一个相对独立的旅游观光圈。
    在京丹后市网野町的琴引滨鸣沙文化馆,我看到丹后与中国和朝鲜半岛海上“往来”的一个佐证。令人五味杂陈的佐证。那是一面色彩缤纷的墙,或者说一幅装置画作,作品原料是打火机,分别从日本各地、中国及韩国漂流到琴引滨海滩的塑料打火机。这个小小的博物馆,辟出专区,以艺术的方式,陈列各种给大自然带来创痕的污染物。
    走出文化馆,翻过一列土丘,便是京丹后的名胜琴引滨了。这里有日本海沿岸罕见的沙滩,长1800米,如一弯柔媚的新月,嵌在青山碧海之间。而它诗意的名字,也来自于这里的白沙──这是一处会“弹琴”的沙滩,天气晴好时,只要有人走过,沙子便会发出如琴音般的琮琮之声。在文化馆里,我透过显微镜看到了构成“鸣沙”的主要元素──晶莹剔透的石英颗粒和五光十色的微小贝壳。琴引滨的沙子,90%都是纯净的石英砂,通过横向摩擦,能够发出悦耳的声音。我在沙滩上试过用手铲沙子,果然听到了它们的歌声。
    有“鸣沙”的地质景观在世界上分布甚广,例如,中国人最熟知的敦煌鸣沙山,但只有丹后人如此有心,建了一处主题博物馆,介绍日本及世界各地的鸣沙奇观。在这里还可以亲手操作,了解各种鸣沙的不同成因。如果带小孩来这儿上地理课,肯定能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探究欲。馆内对于琴引滨一带的地质生成史、动植物资源,以及在海滩捞到的各种古代文物都有详尽有趣的展示。更有心的,便是前述的“污染”陈列。馆长在介绍时说的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我们发现,当沙子变得不干净之后,它们的声音就会越来越弱,甚至完全哑掉。”
    为了让他们的沙滩一直会弹琴,当地居民早在1987年就成立了鸣沙保护协会,每年组织志愿者清理沙滩。而现在,北到北海道,南至九州岛,全日本17处鸣沙海岸的居民已经组建起一个保护团体联盟。

 

绉绸进化论

    华丽的手工和服,向来是京都的象征之一。但你可知道,如果没有丹后的供给,京都的巧手裁缝们,也许会“难为无米之炊”。由于气候与风土适宜,丹后半岛自古出产绢织物, 约1200年前这里就曾向圣武天皇进献称为“絁”的绢料,现在尚保存于奈良正仓院中。江户中期(公元1720年前后),丹后峰山町的织匠借鉴京都西阵织的技艺,创造出独特的和服面料“丹后绉绸”,迅速风靡,在当地藩主的保护和鼓励下,丹后成为日本重要的丝织业中心,并延续至今。
    在与京丹后市同为“丹后绉绸”的主产地之一的与谢野町,我触摸到了这种当今日本皇后美智子50年前大婚时也要为自己订购的
传奇织物。利用上世纪初的老厂房改建而成的丹后绉绸(CHIRIMEN)历史馆,保持和展示着一部鲜活的手工艺史诗。所谓“绉绸”,是通过绢布织造完成后的精练加工,使织物表面形成无数纤细的凹凸状“皱摺”。这样的面料质地特别柔软,做成衣服后不易起皱,由于表面细微凹凸所产生的“乱反射”,染色后的织物能够表现出丰富的色泽和层次,日本和服那含蓄而有万千微妙变化的独特魅力,丹后绉绸功不可没。与谢野町役所观光科的大山先生告诉我,町内至今仍有逾2000座绉绸作坊。
    历史馆内,老式的半机械化织机、染色流水生产线仍在运转,各种历史图片和织物样品错杂其间。“车间”的后面便是自选商场,各种以绉绸为原料的衣物如层层云霞。丹后绉绸过去通常以和服的白底面料出售,但近年来开发了不易缩水且耐摩擦的材料,再经设计师创意,种种新颖别致的室内装饰用品及“日式小物”层出不穷。
    丹后绉绸的“进化”,还不仅仅体现在面料和衣饰本身,连它生产工序中的“废料”,如今都能变身为时尚的有机美容产品。绉绸绢料在精加工前需要长时间用清水浸泡,天然蚕丝中的氨基酸等营养元素会有部分渗入水中──这“有机”清水便被加工为女士保湿乳,颇为热销。连缫丝后剩下的蚕茧,也有妙用,可以按摩面部,去角质功效显著。

 

伊根舟屋,且醉且吟

    美穗久仁,这个听上去特别温婉,应该属于某位电影女主角的名字,属于一款清酒。在伊根町的一个传统日本酒工坊,造酒师向井久仁子露出自豪而略含羞涩的笑容,向我展示她的这款作品。在我们身处的江户时期“藏造”古建筑之外,不到10步的距离,便是波澜不惊的海湾。
    与我品尝过的诸多日本清酒不同,美穗久仁是用有机稻米酿就的“限定纯米吟酿”,味道的丰润清纯还在其次,最令我感怀的是,它是一瓶有故事的酒,是两位主动背负起“传承”使命的日本年轻女子友谊与信念的结晶。
    向井酒造创立于宝历四年(公元1754年),它的作坊和仓库,都是如今声名鹊起的伊根“舟屋”建筑群的一部分。自江户时代中期直至上世纪初,伊根都是日本海沿岸一个重要的渔业中心,还因是捕鲸贸易的集散地而繁盛一时。伊根湾背靠山丘,海边空地狭窄,但好在湾内风平浪静,潮汐涨落差微小,当地渔民因地就势,紧贴海面建起了一片独特而连绵的“舟屋”──底层挑高架空,地面向海倾斜,有木门直通水面,作为停泊船只和卸货的码头,高出水面的部分兼作库房、工坊,用于渔具收纳、维修,海产干货的晾晒和农产品的存放等;2楼则作为居室,也有不少人家在2楼房间开设旅馆、商铺。现在,伊根町的渔业虽已衰落,但保存完好的230多幢舟屋,以其古朴浪漫的韵味,成为新兴的旅游名胜。当地社区自发组建了观光振兴协会,为游客提供咨询、导游等服务。连伊根町的役所(政府办公室)也设计成传统民居的形式,还在门口骄傲地立着块“日本最美乡村”的牌子。
    与古建筑群一起延续下来的,还有民俗节庆和传统手艺。丹后一带向来出产全日本最优质的大米,水质也好,因此民间有许多酿酒作坊。不过,用传统工艺酿酒,是一项费时费力的生计;出产的酒虽然风味独特,但在产量和营销上也很难与机械化的大酒厂竞争,因此,现今很多年轻人不愿从事这个行业。在日本,级别最高的造酒师以江户时期传下的头衔“杜氏”命名,如今全国仅有31名“杜氏”。今年初我在奈良就曾遇到一位已75岁高龄的“杜氏”藤泽先生,他感叹“后继无人”,两个儿子都不愿承接衣钵,只能另招弟子。然而,在伊根向井酒造,却有一位刚三十出头的女性 “杜氏”──向井久仁子。10年前,她从东京农业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担起传承250年家业的重任,潜心研究造酒工艺,短短几年便获得了“杜氏”称号,家族酒坊出品的“京之春”大吟酿及“伊根满冈”古代米酒等,成为地方名产。
    而有机清酒“美穗久仁”,则是久仁子与她大学时的同窗好友山崎美穗联手之作。美穗来自关东茨城县坂东市,同久仁子一样,她肩负着传承家族农场的使命。她们在学校里就曾约定,将来一定要合作。毕业返乡后,美穗在自家农场悉心栽培出专供酿酒的有机稻米,经久仁子巧手点化,一款以两人名字命名的新酒诞生了。传统技艺、环境保育、关东与关西的文化融合、日本女性温柔却坚韧的力量......如此意蕴丰富的美酒,临海把盏,能不醉人?告别的时候得知,久仁子很快就要当妈妈了。代代传承,于守护中创造,是伊根和丹后的活力所在,也正是京都的底气所在。

旅行贴士

景点
伞松公园
地址:京都府宫津市字大垣75
电话:0772 27-0032
开放时间:08:00-17:30
网址:http://www.tankai.jp

琴引滨鸣沙文化馆
地址:京都府京丹后市网野町挂津56番地
电话:0772 72-5511
开放时间:09:00-17:00(16:30停止入馆)
每周二及12月28日-1月3日休馆
门票:300日元,中小学生100日元,团体15名以上200日元

丹后绉绸(CHIRIMEN)历史馆
地址:京都府与谢郡与谢野町岩屋317
电话 : 0772 43-0469
营业时间 : 09:00-17:00

交通路线 : 北近畿丹后铁道“野田川站”下车

伊根湾巡游游览船
地址:京都府与谢郡伊根町日出11
营业时间:09:00-16:00 每次航程30分钟;3月至次年1月15日,每日航行;1月16日至2月的周日、节日航行
票价:660日元,儿童330日元

购物

向井酒造株式会社
地址:京都府与谢郡伊根町字平田67番地
电话:0772 32-0003
网址:http://www.kuramoto-mukai.jp

美食

神风楼
地址:京都府宫津市天桥立一之宫海岸
电话:0772 27-0007
网址:http://www.shinpuro.com

下榻

天桥立宫津皇家饭店
地址:京都府宫津市字田小字岩本 58
电话:0772 25-1188
网址: http://www.daiwaresort.co.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