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家庭风味:立陶宛的美食时光

维尔纽斯老街里的传统餐厅,与美食滋味一起留在记忆中的,是那让异乡人感觉如家一样温馨的餐馆,一解思家之情的同时,顺便也可融入当地人的生活。
    据说波罗的海三国中立陶宛的美食最有特色,于是在到达首都维尔纽斯的当天,我便兴致勃勃地满街寻找传统特色餐厅,穿过几条热闹的商业街,到了维尔纽斯大教堂前的广场,后面便是步行街,两旁餐厅林立,看到一家叫“DVARAS”的感觉还不错,便走了进去。我立刻被这家餐厅的装饰迷住了,富有立陶宛民族特色的窗格木栏、烟囱、壁灯和淡花壁纸墙面,墙上挂了不少老照片,随处可见普通人家厨房里用的锅碗瓢盆,似乎回到了50年前的普通立陶宛人家中,而身穿民族服装的招待,时刻不停地穿梭忙碌着。
    餐厅里除了慕名而来的游客,本地人携家带口的也不少,温暖昏黄的灯光下,看一家老小围坐在一起,外面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感觉很温馨,这里有种属于家的朴实味道。在餐厅里观察立陶宛人的生活也是件有趣的事,视觉也和胃觉一起享用盛宴。热爱美食的我第一次对餐厅的感觉胜过了菜肴的滋味,以前觉得“味觉”这个词很妙,有味道、有感觉,然而这一次,似乎是先有了感觉,再有了味道。
    立陶宛的美食结合了近邻—俄罗斯和德国菜肴实实在在的风格,肉类、面包和土豆比较普遍,比如俄罗斯黑面包—列巴就很常见, 这也是一个“大块吃肉,大口喝酒”的民族,猪、牛、鸡肉的消耗都很大。菜单上以本地家常菜为主,烤制食品也很受欢迎。
    立陶宛人喜欢面食、土豆、甜菜、白菜、猪肉、羊肉和奶制品等,例如土豆或豌豆煮的稀饭和用土豆泥、奶渣及肉末做的大饺子,传统肉制品有火腿、香肠、熏猪肉,不过看起来比较油腻。我仔细研究了下菜谱,又参考了邻桌的实物,感觉这里的菜肴更偏俄式西餐,最后点了几样特色菜。汤是晚餐必不可少的部分,一定要提一下这道鸡茸蘑菇汤,盛在纯天然黑麦研磨制成的黑面包里,金黄色的汤,味道很浓,放了不少奶油。夏日时节,当地则流行喝甜菜根和鲜奶油一起煮的冷汤,冰凉又美味,滋味实在非常独特。
    主食是酸菜猪肘,传统的德国美食,还有著名的土豆大饺子,就是名为Cepelinai这道分量十足、可以暖胃的传统菜肴,将主食马铃薯磨成粉、打成面团,加以蒸煮,里头包的馅料则有碎肉末、起司、蘑菇等,吃的时候还要淋上浓郁的鲜奶油,咬在口中,韧性十足又鲜美。立陶宛的传统菜需要有个可以容纳很多奶制品的强大的胃。据说立陶宛的冬天最冷可达零下20摄氏度,因而,这几道菜是当地人的最爱了。
    因为靠海,海鲜自然也是立陶宛人的桌上客,比如波罗的海酸汁鱼、烤鱼等等,配的主食通常是马铃薯,烹调的花样千变万化,除了炸薯条外,还有水煮马铃薯、烤马铃薯、马铃薯泥,以及炸马铃薯饼。
    最后要提一下“Alus”—立陶宛语啤酒的意思,是立陶宛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也许正因为他们爱喝又能喝吧,这儿的啤酒也的确不错,在欧洲的美名不亚于德国啤酒,层次与滋味都十分丰富,而Svyturys-Utenosalus是当地的名牌,味道比较重一点,价格也很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