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武夷,茶道即生活

    没有到来之前,我总在想武夷山到底是怎样一个地方。
    这里的岩茶是非物质遗产,这里的正山小种被认定为是世界红茶鼻祖,这里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自然和文化双料遗产地区。然而,到达之后,一切都显得那么浑然天成,我总是吃完饭喝茶,喝完茶吃饭,吃完饭再喝茶,然后睡觉。当地人说,这就对了,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方式。

  

闻香寻茶桐木关

    听说要去找茶,付师傅一边把车开得飞快,一边向我们普及正山小种的知识。根据正山小种《原产地保护标记管理规定》,正山小种的原产地初步界定范围为东经117°38′6~117°44′30北纬27°41′35~27°49′00方圆50平方公里,东至麻栗,西至挂墩,南至皮坑、古王坑,北至桐木关。付师傅的家在桐木关,而且还是村里比较大的制茶人家,难怪言语里尽是自豪的味道。
    桐木关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出于对环境保护,保护区的核心区域禁止外来车辆进入。这里的海拔已经在1,000米以上,山顶云雾笼罩,雨下下停停,是个适合茶叶生长的地方。
    正山小种的传统制作方式是用松枝烟熏来萎凋茶青,然而,保护区内严禁砍伐松木,因此制茶需要的松木必须在区外买来,成本便大大提高。这样一来,有人琢磨出了新方法,用水泥砌一个萎凋槽,外接一个风机和炉子,用一般的柴火烧火,然后用热风来萎凋茶青。这样的方法制出的茶叶没有了传统的烟熏味和桂圆汤味,反而保留下茶叶的本香,很快被许多喜爱清淡口感的人接受,更将茶树的嫩芽拿来单独加工的“工艺品”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金骏眉。而一芽一叶的则被称为银骏眉,一芽两叶的小赤甘或者叶片稍大点的大赤甘做出来的叫铜骏眉。当然,这些都是正山小种。
    付家人人会做茶,最厉害的是他的父亲和堂兄。除了在自家做茶,还常常被请去别家指导。听说来了爱茶人,堂兄抓了一把毛茶说: “喝这个,我研究了两年才琢磨出来的,别家做不出这香气呢。”所谓的毛茶,是指第一次烘干完成还没来得及挑拣掉茶秆和老片的茶。山泉水开,茶叶翻滚,金黄色的茶秆划出一个个亮丽的圈,香气扑面而来,熟悉却不知是何香。清亮的茶汤捧在手上,隐约闻到花香和蜜香,凑到鼻尖深深吸气,却又感到清香扑鼻。堂兄说,我知道你闻出来了,不用说,我再给你坐一杯。用沸水冲泡正山小种已经很让我惊讶了,不曾想到还能坐杯(坐杯就是长时间浸泡的意思,也有的叫压杯,正常情况下就是检验茶叶品质的简便方法,浸泡时间长而不苦不涩,说明茶品质好,浸泡时间长而苦涩严重,说明茶叶品质一般或者较差)。更不能想到的是,坐杯后茶汤还是香甜如旧。七八泡后,有人打来一盆凉水,将茶叶倒入盘中看茶底,叶底完整有光泽,几乎没有碎屑。不由大赞一声:好茶!
    几泡好茶下肚,跟着堂兄去制茶。桐木关的茶树不修剪,全部人工采摘。早上送来的茶青早已在木地板上晾好,更早些的已进了一楼的萎凋槽和二楼的烟熏房。堂兄熟练地翻动茶叶,萎凋好的放到篓子里盖上塑料布发酵,再铺上需要萎凋的新茶青。发酵好的扛到烘干房装盘烘干,再回过头去翻动烟熏房里的茶青,付师傅说,堂兄在这上面是一绝,各项工序环环相扣,没有一点浪费的时间和原料。
    很想留下来看毛茶的分捡和再烘干,同付师傅相约下月再来,他直爽地说道:“来吧,顺着松木的烟熏香味,你就能找到桐木关,找到这里。”

 

正岩好茶知多少

    武夷山的岩茶从产区上分成正岩、半岩和外山。天心村就在武夷山风景区口,村民们的茶树都分布在景区里面,是正岩茶。从茶树品种来分又有水仙、肉桂、大红袍等几百种,有人把牛栏坑的肉桂叫做牛肉,而把马头岩的肉桂叫做马肉。
    从制作工艺上来说,岩茶比正山小种要复杂些。天心村内瑞泉岩茶厂的制作工艺便是由乾隆初年“士汉公”完善并代代相传至今。而今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氏第八代传人瑞泉的黄圣亮先生也荣选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近年来,武夷岩茶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对茶叶产量的要求迅速扩大,大多数的茶厂都采用了机器采摘茶青以满足生产需要。而瑞泉在高档茶方面仍然坚持了全手工制作来保证质量。
    离开天心村,来到北斗岩茶研究所,名字乍听之下便透着一股专业味,再一打听,原来是鼎鼎大名的陈德华先生创建的。老爷子对武夷岩茶的发展功不可没,从移植到拼配再到重做紧压茶,桩桩件件都值得好好说道。
    研究所右边是厂房,左边是接待茶室。庭院里种着好几种茶树,小河两边种的是上下叶子颜色反差很大的白鸡冠,中间种着水仙和奇曲。茶室的装修简单大气,只几张大茶桌和一张放着笔墨纸砚的巨大书桌。由于和少当家的是同龄人,甚是聊得欢畅。拜访过许多制茶人,大都觉得自己的茶很好,好到无关水质水温,随意泡来就好。唯北斗的茶室,置备了陶罐储水,专门拿来泡茶。少东家说,好茶哪里少得了好水,必须掌握好水温才成。我很同意,好茶如不用好水,又怎么最大程度带给饮者喜悦呢?
    北斗的茶,相同品种也有不同香型的做法,品种分得很细。试着喝了四个不同类型的茶,难分伯仲。制茶到此境界,当叫人敬仰。

  

茶道禅宗皆灵秀

    风景区内另有两个禅寺,永乐和慧苑。永乐很大,有自己的茶厂和茶室。永乐的茶,都被赋予了禅意的名字,比如“无我”和“扣冰”(扣冰古佛,唐武宗会昌年间在福州鼓山涌泉寺坐禅讲经)。就连茶叶的包装袋也是轻转剪刀剪出一道弧线,倒出茶叶后再一折就成了莲花宝座,的确是处处有禅意。
    天健居士为我们一边泡茶,一边颂唱佛经。同伴抱怨,这泡茶不好喝,我要喝好茶。天健说,没有茶不是好茶,没有茶没有缺点,每一泡都是好茶。想来在禅寺喝茶,最重要的是体会制茶人心中的茶禅要合一的意境。
    后山的慧苑禅寺,整个禅寺只有天喜师傅、他的母亲和两位居士。禅寺不大又在后山,但特意前来喝茶的人络绎不绝。天喜师傅也制茶,但轻易喝不到他制的茶。回廊里坐下,师傅给什么喝什么,并不容你计较这是出自哪家茶园,又是经由谁的手制作出来。
    少了猜度的困扰,霎时变得轻松万分,杯中的茶是何等香气并不重要,只要让人舒服即好。何等品种不重要,只要茶汤明亮便佳。与你同桌品茶的人是谁也不重要,只要此时此刻,大家用心品茶就好。放下些猜忌,茶汤会更香甜,放下些猜忌,我们的人生也会更美好,茶道与禅宗其实本就渊源颇深。

 

谁说外山无好茶

    五夫号称朱子之家,因朱熹在此求学教书而闻名,如今却远离武夷山度假区,鲜有人至。细雨中游历寂静古镇当属快事,当年朱熹种下的树,如今已有几个人合抱,雨水打湿了鹅卵石,泛起青光。两旁院墙高耸,不知深墙内曾经的主人是谁,是否有过旖旎往事。镇上早就不允许随意拆建,家家户户还自愿出钱修复自家的祠堂,古镇韵味得以保存完好。
   此时此节,正是分捡毛茶的季节,祠堂全是妇女,边分茶叶边唠家常。阿婆说,“再过一两个月,这里便全是咬莲子的了。我们五夫有三宝呢:“田螺、黄鳝和白莲。”这才想起从村口进来,只要有水的地方都满满地种着荷花。
    镇上最好吃的饭店叫做五夫里酒店,非但吃到了田螺和黄鳝还吃到了最最著名的文公菜。听说当年许多学生家长为了表达对朱熹的谢意,纷纷把肉拿去送给老师。朱熹便将肉加上红薯粉等配料制成肉丸回赠给乡亲。这道菜被称为文公菜,并且是武夷山地区红白喜事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席间说起五夫的茶是外山茶,当地人不置可否的笑说,谁说外山无好茶?当即带我们去到村口的丹岩茶厂,要我们会会老吴厂长。老吴厂长的接待室里推着一大堆白瓷碗,原来昨天才完成了新茶的审评工作。老吴是个技术型厂长,最喜研究拼配。丹岩的特殊拼配方法正是他多年的研究心得,这也正是,铁观音集团从66家茶厂中选中丹岩准备合作生产的原因。
    老吴说,不管外山正岩,还是桐木关,其实哪里都有好茶,关键是看喝茶之人的喜好。

旅行攻略
抵达
福州、厦门、北京、上海、武汉、广州、深圳等地已开通直飞武夷山机场的10条航线。从机场打车到武夷山度假区车费在30元左右。在机场大门外过马路坐从到市区的小公共汽车,可以到达武夷山的大部分景区,票价最高2元。

武夷山茶攻略
武夷山机场出来,右前方有一条小路,进去就是连着的两家茶厂,外面的那家叫武夷星,里面的那家就是北斗茶研所。去五夫镇需要坐长途汽车,距度假区四十多公里,一小时不到就可抵达。桐木关和永乐禅寺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外来的车子进不去,可以在度假区找个当地的茶叶铺子,混熟了以后坐他们的车子进去。

下榻
武夷山远华国际大饭店
地址: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天游峰路18号
电话:(86)599 523 3333
网址:http://www.yhgj.cn/

武夷山悦华酒店
地址: 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
电话: 400-646-8888

传统美食
文公菜
宋代理学家朱熹在武夷精舍讲学之余,曾亲手制作了“十锦”,用以宴请宾客。由于朱熹谥号“文公”,人们把他创制的菜称为“文公菜”。现在当地的学生在考试前,家人必备此菜。

苦槠糕
采用山中野生苦槠、甜槠等壳斗科植物的果仁磨成桨,加热调成块状软糕,再加佐料精煮,味道清滑可口而又略带苦涩,别有风味,为武夷山风味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