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芬兰,在地球上创造天堂               

  “在地球上创造天堂是设计师的责任”,本土建筑大师阿尔瓦·阿尔托(Alvar Aalto)一语道破了芬兰之魅的精髓。圣诞老人故乡罗凡涅米漂游河上的桑拿船,旧都图尔库浪漫精巧的设计小镇,建都整200周年的赫尔辛基街头,充满设计感的酒店、有腔有调的小酒吧,还有街上穿着打扮充满北欧范儿的时髦人,无不贯彻着将设计融入生活的开放姿态,一路走来,不禁慨叹自然赋予这个穿越北极圈的国度以泉涌的灵感和超凡的创造力,“于是这森林便回答了,当它被呼唤的时候。”芬兰谚语如是说,在这个充满传奇的国度,爱与设计同在!

 

 幸福罗凡涅米
        圣诞老人眷顾的萨米人

   当地时间晚上9点多,飞机降落在罗凡涅米机场的时候,舷窗外恰是一幅夕阳西下,染红天边的唯美画面,飞机上第一次来的游客无不讶异,却又都觉得很正常,这里可是圣诞老人的故乡,自然会奇妙无比!
  罗凡涅米(Rovaniemi),世界上唯一设在北极圈上的省会城市,也是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旅游中心。二战期间这座城市遭到严重的破坏,曾被德军轰炸,夷为平地。二战后,芬兰著名建筑大师阿尔托按照北部驯鹿的形状,为这座几乎被夷为平地的城市设计了重建蓝图。

罗凡涅米生活
  到芬兰的第一晚,我们住在了森林里,从度假小木屋往前走一分钟左右,就是风景秀丽的凯米河。
  罗凡涅米被凯米河和欧纳斯河所环绕,临河而建的度假小木屋多半被挺拔的白桦树林掩映着,每年夏季,芬兰当地人也会从赫尔辛基或者别的城市来这里租幢河畔度假木屋,享受悠闲的罗凡涅米生活。
  罗凡涅米人有自己的生活节奏,这座北极圈里的城市市中心不算大,大部分面积都被森林、湖泊和河流所覆盖,8月开始,极昼现象慢慢变成有几个小时黑夜,时间越来越长,然后无论是冬天的极夜还是夏天的极昼,罗凡涅米人都快乐无忧地过着他们的小日子。
  当地的拉普兰文化氛围浓郁,萨米人,这一世代生活在芬兰北部的少数民族,如今只剩下九千人而已。其中有5000人生活在拉普兰地区,从事着传统的畜牧业。罗凡涅米有大大小小的驯鹿场,多半是萨米人在打理。游客们可以前往参观,与圣诞老人的好朋友驯鹿“鲁道夫”的同类们亲密接触。
  在夏天,鹿们几乎24小时都在不停地吃,为了过冬做准备,在寒冷的冬季,它们平均要失去20%的体重呢。
  萨米人的传统小屋墙上,挂着各种各样动物的皮毛,黑熊、狐狸、獾……女人们都会悠远而婉转的传统哼唱,伴着鹿皮鼓的敲击节奏,尽管语言不通,依旧可以感觉到乐声里那份单纯的快乐。
  身为萨米人是一种幸福。
  萨米人的生活就是夏季采莓子、采摘浆果,酿酒、做果汁、果酱,9月份开始采蘑菇,时不时打猎,这里的鹿实在很多,林子里还有驯鹿、麋鹿换季时掉下的鹿角,罗凡涅米人捡回鹿角,切割打磨成装饰品或者实用的刀鞘、钮扣等等,有时候他们也猎熊,那些外貌威武的黑熊、棕熊,看到罗凡涅米的猎手也要乖乖逃跑。除了驯鹿、麋鹿和驼鹿,北极圈里还有皮毛极为柔顺的狐狸、水獭、兔子、貂等小动物,巧手的罗凡涅米人将皮毛制成衣服、围脖、鞋帽,还有各类装饰品,精致而美丽。
  去森林里徒步可以摘很多浆果,捕猎动物,去河边则可以漂流、钓鱼……大自然赐予罗凡涅米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四季流转,生生不息,取之不竭。
  小木屋、桑拿、游湖,算得上是芬兰人消夏的主题词。每一栋别墅样式的度假屋足可以供一至两个家庭居住,楼下有厨卫和桑拿房。放下行李,蒸个桑拿,身体的疲惫感几乎一扫而空。
  “如果连桑拿都治不好你,你就没救了。”这是芬兰家喻户晓的一句谚语。
  蒸好桑拿,已经接近午夜12点,在屋前的门廊坐坐,湖畔的空气格外清冽,而头顶的星空仿佛也特别的贴近,闪烁的星辰似乎抬手就能摘下,透着松木清香的小木屋里,一夜无梦。

圣诞老人的承诺
  老人村,是所有人到罗凡涅米必去的地方。
  依旧是一大片美丽的树林,远远望去,蔚蓝天空下,拉普兰建筑宛若小城堡,那些排成一条线状的石柱清楚明白地标注出北极圈的分割线,北极圈是北半球可见到午夜太阳的最南分界线。在芬兰,官方规定的分界线位于罗凡涅米与Sodankyla附近,正式的分界标志就位于的圣诞老人村内。每位游客到了这里都会把双脚横跨在北纬66度33分的北极线上拍一张留念照。领取一张由圣诞老人亲笔签署跨越北极圈线的证明书,便可以前往拜访圣诞老人了。
  历史上传说,芬兰是最早迎接圣诞老人安居的国家。芬兰和前苏联于1927年确定以拉普兰省的“耳朵山”为两国通往北冰洋的国界线,芬兰的儿童故事大王玛尔库斯从中获得了灵感,他在电台讲故事时说,圣诞老人和两万头驯鹿一起就住在这座“耳朵山”上,因为有“耳朵”,圣诞老人才能在北极听到世界上所有孩子的心声。他的这种颇有感染力的浪漫推理获得了世人认可,从此,故事中的“耳朵山”就成了圣诞老人的故乡。1995年圣诞节前夕,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将一封发给圣诞老人的节日贺卡寄往芬兰北部拉毕省的省会罗凡涅米,于是,圣诞老人的故乡也就被公认为就是罗凡涅米,唯一的[删除或者加到前面。
  进入圣诞老人的家,先会经过一片小型主题故事区域,有热气球,还有北极圈的冰块与地底的红色岩浆。墙上绘着巨大的钟表和分解图,详细地解释了圣诞老人是如何令时间变慢,好准时地将圣诞礼物送至世界各地,看来圣诞老人也需要数学和时间概念十分出色啊!梯子和可伸缩的大钳子都是圣诞老人将礼物通过烟囱放到屋子里的好帮手,这里也有实物展示。跟着就到了照片墙,你可以看到诸如辣妹组合、足球明星,还有各国政界要员和圣诞老人的合影,一律都是笑容灿烂!最醒目的是一张北京奥运会福娃们与圣诞老人的合影,令人倍添亲切感。
  再往前走,一扇门后忽然探出个带着帽子的小精灵,他笑眯眯地欢迎我们,说圣诞老人知道我们要来,一直等着呢!一间堆满礼物的宽大房间里,圣诞老人坐在大大的椅子里转过头来,对着我们眯眯笑,那一刻的心情只有心花怒放四个字可以形容了。
和圣诞老人握手、合影留念后,就能和圣诞老人聊天。圣诞老人会说你好之类的中文问候语。问他:“你为啥成了圣诞老人呢?”他笑说,“我一生下来就是圣诞老人啦!”又问,“啊?!那你一生下就有那么多胡子吗?”他楞一下,笑说,“不是啊……”
  告别前,圣诞老人承诺说,“只要你肯答应做个乖孩子,哪怕到了世界末日,我也会过来陪住你们的!”
  作别圣诞老人,赶快去邮局,那里也有忙碌的红帽子小精灵们,圣诞老人村每年都会招募小精灵来帮助圣诞老人处理来自世界各地的邮件,以及很多繁琐的工作!
  这些带着红色帽子的“小精灵”们,每一位都笑逐颜开,笑容甜美得令人心醉!这里是圣诞老人官方邮局,也有全世界唯一可以提前要求定时发送信件的正规邮局。所有从此处寄出的信件,都会特别盖上北极圣诞老人邮局的邮戳。假如谁希望他寄出的信要刚好在圣诞前到达收件人的信箱,那么务必要把这封信件投入红色的邮筒中。而桔色邮筒中的信件则为当日寄出。此外,还可以在邮局预订一封由圣诞老人亲笔签名的信,圣诞节时寄到亲朋好友手上,给他们带来意外的惊喜。

Tips:
圣诞老人村(Santa Claus's House)
  位于芬兰拉普兰地区罗瓦涅米(Rovaniemi)以北8公里处的北极圈上,包括有正门的尖顶、餐厅、花圃、圣诞老人办公室、居所、邮局、礼品店、驯鹿园等。

桑拿船、北极和森林
  在当地居住了7年的小唐告诉我们,芬兰人,尤其是罗凡涅米人挚爱桑拿,一般人夏天一天两次,冬天一天一次,周末两次。在罗凡涅米,每一幢房子,无论是林间木屋还是公寓式房子,即使再小,也会有单独的桑拿房,对罗凡涅米人来说,没有桑拿那是无法想象的。
  在古老的芬兰语中,桑拿最初指的是“在雪地上挖出的一个洞”。而往桑拿热炉上泼水的动作,在芬兰文里叫“lyly”,原来的意思是“精神”、“生机”;所以,芬兰人在桑拿的过程中不断往炉上烧水,增加水气与热度,正是让身心重新获得能量的方式。很多年以来,桑拿一直被用作生育的场所及清洗逝者的地方,桑拿对于芬兰人而言有一种令身心升华的功能,它对于芬兰人是如此重要,难怪2010上海世博会芬兰馆里也设计了桑拿房的空间。
  罗凡涅米还有专门的桑拿船,船上几乎一半的空间是一幢可以容纳6、7个人的桑拿房,船头摆放了小圆桌和椅子,傍晚时分,搭乘这样的桑拿船沿着凯米河或欧纳斯河驻波飘荡,和着香槟,先品尝鲜美的鲟鱼子和三文鱼,跟着换好泳衣去蒸桑,等从头到脚都蒸得大汗淋漓,推门而出,纵身跃入河水里,绕着小船游一圈,再爬上小船,继续蒸,这样往复几次,船长说,对身体特别好!
  蒸完桑拿,舒舒服服地坐着品尝现烤的肋排、各种鱼,船尾的冰箱里有啤酒和各色饮料,或者开一瓶葡萄酒,看两岸秀美的白桦树林、松树林,远处山顶上是冬季奥运会为滑雪选手高难度跳跃所搭建的高高坡道,据说有300多米高,远远望着都叫人有些心悸,自小滑雪的芬兰人却可以轻松一跃,疾速滑行于山林间。
  岸边一幢有着长长的玻璃拱廊,几乎半嵌入地下的建筑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这里是北极博物馆,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许多关于拉普兰文化的资料和图片,了解萨米人的民俗文化,还有爱斯基摩人的生活,原来现代的爱斯基摩人已经不再住雪屋,也住进了漆成靓丽蓝色、黄色、红色的木屋,在蓝天雪地衬托下,美若童话。照片上的爱斯基摩年轻孩子们仰着脸,一脸灿烂笑颜,一身时髦装扮,青春飞扬,扛着滑板,似乎正要和伙伴们去玩耍呢。
  北极博物馆有一段关于极光的影片播放,伴着舒缓优美的音乐,看北极圈的美丽风光,还有极为绚丽的北极光,那一刻,你会恍惚到不知道身处何处。
  在这里,你除了看到萨米人生活习俗等拉普兰文化,还可以了解到北极圈特有的植被和动物种类。
  最喜欢的是一间小屋子,一圈躺下的软椅,天花板上是一片深邃的夜空,群星璀璨,跟着就是变幻无穷的绚丽极光,众人都静静的,连呼吸声都极为小心,生怕什么打搅了如此美好的时光。
  北极博物馆隔壁的红褐色建筑是森林博物馆,是的,芬兰人极为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博物馆有许多互动性游戏项目,还可以模拟操作伐木车,很有意思。这里还有各种环保的绿色制品出售。
  桑拿船沿着河水随波逐流,这个季节处处野花烂漫,遍地芬芳,雏菊、野玫瑰、紫云英、大波斯菊、野玫瑰,还有各种叫不出名字的花花草草,白色、红色、紫色、蓝色等各种颜色,绚烂怒放!
来芬兰一定要来罗凡涅米,跨越北极圈;和圣诞老人聊天留影,和小精灵握手;去萨米人家里做客,吃新鲜的各种莓子榨的汁,做的果酱;到船上蒸桑拿吃饭喝酒,欣赏风景;买把芬兰刀,在路边随便尝试砍棵小树苗的锋利无比;这才是芬兰!这才是惬意人生!

Tips:
罗瓦涅米市旅游局官网 www.visitrovaniemi.fi
罗瓦涅米唯一华人地接社:北极中国旅游,www.arcticchina.com

热门罗瓦涅米旅游景点:
1.圣诞老人村 Santa Claus Village (包括北极圈标志北纬66度32分35秒和圣诞老人邮局)
2.北极博物馆 Arktikum
3.森林博物馆 Pilke
4.圣诞乐园 Santa Park
5.奥纳斯瓦纳滑雪场及观景台 Ounasvaara Ski Center

夏季推荐活动:
1.芬兰湖边桑拿
2.钓鱼
3.漂流
4.采摘蓝莓、云莓等浆果
5.湖边烧烤

冬季推荐活动:
1.观赏北极光(最佳时间 1月-4月)
2.雪地摩托之旅
3.鹿拉雪橇之旅
4.哈斯奇狗拉雪橇之旅
5.冰上垂钓
 

 

鹿角篆刻,拉普兰的幸福图腾

   在欧纳斯河缓缓流淌的芬兰罗凡涅米,Irene和Ari依靠精湛的鹿角艺术手工,把生活谱成了一首诗。如同Irene胸前挂着的自制拉普兰图腾饰品所代表的幸福寓意,30年相濡以沫的厮守,神仙眷侣般的日子,祥和而安宁。

隐居森林的设计师
  夏末北极圈旁的傍晚,阳光依旧灿烂,远郊的森林木屋前,女主人Irene热情地迎接我们的到访,镶着拉普兰风格图案的圆顶小黑帽和鹿皮背心,别致的鹿角制迷你芬兰刀形耳环,都是让人一见倾心的设计。
  两座木屋并排坐落在森林环抱中,一间是Irene和Ari的起居室,一间则是他们共同经营的鹿角创意工作室,门上挂着Kangasniemi的标牌,是男主人Ari的姓氏。
  凭借鹿角手工艺制作的深厚家族渊源,师从名家学习艺术设计的Irene与自幼修习鹿角制作的丈夫Ari,于1998年开始在这片世外桃源经营起他们的工作室。Irene笑称,自己和Ari是互补型的夫妻,Ari能将她层出不穷的想法变成现实,在说这句话时,她的脸上溢满了幸福的骄傲。
  随Irene走进他们温馨的工作室,阳光正透过窗洒在敦实原木制成的工作台上,一段不起眼的小树桩,细密布满百圈年轮,桌上错落放着各式雕刻打磨鹿角的工具和他们合力而成的新作。在Irene看来,每只鹿角都记录了一段关于争夺配偶的爱情故事,将鹿角与当地的拉普兰文化紧密结合的巧思设计,可以传递出一股神奇的魔力。
  正当Irene向我们讲解鹿角的生长规律及利用方式,男主人Ari正巧从外面进来,看得出,这是一个严谨且沉稳的芬兰男人,与Irene的爽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或许这正是一名优秀手工艺人必需的性格特征。他和我们打过招呼后,便在门口的矮凳上坐下,静静聆听Irene娓娓道来驯鹿的故事。

"你要去中国了,再见......"
  驯鹿在拉普兰文化中的地位举足轻重,鹿角会在每年10月自然脱落,称为罗凡涅米的设计师创作的极佳材料。Irene会将经过处理的鹿角染色打孔,制成各种形状的小配件,搭配鹿筋染色后制成的彩线,教授游客自己动手设计饰品,并且提供在鹿角饰品上篆刻名字和拉普兰图腾的服务。
  我一眼看中了店里一副售价27欧的迷你芬兰刀形鹿角耳环,拔下刀鞘,里面竟然真有一把长仅4、5毫米的小刀。Irene欣喜于我对它的喜爱,却也流露出一丝与它告别的伤感,她小心翼翼地把耳环包装起来,喃喃地说:"Oh,you're going to China,byebye......(噢,你要去中国了,再见)"这一声如同老友的道别,让我深信Irene是将自己浓烈的情感渗透进她的设计制作中的,那一刻我只想对她说,放心,我会照顾好她的。

森林就像私家的超市
  参观完工作室,Irene盛情邀请我们移步去另一间木屋的家中做客。颇富设计感的房间整洁而温馨,工艺繁复的自制鹿角吊灯尤其别致,桌上摆着刚刚摘回的蓝莓插花,散发出自然的清新气息。
  Irene拿出自己亲手采摘制作的各种莓子浆搭配小点招待我们,新鲜蓝莓蒸煮冷却后制成的蓝莓汁,没有丝毫果渣,酸甜爽口,保存了最原生态的风味。Irene说,森林就像是她家的大超市,美味、健康且安全,房前屋后的鲜美菌菇,品种繁多的各式莓子,汲取地下甘泉的水井,一年四季都能享受到大自然的慷慨馈赠,这恐怕是令许多人艳羡的神仙日子。
  告别时,阳光已然收敛了刺目的炙热,Irene说她准备趁着风凉进树林采蓝莓去。我捧着她曾与之告别的鹿角耳环和刻有拉普兰图腾的鹿角项链上车离开,忘不了柔和阳光下她没入林间的身影。这就是人间天堂神仙眷侣一般的日子啊!

TIPS
Hornwork
地址:Ounasjoen it?puolentie 925, FIN-SAARENKYL?
电话:+358(0)40-718 0232
网址:www.hornwork.fi

 

赫尔辛基,爱的十四行诗

  “每当我走过她身边,就像无数花朵放开在我的心扉。”——阿列克赛斯.柯维
  在赫尔辛基火车站旁的广场,我找到了我想看的那个人,他坐在靠椅上翘着二郎腿,模样单瘦,面容清癯,神情深邃,仿佛还在想念着那个姑娘,但是如同所有羞涩的芬兰人,那时他不知道该如何告诉她他有多么爱慕她。
如同阿列克塞斯在我心中留下的某种情绪,赫尔辛基让我的心时时被某种甜蜜的忧伤击中。

“白都”——以上帝之名
  人们把赫尔辛基称为“北欧白都”,不仅是由于她地处高纬度,每年有5个月在白雪覆盖之中,更重要的是市区有着众多的乳白色、淡黄色建筑。早期的古建筑大都取决于浅色的花岗岩,现代建筑的外表也大多是明快淡雅的色彩。
  我们站在台阶下,从大教堂的侧面自下而上望去,尚未接近,已被这栋建于1852年的路德教大教堂散发出的典雅庄重的气质感染,登上台阶,今天不是礼拜日,三三两两的是如我们一般的游客。从侧面转到大教堂的正门位置,仿佛正是那一瞬,太阳完全跃出了云层,明媚的阳光瞬时洒遍了正门所面对的参议员广场。欣赏着正门四周那希腊神殿式的柱廊,仰头那3个淡绿色圆拱形的钟楼令人联想起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至于中间最高的钟楼,据说因为高出海平面80多米,在波罗的海上航行的人们远远看见这淡绿色的圆顶就知道了赫尔辛基的位置。这醒目的青铜圆顶,在赫尔辛基市区的很多地方都可以望见其独一无二的身影,看到它就仿佛感受到了神的福祉。
  广场上那个如同童话里的某个忧伤的王子,微微低着头的铜像就是亚历山大二世,没想到当年就是这么一个看上去手无缚鸡之力的俄国皇帝促使俄国准许芬兰人使用芬兰语及本国通用货币。难怪芬兰人在如此醒目的位置为他铸像,感激他给与芬兰自治的权利。
  这上议院广场算得上是赫尔辛基的中心,参议院、都市管理局和赫尔新基大学围绕着大教堂,夏天的广场上常常会举办露天音乐会,全城的人都会聚集在这里无日无夜地狂欢。

现代派芬兰——岩石教堂
  这里既没有教堂标志性的尖顶也没有钟楼,有的只是一个直径20多米的淡蓝色铜制圆形拱顶暴露在岩石最上面表明着自己的身份。在岩石的一侧,有一个地堡一样的用钢筋水泥砌成的大门,没有任何装饰。
  下车后,走进双层大门,便是教堂的正厅。这里的景观依然同外表一样保持着自然质朴的风格。正厅的内壁是未经任何修饰的岩石的本来面貌,凹凸不平。仔细观看,岩壁上每隔半米就有一条垂直于地面的钢钎凿过的痕迹,这是开凿时的原始状态。接受顶部的墙体是用炸碎的岩石堆砌而成,这些看似松散、杂乱无章的石块相互间有很大的缝隙,好像随时都有可能掉下来。但实际上,每一块石头都是经过精心选料砌上去的。岩壁和这些碎石块浑然一体构成教堂的内壁,其颜色深浅不一,左侧是褐红色,中间为赭石色,右侧是灰黑色,各种不同的原始色调给教堂增添了回归自然的感觉。水滴从岩缝中渗出,顺着岩壁流入地下排水槽。这种顺其自然的设计,增强了教堂内的音响效果。
  从教堂的后面仰望穹隆,是一个巨大的紫铜拱顶,由铜箍缠绕而成。呈放射状的钢筋混混土斜梁与岩壁相连,支撑着拱顶。斜梁之间是不对称的玻璃天窗,透过天窗,淡蓝色的天空和洁白的云彩似乎触手可及,星星点点的阳光,令这气势博大的拱顶更显得辉煌。隐隐约约反射着下面的烛光,这是整个教堂最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地方。一架醒目的巨型管风琴安装在正厅左侧的岩壁上。可以想见当沉稳浑厚的低音回荡在大厅里,将如何开启并震撼来者的心灵。

900位居民的城——芬兰堡
  鱼市场,几乎是和赫尔辛基大教堂、岩石教堂齐名的旅游景点了。但更重要的是,一年到头,红色的顶棚下,诚信的芬兰人都在这里向游客展示着赫尔辛基人生气勃勃的生活。而不远处,一艘维京邮轮正迎着波罗的海上的海风,准备进港。
  我们没有时间做更远的打算,我们搭船去了芬兰堡。
  著名的芬兰堡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海上要塞、世界文化遗产。这一组建在赫尔辛基外海若干小岛上的建筑,是瑞典时代的产物。当年的炮台、城堡、军营都被完好地保存了下来,但令人惊讶的是,如今岛上住着900位居民,城堡要塞设施和当年驻军的建筑物已经被改建成了居民住宅、艺术家和手工艺人的工作室、博物馆和宴会厅。人们每隔三个月到半年就把岛上木房子的墙刷上另一种颜色,害得百年的旧房子到现在都看不到任何沧桑。岛上有邮局、小饭店、啤酒屋,其中的 Suomenlinna Brewery 提供三种芬兰堡当地酿造的啤酒:“芬兰城堡光辉”,“芬兰城堡派对”,“赫尔辛基波特”,连赫尔辛基人都愿意摆渡到这里来喝个痛快。但不管怎么说,这里的生活自然比不上赫尔辛基繁华、热闹,但是,如果你想买一间岛上的老宅,对不起,无屋可售,因为没有人愿意离开这个小岛,这里就是他们最可爱的家。

Tips:
持有赫尔辛基旅游卡(Helsinki Day pass)就可以免费使用轮渡和水上巴士访问芬兰堡,免费参观岛内所有博物馆及展览。


 

时光穿梭200年

  “每当我走过她身边,就像无数花朵放开在我的心扉。”——阿列克赛斯.柯维
  从新都赫尔辛基到旧都图尔库,穿梭200年的时空,回溯到中世纪的教堂与古堡,行走在那些意味深长的老城区里,时光像奥拉河一般缓慢而安静地潺潺流过,只留下一片现世静好。

“白都”,以上帝之名
  人们把赫尔辛基称为“北欧白都”,不仅是由于她地处高纬度,每年有5个月在白雪覆盖之中,更重要的是市区有着众多的乳白色、淡黄色建筑。早期的古建筑大都取决于浅色的花岗岩,现代建筑的外表也大多是明快淡雅的色彩。
  我们站在台阶下,从大教堂的侧面自下而上望去,尚未接近,已被这栋建于1852年的路德教大教堂散发出的典雅庄重的气质感染,登上台阶,今天不是礼拜日,三三两两的是如我们一般的游客。从侧面转到大教堂的正门位置,仿佛正是那一瞬,太阳完全跃出了云层,明媚的阳光瞬时洒遍了正门所面对的参议员广场。欣赏着正门四周那希腊神殿式的柱廊,仰头那3个淡绿色圆拱形的钟楼令人联想起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至于中间最高的钟楼,据说因为高出海平面80多米,在波罗的海上航行的人们远远看见这淡绿色的圆顶就知道了赫尔辛基的位置。这醒目的青铜圆顶,在赫尔辛基市区的很多地方都可以望见其独一无二的身影,看到它就仿佛感受到了神的福祉。
  广场上那个如同童话里的某个忧伤的王子,微微低着头的铜像就是亚历山大二世,没想到当年就是这么一个看上去手无缚鸡之力的俄国皇帝促使俄国准许芬兰人使用芬兰语及本国通用货币。难怪芬兰人在如此醒目的位置为他铸像,感激他给与芬兰自治的权利。
  这上议院广场算得上是赫尔辛基的中心,参议院、都市管理局和赫尔新基大学围绕着大教堂,夏天的广场上常常会举办露天音乐会,全城的人都会聚集在这里无日无夜地狂欢。

现代派芬兰岩石教堂
  这里既没有教堂标志性的尖顶也没有钟楼,有的只是一个直径20多米的淡蓝色铜制圆形拱顶暴露在岩石最上面,表明着自己的身份。在岩石的一侧,有一个地堡一样的用钢筋水泥砌成的大门,没有任何装饰。
  下车后,走进双层大门,便是教堂的正厅。这里的景观依然同外表一样保持着自然质朴的风格。正厅的内壁是未经任何修饰的岩石的本来面貌,凹凸不平。仔细观看,岩壁上每隔半米就有一条垂直于地面的钢钎凿过的痕迹,这是开凿时的原始状态。接受顶部的墙体是用炸碎的岩石堆砌而成,这些看似松散、杂乱无章的石块相互间有很大的缝隙,好像随时都有可能掉下来。但实际上,每一块石头都是经过精心选料砌上去的。岩壁和这些碎石块浑然一体构成教堂的内壁,其颜色深浅不一,左侧是褐红色,中间为赭石色,右侧是灰黑色,各种不同的原始色调给教堂增添了回归自然的感觉。水滴从岩缝中渗出,顺着岩壁流入地下排水槽。这种顺其自然的设计,增强了教堂内的音响效果。
  从教堂的后面仰望穹隆,是一个巨大的紫铜拱顶,由铜箍缠绕而成。呈放射状的钢筋混混土斜梁与岩壁相连,支撑着拱顶。斜梁之间是不对称的玻璃天窗,透过天窗,淡蓝色的天空和洁白的云彩似乎触手可及,星星点点的阳光,令这气势博大的拱顶更显得辉煌。隐隐约约反射着下面的烛光,这是整个教堂最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地方。一架醒目的巨型管风琴安装在正厅左侧的岩壁上。可以想见当沉稳浑厚的低音回荡在大厅里,将如何开启并震撼来者的心灵。

芬兰堡,900位居民的城
  鱼市场,几乎是和赫尔辛基大教堂、岩石教堂齐名的旅游景点了。但更重要的是,一年到头,红色的顶棚下,诚信的芬兰人都在这里向游客展示着赫尔辛基人生气勃勃的生活。而不远处,一艘维京邮轮正迎着波罗的海上的海风,准备进港。
  我们没有时间做更远的打算,我们搭船去了芬兰堡。
  著名的芬兰堡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海上要塞、世界文化遗产。这一组建在赫尔辛基外海若干小岛上的建筑,是瑞典时代的产物。当年的炮台、城堡、军营都被完好地保存了下来,但令人惊讶的是,如今岛上住着900位居民,城堡要塞设施和当年驻军的建筑物已经被改建成了居民住宅、艺术家和手工艺人的工作室、博物馆和宴会厅。人们每隔三个月到半年就把岛上木房子的墙刷上另一种颜色,害得百年的旧房子到现在都看不到任何沧桑。岛上有邮局、小饭店、啤酒屋,其中的 Suomenlinna Brewery 提供三种芬兰堡当地酿造的啤酒:“芬兰城堡光辉”,“芬兰城堡派对”,“赫尔辛基波特”,连赫尔辛基人都愿意摆渡到这里来喝个痛快。但不管怎么说,这里的生活自然比不上赫尔辛基繁华、热闹,但是,如果你想买一间岛上的老宅,对不起,无屋可售,因为没有人愿意离开这个小岛,这里就是他们最可爱的家。

Tips:
持有赫尔辛基旅游卡(Helsinki Day pass)就可以免费使用轮渡和水上巴士访问芬兰堡,免费参观岛内所有博物馆及展览。

 

坚忍旧都图尔库


  第一眼图尔库,是伴随漫天的鱼鳞云扑面而来的。坡道起伏的马路,呈现出一条条优美弧线,街边常见的鹅黄色调建筑让这座古都的轮廓变得柔和起来。都说芬兰人精通设计且注重环保,在临近图尔库歌剧院的广场上,一间由厕所改建而成的酒吧恰恰为我们印证了这一点。曾经作为车站配套设施的厕所,并没有随着车站的迁移而拆除,而是化身成了“如厕”主题酒吧,你不能不佩服芬兰人的创意与勇气。秋日酒吧前的露天座位上,满是身着西装、礼服的绅士淑女,在此喝上一杯,静候演出开场。酒吧里点缀着诸多“如厕”主题的大小雕塑,表情生动,趣味横生。
  身负沉重历史的旧都图尔库,在骤雨初至的清晨,气氛绝非如此轻快。在奥拉河畔碧绿的山岗上,建于1280年的图尔库古堡(Turku Castle),外形朴实无华,历史上,瑞典的14个国王都曾把这里作为行宫。秋雨落在古堡灰白的砖墙上,氤氲出沉重的湿气,步入城堡,穿过入口处幽长昏暗的走廊,二楼左侧的房间内,三幅精美壁画淡淡隐匿于灰墙之上,其中两幅风格轻快的,是当年为了迎接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一世莅临的献礼之作,雪月风花,赏心悦目,相比之下,靠近门口那幅几乎铺满了整面墙的战争主题壁画似乎有些格格不入——据说这幅壁画的绘制年代先于古斯塔夫一世当政的时期,记录的是发生于瑞典的一场内战,后来不知是何原因,被用砖墙砌起遮挡,直到古堡作为景点开放整修时才无意中被发现,而这幅画究竟是何人为何原因所绘,至今成谜。
  愈加深入古堡,你会更强烈地感受到它的建筑改造之魅。原本的射击口变成了狭长的玻璃窗,历经多年加筑的尖拱形屋顶,在相机的取景框里划出一根根优雅线条,所有的大窗都是朝向院内,也正是因为最初堡垒构筑时的结构所限。无论如何,这座堡垒被改造成为尚且算是体面的古斯塔夫一世的儿子的家,并且迎来了性格活泼的卡琳公主,以及她从波兰带来的时髦风气,让图尔库成为中世纪时,风头颇劲的重要城市。
  虽然几经战争与火灾,图尔库依然不屈地生长着,他的坚忍与顽强的生命力,不禁令人慨叹。正如曾被1827年那场殃及全城的大火毁于一旦后复原重建的图尔库大教堂,拉开厚重的大门,如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边缘上。围绕大教堂的,是图尔库最老的地区,被称为“Old Market Square”,这也是图尔库名字的由来,Turku(图尔库)这个词的斯拉夫语原意就是市场的意思。最初建成的图尔库大教堂远比现在小得多,教堂东面的屋顶也比现在矮得多,整个中世纪,教堂在扩建中愈发巍峨庞大,15世纪晚期,拱形屋顶已然被抬升到了现在24米的高度。这是一座即便遭受创伤仍旧不停生长的城市,坚忍如同春雨中破土而出的嫩芽,令人唏嘘之余,更多的是埋在骨子里的希望的种子。

 

森林是天然超市

  广袤的森林和遍地的湖泊、河流还有长且迂回的海岸线,芬兰的美食资源实在是富饶无比。居住于北方极地的土著民族萨米人(又称拉普兰人)这样说:“森林就是天然超市,各种莓子、浆果、麋鹿、驯鹿还有熊之类的动物,一年四季你都可以尽情享用,森林就像是一座天然大超市,还免费!”

鱼的天堂
  夏季,白鱼、鲑鱼、波罗的海青鱼和鲱鱼,络绎不绝地出现在芬兰人的餐桌上,聪慧的芬兰人也拿出了烟熏、明火烤、蒸和焗、煮等手段,变化各种各样的鱼类菜肴,令人眼花缭乱。
  芬兰人将一大盘小青鱼码整齐,一丝不苟地放在炭火中烧烤。等银色的鱼皮被烟火熏成金色的时候,便移入镶着金边的大白瓷盆里,再配上肥嘟嘟的小土豆上桌。看我们文绉绉地用叉子状似优雅地叉起小青鱼一小口一小口地慢慢吃,陪同的芬兰朋友忍不住给即席现场示范起如何才能品味此菜的真味!五指一抓,用手直接捞起一条小青鱼整个儿送入口中,大口咀嚼起来。看着芬兰朋友满脸的享受模样,大家有样学样地放弃了矜持。换个吃法,却真有意想不到的体会,肥美中还夹杂着隐隐的桦木清香。芬兰人认为,吃小青鱼就应该这样,从头到尾,一口将整条鱼吃掉,这样才最健康。
  当地朋友介绍说,芬兰冬季的渔货更馋人,刚从冰窟窿里打捞出的江鳕、白鱼和其他鳟、鲑类鱼,肉质异常纯嫩鲜美,最适合生吃和盐渍,或者制成鱼肉冻。

森林“超市”
  芬兰有大片的森林,一进入7、8月,森林里就处处结满了各色浆果,有蓝浆果、红浆果、野草莓、燕莓和黑加仑等十数种。
当地萨米人一直自豪地说,森林就是应有尽有的食物超市!
  芬兰法律规定,一切生长在芬兰国土之内的自然资源,所有权都归全体国民共同所有。所有公民,包括游客都可以自由采摘这些挂满树梢的浆果。
  森林里的野草莓、蓝莓、黄莓、越橘和酸果蔓陆续成熟,政府努力鼓励大家自由采摘,做成果酱、榨成果汁、甚至拿来调味烧菜、酿果子酒。有一款十分出名的利口酒(Liqueur),就是用生长于北极圈内的浆果酿制,香味浓烈、口感独特。
  除了各色浆果之外,经过长时间日照生长成熟的本地黄瓜和番茄也是不可错过的美味,还有一种比拇指大不了多少的小马铃薯居然卖得比肉还贵,是煮清甜鲜美的三文鱼汤或淡水鳕鱼汤的最佳拍档,煮时再加入一种叫莳萝的香料,少许奶油,闻起来就芳香扑鼻。
  从9月开始,各种蘑菇开始陆续在森林里登场,芬兰人喜欢生吃鲜蘑菇,拿来和生菜一起拌色拉最好不过,蘑菇切成薄片,吃起来真的有甘甜的芬芳。
  蘑菇种类很多,做法也不少,蘑菇炖肉是芬兰主妇们拿手的家常菜。将鲜蘑洗净切碎后加葱末用黄油炒出香味,再加上牛奶、肉汤和炒面搅拌煮熟,乳白中透出金黄的色泽,闻起来简直是奇香无比,入口醇、滑、鲜、香,就是每个人都喜欢的奶油蘑菇汤了!

鹿和熊
  芬兰的森林简直像是一座无穷无尽的宝库,每逢到夏末秋初的狩猎季节,森林里众多的山禽野味更是数不胜数,各大饭店乃至芬兰人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野鸭和松鸡是最受欢迎的当季美味。
  鹿和熊,可算是芬兰餐桌上的特色野味!
  在中国传统习俗里,鹿肉大补,芬兰有很多鹿,大餐厅里你可以随时品尝这种体格魁梧,肉质鲜嫩的驯鹿或麋鹿。
  从医疗保健的角度衡量,脂肪含量极少的驯鹿肉确实是大有裨益的选择。炖驯鹿肉 (Poronkistys)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烹调方式,先把切碎的肉块煮到肉酥汁浓,再佐以土豆泥和甜甜的红梅酱,大饱口福之后还会使人感到舒筋活血而浑身温热。
  而文火嫩煎的鹿肉格外的鲜嫩,抹上些许蓝莓酱,掩盖了鹿肉可能带有的膻味,味道出人意料的清新。只是,每每看到圣诞老人坐骑驯鹿“鲁道夫”的照片,倒是有些不忍下箸了。
  外形凶猛的熊可没有鹿那么容易捕获,在罗凡涅米的北极博物馆里,资料图片显示,芬兰人从很早很早以前就开始猎熊。然而熊肉其实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美味,因为肉质纤维较粗,没吃过的人吃一次尝鲜也就罢了。

惹味小食
  Graavi是有芬兰鱼寿司之称的著名小食,用腌制过的生鱼片代替米饭卷,包裹上小马铃薯、奶油、芫荽,貌似日本寿司的华贵升级鱼料理版本,Graavi在手中宛如一朵含苞欲放的玫瑰,精致得倒像是艺术品,令人舍不得吃了它。入口的感觉很奇妙,外层的鱼肉质地绵软丰腴,似乎还带着丝丝海洋的清新气息,里面包裹的食物竞相展现出自己的味道,仿若一场口腔里的奏鸣曲,层层滋味互不相扰却又连绵不绝。
  在芬兰东部同俄罗斯接壤的卡累利阿地区,有一种著名的特产——卡累利阿馅饼。这种椭圆形馅饼的薄外皮是用裸麦制成的,将土豆泥或用牛奶煮熟的大米放在外皮上,放在炉中烤熟。食用时,上边还要抹上一层熟蛋黄和黄油混合而成的酱。
  来自中部萨沃地区的鱼馅面包也是当地有名的独特食品。在库奥皮奥市中心的广场集市上,带篷的货车出售这种圆形和长条型的烤面包。面包里填充着鲈鱼或红鳟鱼和猪肉,在烤炉里用文火慢慢烤熟。轻轻掰开出炉后的面包,里面的小鱼就像罐头里的沙丁鱼一样排列得整整齐齐,吃起来柔软多汁,味道极为鲜美。

 

图尔库,中世纪手工存活之地

  1827年,席卷北欧的一次城市火灾几乎将图尔库夷为平地,只有城内修道院山上的一些手工艺人居住的木制房屋幸存了下来。如今,这些幸免于难的木制房屋已修建成手工业博物馆(Luostarinmaki Handicrafts Museum),走进这座露天博物馆,就好像置身在100多年前的图尔库城。
  30多个大小不一、保存完好的院落一个挨一个紧凑地排列在纵横交错的沙石路两旁。每个院落都是一个独立的手工业作坊,沿街的院门口挂着各种各样的作坊招牌——乐器匠的窗下挂着一只灵巧的小提琴;铜匠的屋檐下高悬着一把古朴的铜壶;钟表匠的门前是一只正在走动的巨型怀表……我们走进鞋匠的屋里,一个高挑的芬兰女子正在投入地缝制为图尔库城堡工作人员定做的中世纪风格牛皮鞋,据说她每年只在此工作几个月,其他大部分的时间去其他地方从事与鞋子设计相关的职业。这是一种很恬然的生活状态,如同手工博物馆内中世纪遗留下的缓慢节奏,在自己喜欢的地方,做自己喜欢的事,或许是再幸福不过了吧。

Designers IN Turku
  图尔库雨过天晴的早晨,我们与IDA、NIKO和LINDA约在图尔库图书馆见面,这群初出校园的年轻设计师,充满活力的同时,又带着一丝青涩的羞怯。他们力求让传统设计更加时尚,节约空间的同时,兼顾美观便携。从可以方便折叠的小桌子,到可以吸附在玻璃等类似材质上的小花盆,再到厨房用的毛巾的花纹,他们为沉重的传统设计带来一股清新之风。正如拥有初生牛犊一般自信的IDA所说:“it’s time to bring something new also to the table”。
网址:www.seasonone.fi/front-en.html

Tonfisk 茶杯中的小经典
  Brian Keaney的设计室位于地下,仅仅2名雇员加上2名学徒,13年间,Brian已然将自己的设计推广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20个国家,并且获得了Ornamo设计奖。说起他最得意的设计,要数Warm系列咖啡茶具,设计灵感来源于其父亲爱喝茶却又曾被茶杯烫到的经历,于是他为陶瓷茶杯茶壶加上一圈层压弯曲的“木手镯”,简洁实用,自1998年推出以来,成为芬兰和斯堪的纳维亚设计风格中的“小经典”。Brian说:“Form follows function doesn’t mean all objects have to look the same”。
网址:Shop.tonfisk-design.fi/

 

Fiskars小镇,时尚设计的大工厂

  很多人知道“Fiskars”是因为它是世界著名的专业刀具工艺设计品牌。在十七世纪,瑞典统治时期的芬兰,Fiskars村是由一群铁匠所聚集的村落,1822年来自芬兰图尔库(Turku)的Johan Jacob Julin买下了Fiskars村,将生产方向朝专业用剪刀、餐具等转型,Fiskars村也由此成为一个由生产组织所凝聚的自治小区。
  当年那个只会制造铁钉和锄头的工厂,如今已成为上市的国际集团,把Fiskars、Iittala、Gerber、Silva和Buster等大品牌都收至麾下。当年黑烟熏脸的村庄也成了芬兰艺术和设计的中心,吸引了众多工匠、设计师、艺术家纷纷把工作室搬迁至此。从创意小家居、刚加工完成的大件家具,到简约风格的银饰,这里变成了全线生产时尚设计的大工厂。

Designers IN Fiskars
  SAARIKORPIDESIGN让木材柔软起来!Kristian·SAARIKORPI是Fiskars小镇上124位设计师联合会的代表,他与同样身为设计师的妻子一道经营着SAARIKORPIDESIGN的珠宝首饰店铺。他和妻子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最令其得意的全新设计,可以弯曲扩张的木质项链和手镯,灵感源自一张剪裁之后可以套过身体的白纸。而其经营的戒指等产品设计同样十分精巧且意味悠长,通过网络接到了不少来自全球各地的订单。
网址:www.saarikorpidesign.fi

NIKARI 木头?全是木头!
  毗邻Fiskars镇上湍急的小溪,坐落于芬兰最古老的机械车间,成立于1967年的NIKARI小工厂主要从事木制家具设计加工,工厂的创始人Kari Virtanen曾与芬兰最负盛名的设计师阿尔瓦·阿尔托共事。迷人的Johanna Vuorio是NIKARI的CEO,她带领我们深入工场,参观位于地下的加工车间,全套不用一根钉子、只依靠木隼衔接的椅子和桌子,做工精细且价格不菲。
网址:www.nikari.fi

 

相关资讯

【货币】
芬兰的货币单位为欧元,1欧元约等于8.81元人民币,即时汇率请查询www.boc.cn。

【交通】
飞机
芬兰是欧洲拥有班次最频密、最经济航空网络的国家之一,机票折扣优惠包括Fly & Save、Super Fly & Save、团体折扣、周末特惠机票等。详情请查询芬兰航空官网:www.finnair.com

铁路
搭乘火车畅游芬兰是一个经济而方便的方法。芬兰火车通票备有一个月内任选3日、5日或10日使用供选择。头等票价约贵50%。

公共巴士
芬兰的公共巴士覆盖了90%的国内公共道路,4-11岁儿童可享受成人票价半价优惠。英文时刻表请查询:www.matkahuolto.fi/en
市内公共巴士车费为2至2.22欧元,旅客可在HKL和YTV服务中心购买1日、3日或5日的旅客公交卡。

出租车
在赫尔辛基,出租车的起价为4.5欧元,起步后即开始按每公里进行计价,计价标准根据乘客的多少而有所不同,工作日与周末的计费标准亦有不同,可通过电话订车。从赫尔辛基机场至市中心大概需要25-30欧元左右。


【住宿】
度假村
可为旅客提供设施齐备的湖畔豪华小别墅,并且安排各式各样的休闲活动,一般每个星期价钱由115-510欧元不等,而豪华别墅每星期价格高达1,000欧元。www.lomarengas.fi

酒店
大多数酒店提供高水平服务和现代化的设施来方便旅客,更普遍设有桑拿室及游泳池,此种酒店的价格在欧洲具有很强的竞争力。www.hotelzon.fi

青年旅馆
芬兰有超过100家青年旅舍,一晚的住宿费用约在10至50.50欧元之间。www.hostellit.fi

【实用信息】
银行
外币和旅行支票兑换可以到赫尔辛基市中心的数间外币兑换处(Forex)办理。其他兑换地点包括赫尔辛基市的Katajanokka和Olympia港口,但只在船舶到达至离开的期间营业。

用电
芬兰的电力供应为50赫兹的220伏特的交流电,使用欧洲标准的双孔式插座。

紧急情况
遇有紧急事故可致电112求助。报警电话是10022。

赫尔辛基卡
持卡者可免费参观五十间博物馆和赫尔辛基的其它观光名胜,还可以无限次乘坐室内的公共汽车、电车和地铁,另外在租车、用餐、购物、运动和桑拿时还有一定的优惠。此卡分为: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三种;成分卡首家分别为30、42、52欧元。www.helsinkiexpert.fi

医疗服务
药物只在药房(Apteekki)出售,有一家位于Mannerheimintie路96号的药房24小时营业。24小时急救电话:10023。

邮政服务
邮局的服务时间一般是星期一到星期五,早上9时至18时。

电话服务
多数公用电话使用磁卡,电话卡可在R-kiosk报摊、芬兰通讯服务公司及部分邮局购买。

时差
芬兰标准时间(FST)较格林威治标准时间(GMT)快两小时,比中国标准时间滞后6小时。芬兰在3月29日到10月25日实施夏令时,则与中国相差5小时。

小费
一般来说,小费只给予酒店及餐厅的门童和服务生。大部分酒店和餐厅的服务费已经包括在账单内。

【购物】
芬兰木质手工艺品、首饰、色彩手织制品、裘皮、巧克力、酒、芬兰刀等都是世界知名的芬兰特产。百货商店通常营业至晚上8时或9时,周六时间缩短。
任何居住在欧盟及挪威以外的永久居民,在标有TAX FREE字样的商店购物时花费超过40欧,可享有12%-16%的免税服务,在离境时有免税支票或是未打开包装的商品可退税。

Aarikka木制手工艺品
专卖首饰(木制或银制)、礼品和木制工艺。最著名的是Pass松木制小绵羊。

Iittala玻璃器皿
总部在距赫尔辛基仅1个小时车程的Iittala镇。最出名的产品有著名建筑大师Alvar Aalto的Savoy花瓶。

Fazer巧克力
芬兰最著名的巧克力品牌,王牌产品是蓝色包装的FazerinSininen巧克力棒,VihreatKuulat果酱糖及季节甜品复活节巧克力蛋Mignon等等。

Marja Kurki丝巾领带
作为源于芬兰的品牌,它以简单、纯朴的传统风格,更直接地体现自然的魅力。

Marimekko时尚及家居品牌
大朵的抽象的罂粟花以及中性化的条纹T恤与衬衫是她的标注,不从主流的作风,却成为流行。

Marttiini芬兰刀
罗凡涅米的Marttiini出产的芬兰刀十分锋利,根据用途不同分为礼品刀和日用刀,店内陈列的古董刀做工非常精美,用鹿角抛光制成的刀柄和刀鞘上,刻有当地拉普兰风格的图案,透出神秘的文化气息。5欧元一把的日用小刀是实用且经济的纪念品,尤其方便用来剔除鱼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