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罗那,高迪曲线

  一提到西班牙的艺术家,一定是琳琅满目的大名单,而在这个名单中,一定不会缺少高迪的名字。说巴塞罗那,是高迪的城市,当然不仅仅因为高迪是加泰罗尼亚人,更是因为今天巴塞罗那的地标——圣家族大教堂,还有古埃尔公园、米拉公寓、巴特罗之家,它们都是高迪的骄傲,更是巴塞罗那的骄傲。
  巴塞罗那人说,“整个巴塞罗那,即是高迪。高迪即是巴塞罗那”在巴塞罗那的繁花胜境中,你总是能一眼认出高迪的建筑,它们太夺目了!生机勃勃,又充满了生命的色彩。正如圣家族第6代建筑师佐迪·波涅说的,大自然就是建筑的学校,人类、动物的骨头有着他们自己的结构。高迪的建筑就是一种自然的生成,你会感觉到,这些建筑流动着万物的生机、自然的韵律和对神的虔诚。当然了,就像高迪自己说的,“只有疯子才会试图去描绘世界上不存在的东西。” 所以,他一惯痛恨直线,崇拜曲线的魔力,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在他看来,直线是人为的,曲线才是自然的。
  加泰罗尼亚有句话:乡下人都是急脾气。高迪,也有着典型的加泰罗尼亚人的坏脾气,可是他对圣家族大教堂,却是出奇的耐心和殷勤。事实上,高迪在生前,几乎是全心全意,把生命的最后一股精力,都倾注在了圣家堂。
  高迪,本人是个狂热的天主教徒,他认为神圣家族大教堂必须按照《圣经》的描述来昭示基督的世界,以使世人信服耶稣的存在。如果你来到圣家族大教堂前,感觉是到了上帝的门前,那么就对了,这正是高迪力图想要创造出来的神的世界。不过,对于孩子来说,圣家族大教堂更像是一棵蓬勃的植物吧,就像我们在教堂门口遇到一对母子,小家伙奶声奶气地大叫:“看啊,妈妈,这教堂顶上有好大好大的玉米。”
  《旧约》里,第一章便是创世纪,世界六日可成,第七天休息。可这圣家族教堂从1882年放下第一块石头开始,晃晃悠悠的,直到今天尚属于进行时。不过,欧洲的教堂,都不是一蹴而就,英国约克大教堂比圣家族大教堂更有耐心,一建就是200多年,聆听福音,与上帝心灵交汇之所,自然马虎不得。古人云:世上一日,天上千年,就是修个百年千年,在上帝看来也就是一日之功。高迪当然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曾经说过,他不急着完成圣家堂,因为他的“老板”并不急。“老板”是谁,是上帝。
  有这样的“老板”,这教堂可谓是峥嵘的,在这样一件伟大建筑面前,只要驻足冥思、超然物外,便会听到那些空旷悠荡、或隐或现的对话声。纵使是未能熬到其竣工期的人,却又何妨?也是能够想到它完壁的堂皇,经历了它喜剧的结局。
  自从19世纪以来,轰隆隆的机械声,不仅推动了欧洲的工业经济的诞生,对整个社会亦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犹如不断的洪潮,一浪浪的袭击着社会文明,包括对基督的信仰。不若当年国人对“赛先生”、“德先生”的向往,如何坚定对基督的信仰,才是许多宗教界人士关心的问题,这也是圣家族大教堂产生的土壤。所以说,某种意义上,这是一座不断生长着的废墟。
  而高迪,用天才来形容正好,相信是神赋予了他如此的创作天赋,而正是这种天赋,把他推到了神的面前,才有了眼前这人予神的献祭之礼。看着这辉煌奇迹的圣家族大教堂,却是背后的黯然销魂,虔诚化作精细,笃信转作纤致,不厌其繁的细节推敲,不是巧夺天工,却也是鬼斧神工,却挽救不了高迪的孤傲、和寡,他自有其细腻丰富的内心,却丧失与外界交流的勇气和力量,眼睁睁地看着年轻的爱情和心爱的女人与他擦肩而过,无能为力。一声叹息,高迪说过“为避免陷于失望,不应受幻觉的诱惑”,他不是不矛盾的。
  然而,就是这样孤独而性格古怪的加泰罗尼亚人高迪,他建筑出来的每一座房子看起来都像是一个美丽的童话:比如巴特罗之家,本身就是一个关于加泰罗尼亚英雄圣·乔治和公主的童话故事,从这个故事细枝末节,又衍化出了公寓的每一个细节,让巴特罗公寓显得愈发的童话又迷幻;而走进古埃尔公园后,仿佛身处了一个真实的童话世界,蘑菇、糖果屋和七彩大蜥蜴,高低起伏。可是当年这个为中产阶级打造的花园社区,最后却只卖出去了两套,而其中一套便是高迪的,可如今,来到这里的人,都在思忖一个问题,究竟是谁能有这么好的运气,才能住在这样童话世界里的房子,过着稀松平常的日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