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日本宫城
饱含色彩的质朴之美
国人对日本宫城县的仙台应该不陌生,从中学语文课本的鲁迅文学作品 《藤野先生》中便可得知它的名字;《情书》的导演岩井俊二也是出生在这片闰土上。
这里的空气,沁人心脾。街道上的男人们穿着西装三件套、骑着小车为了家庭而奋斗着;女孩们穿着制服拉着手说笑过街;而老人们也都能拥有一份充满自我价值、为人尊重的职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路不拾遗、各司其职、淳朴简单,相比东京的快节奏这边更为悠闲、简单、适宜生活,这便是我对日本宫城的印象了。
仙台机场,沉浮后更完善
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出发,2小时20分钟,飞机便降落在仙台市以南的仙台机场,我把钟表调快了一个小时,踏入了这个憧憬已久的国度。
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对仙台机场造成了严重损坏,日本国民面对灾难时并非叫苦连天,而是积极有序地团结起来、采取行动去挽救,才使其在半年后就得以完整修复。
机场内人们络绎不绝,不少日本男女们都穿着和服、脚踏木屐,嬉笑走过。一问才知,这是为了迎接6日至8日的仙台七夕节呢,而今天晚上在仙台市内便会有1万6000多发的烟火表演,蔚为壮观。
从机场至仙台市最快、最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当属仙台机场线。每隔20分钟一班,仅需17分钟便可到达市中心,准时有效,令人安心。
另外,从机场候机楼站到仙台站采用人性化的无障碍设计,道路是十分顺畅的。机场线上,每一节车厢都设有摆放大型行李的空间以及多功能的洗手间。其中的新站“杜关下站”的旁边,是东北地区最大级别的购物中心AEON
MALL NATORI。
璀璨烟火下的仙台人情味
到达JR仙台站后已是傍晚,我们拦车前往晚饭的去处——如风居酒屋。司机是位老先生,把居酒屋的地图指给老先生看了看,他微微一笑,和蔼亲切。在日本这个地方,人人都坚守着自己的工作,真正的职业不分贵贱。一路上放眼望去是浓浓的节日气氛,老先生告诉我们今天正是仙台七夕祭典的前夜祭。
在这日式居酒屋里,我们尝到了仙台最为出名的料理——烤牛舌,切成片的牛舌在炭火上烧烤,香味诱人;酒类有东北著名的“田酒”、“十四代”、“飞露西”等。有肉吃、有酒喝、不禁大呼过瘾。居酒屋外早已人声鼎沸,人们盛装打扮,不论男女老少都穿上了传统浴衣。花火表演长达一个半小时,在广濑川的清流边发射了约1万6千发烟火,为了向世界表达对支持仙台复兴的感谢之情。
朝圣藏王御釜之神
竖日清晨,从仙台市出发一路向南,沿着一片新绿的回音山道,驱车前往著名的藏王御釜。听说,这条路在冬季,经过除雪的道路两边会堆积10米高的雪层,春夏一片翠绿、冬日一片银白、秋日则是一片片艳丽的红叶。
藏王御斧,中文的意思就是藏王山上的天池,是一座深达27米、周长1,000米的火山口湖,湖水颜色会随着季节的更迭而变化,因此也被称作五色湖。湖水的酸性非常高,没有任何动植物生存。而在离湖面10米深左右的水温要比湖面低2度左右,奇妙的是再往下去水温则会上升,是世界上极少有的双温水层。
除去藏王御斧,藏王地区也有滑雪、冰林、温泉(硫磺浴)、骑马、高尔夫、徒步登山、云海、瀑布、一望无际的水仙、稀有高山植物——驹草、文化遗产我妻家住宅、如来佛像等。
望着这了无生命的一汪池水,快要落山的太阳从云雾中跑出,照亮了湖面,湖水从浅绿一点点地变成了深绿。感叹之余来了一阵风,眼睁睁地看着湖面又被浓雾遮住。
纯正大吟酿的珍贵手工艺
日本人常说,清酒是上帝的恩赐。1000多年来,清酒已是日本的国粹。
午后,我们前往宫城县著名的清酒制造厂——一之藏酒窖。酒厂隐匿在一片青山绿水中,制造部长熊谷伸二是个有着八眉毛的老先生,头发半白,架着副眼镜,穿着一身白衣,举手投足间都是十分地订正礼貌尺度恰好而具有日本味儿。
由于米的外层含有蛋白质、脂肪等物质,容易让清酒产生杂味,也会影响发酵效果,因此等级越高的清酒,稻米精米步合的百分比数值相对越低。在一之藏中,等级最高的纯米大吟酿精米步合数值为35~40%,不难想象其品质的精醇。
松岛外表下的遗珠光华
美酒之后,我们前往久仰大名的松岛。松岛被列为“日本三景“之一,不知多少俳句、和歌源于这里。不得不提到,其中仁王岛在去年的大地震海啸时,很多海草被海水冲到了岛上,是船员们手工作业,爬到岛上将小岛一点点清理干净。
船儿在前面开,周围是此起彼伏翠绿的小岛,后面是一群海鸥们挣开翅膀追逐着你。碧绿的海、松树的翠、白色的鸥,心情豁然开阔。远远可以眺望到远处的五大堂,自然与人文是如此完美地融洽在一起。
重绘心灵佛寺之行
回到岸上,已见夕阳。五大堂是建在附近小岛上的佛堂,与本州之间通过红色透桥连接。最初是807年坂上田村麻吕在奥州远征之际建造的毘沙门堂,现在的建筑是1604年由伊达政宗重建而成,因是东北最古老的桃山建筑而被指定为重要文化遗产。堂中安置了大圣不动明王、东方降三世、西方大威德、南方军荼利、北方金刚夜叉共五大明王像,每33年对外开放一次。
而不远处,便是日本东北地区第一名刹——瑞严寺。建造时据说从各地召集能工巧匠130人,建材则取自熊野山。1609年建造的“入母屋”结构本瓦顶正殿、正殿附属的唐风建筑“御成门”、蔓藤花纹和花型肘木雕刻的库院回廊被指定为国宝,御成门和中门等被指定为重要文化遗产。寺内分布着庄严的大伽蓝,其唐风板门和栏杆、隔扇和壁龛的豪华绘画、雕刻也都非常之美。
穿过山门,前往正殿的参拜道包围在高大的杉林之中,静寂、肃穆。走在这条古木苍天的路,令人心生安宁。
只在宫城品尝得到的“新鲜”料理学
晚饭时间,赴了宫城县中部鼎鼎大名的寿司哲。寿司哲位于以渔港而闻名的盐斧,每日一开店便迎来了大批当地客人,其中更有为了来寿司哲吃寿司而千里迢迢来到宫城县的人。海胆、甜虾、金枪鱼、鲍鱼、海鳗、比目鱼,从餐具到食物都是无与伦比的精美。店家是对日本夫妇,当他们得知我们来自中国时,还额外赠送了我们他们手工制作的冰激凌。觥筹交错间,谈天说地,不亦快哉。
毛越寺、花水木、中尊寺各成一世界
第三日,我们怀着虔诚的心造访了岩手县平泉的两大平安文化时期的建筑代表——毛越寺、中尊寺。
毛越寺呈现了一方净土。一汪湖水平如镜,一叶小舟微晃于上。据说过去曾有40座堂塔、500间禅房,它的规模和华丽程度甚至凌驾于中尊寺之上,但可惜因多次遭遇灾祸,所有建筑物全数被毁。仅以大泉池为中心的净土庭园和平安时代的寺院基本以完整的状态得以保存。在佛家世界里,有山、有水、有湖、有溪,便是一个世界。园内处处都能看到作庭记流派的创意。
午时,在花水木尝到了正宗的日本乡土料理,食材多为门前的“花水木农园”中收获的。有当季野菜及山菜制作的天妇罗、用天然水培育的糯米制成的年糕。从此处步行至中尊寺只需5分钟。
沿着长长的石阶路到了中尊寺,中尊寺又称平泉寺,是日本天台宗东北大本山,在今年6月登录为世界遗产。据寺传所载,此寺系圆仁创建於嘉祥三年(公元850年),距今已有1200年的历史。此中安置有藤原三代的肉身像,闻名遐迩。内藏有中尊寺经共计二千七百三十九卷,与宋版一切经九十卷等日本国宝级重要文物。最有名的金色堂,是一座堂内外都贴有金箔的“皆金色”阿弥陀堂,十分震撼。
而所谓的四寺回廊,是沿着松岛的瑞岩寺、山寺的立石寺、平泉的中尊寺、毛越寺,每拜访一寺,便会像当年玄奘西游一般,获得一枚“通关文书”。据说遍访四寺,便会心想事成。如今,仍有许多人按照当年慈觉大师和松尾芭蕉的足迹,探访四寺。
鲁迅口中的日本东北大学
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藤野先生》
回到仙台,直接前往鲁迅曾就读的东北大学。在途中,时不时地遇到一些说着中文的中国留学生,虽只是擦肩而过,但身在异国他乡听着身边的人说着“乡音”,总觉得安稳和动听。
鲁迅先生1904年秋季来到仙台,进入东北大学的前身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当时鲁迅是第一位来仙台的外国留学生。入了东北大学片平校区的北门,走到院子深处,便是一处永久保存的文化遗产——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讲义室,鲁迅当年经常听课的阶梯教室。这间教室后来被命名为“鲁迅阶梯教室”,众多中国客人造访此地,在教室里的黑白上写下了随想。
仙台人提起鲁迅时常说,鲁迅是仙台的骄傲。这不仅因他是仙台的第一位留学生,也因他是最有影响力的中国留学生,更因鲁迅的批判精神和洞察力也是日本社会自我剖析的力量源泉
商店街七夕节只属于日本的味道
夜晚来到,仙台市中心的商业街里七夕节气氛更为浓厚了。东一番丁、站前的各个商店街无比热闹,而其他一些不显眼的小街道,朴素而传统的七夕装饰也是别有一番情趣。
商家从山上砍来的10米长竹竿,清理枝叶,准备装点饰物。商店街顶上多层重叠的和纸装饰随风摇曳,写满了人们的心愿;人们肩扛着庞大的节日船和圣殿模型穿过街道;商家扯着嘶哑的嗓子尽情地吆喝;街上到处可见出售各种食品和饰品的店铺;女孩们穿着鲜艳的浴衣;还有传统舞蹈、武士表演。一个个风幡拂过我的脸庞,五颜六色的,看到的都是笑脸。
传承下的温泉还原“古朴自在”
这个晚上,我们居住在位于宫城县柴田郡川崎町的莪莪温泉。
这里很特别,隐匿在山林的溪水边,远离喧嚣。一切都带着一股古朴自然味儿,房间是正宗的日式榻榻米,处处洋溢着浓浓的日式文化。
莪莪温泉的泡法非常独特,先饮用温泉水为身体补充水分和矿物质,之后平躺在温泉池边,用竹筒把温泉水浇于腹部数次,这便是莪莪世传的“暖胃汤疗法”。而日本是个极度重视文化传承的国度,临走时赠与了店家老夫写的中国书法,以示感谢。
三井奥特莱斯购物城仙台港
隔日,我们来到了东北最大的奥特莱斯购物中心“三井奥特莱斯购物城仙台港”,国内外约120个知名品牌进驻于此,十分划算。购物中心的一边便是高达50米的摩天轮,许多一家老小相携而来。电器商城、家装中心等应有尽有。
仙台港三井奥特莱斯购物城在东日本大地震中受到了严重的损害,但当时无一人伤亡,短时间内的恢复兴建给所有人带来了勇气和鼓舞,现在,仿佛没有发生过任何事情一样,恢复了以往的姿态。
引领我们参观的裘建英女士与我们同是来自上海,她似乎很久没有见到这么多的故乡人,眼眶都有些红肿。她说她的家庭与爱人都在日本,她便会一直生活在日本。
宫城下次“再见”
几日对日本宫城的寻访,从热闹的城市到壮阔的自然再到深层的文化,美不胜收,流连忘返。但更多令我动容的是蕴藏在它背后的民族精神力量,是什么让它坚守着自己的文化并且传承下去?
这个国度,文明和秩序已经建立,它无比团结,内外兼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