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中国民用航空局(Civi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简称“民航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6月1日发布《关于民航国内航线头等舱、公务舱票价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通知》”)之后,舆论曾一度猜测“两舱”价格会有所下降,而不是上涨。该《通知》明确,允许国内航线“两舱”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具体价格由各航空公司自行确定。
在放开 “两舱”定价权一个月之后,国航和东航迅速行动,它们的行动并非市场之前预计的降价,而是涨价。
从7月1日起,国航开始调整7月15日之后出发的43条国内航线“两舱”价格。其中,北京至上海、深圳及广州的航班调整后的头等舱票价最高可为经济舱全价的230%,公务舱最高可为180%;其他航线调整后的头等舱最高可为经济舱全价的200%,公务舱最高可为150%。
在东航方面,2日,东航与子公司上海航空有限公司(简称“上航”)联合发布了“两舱”票价的调整通知:上海至北京头等舱调整为经济舱全价的250%,公务舱为200%;其他上海始发的国内航线头等舱为经济舱全价的200%,公务舱为180%;其余国内航线头等舱为经济舱全价的180%,公务舱为150%。
作为眼下唯一没有上调“两舱”价格的三大航之一,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China Southern Airlines Company Limited,简称“南航”)正在全面推行介于两舱与经济舱之间的“高端经济舱”产品。今年3月,南航将经济舱间距增加40%,介于公务舱和头等舱之间,但以经济舱全价票出售。
但是南航坚决否认这是“变相降价”,而是推出“中间产品”。像南航一样,川航、厦门航空有限公司(Xiamen Airlines Ltd.,简称“厦航”)等地方航空公司也在利用变通手段发掘头等舱市场。诸如“超值经济舱”或者“头等体验舱”的概念层出不穷。
正是这些中间产品催生了“两舱”价格“松绑”,“两舱”票价管制时代的结束,实际上是对市场现实的追认,是民航价格改革中的突破。
国际上航空公司“两舱”和经济舱的价格相距甚远,通常头等舱价格为经济舱的8-10倍,英国航空公司(British Airways PLC,简称“英航”)头等舱的价格更是达到了经济舱的8-12倍。
在国航和东航涨价之后,截至目前,其余航空公司尚未跟风,其中多数选择暂时观望。某区域航空公司表示,对于“两舱”的价格调整还处于研究阶段。
与此同时,厦门航空有限公司(Xiamen Airlines Ltd.,简称厦航”)则表示调整方案会参照国航标准。由于国航的头等舱座位较多,因此,国航标准如何制定非常重要。国航此次只是选择43条航线作为试点,而不是大规模执行市场价格,也是其慎重表现。
另外三家民营航空春秋航空有限公司(Spring Airlines Company Limited)、上海吉祥航空有限公司(Juneyao Airlines Co.,Ltd.)、奥凯航空有限公司(Okay Airways Company Limited)亦未表示会上调“两舱”价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