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上海恒丰路500号的浦西洲际酒店,豪华光景依旧,但其内部却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管理方和业主方矛盾激化,管理方单方面突然撤牌。据悉,此事引起的商业争议已经正式进入仲裁程序,结果尚待揭晓。但值得注意的是,浦西洲际酒店并非孤例,跨国高端酒店集团或已陷入“囚徒”困境。
洲际酒店集团 单方面毁约?
据知情人士透露,2012年8月31日,上海浦西洲际酒店的员工的工作仍一如往日,但31日晚间,作为酒店管理方的洲际酒店集团管理团队却突然撤离。酒店员工后来看到媒体报道才知道管理方已撤走。
业主巨额投入 换来连年亏损
让业主方更为痛心的是,上海耀达当年投下大笔资金为洲际量身定制了这家酒店,前后投资30亿,但洲际却挂牌不到两年就突然撤牌。
酒店业陷“囚徒”困境 供大于求致降价竞争
对于业主方和管理方的谁是谁非,在华美酒店顾问机构首席知识官、高级经济师赵焕焱看来,双方都有责任。
事实上,上海耀达与洲际酒店的纠纷在酒店业并非孤例,此前,三亚华宇与洲际撤牌纠纷、上海丽晶酒店的撤牌、兴荣豪廷撤牌、丽致酒店撤牌等似乎使酒店业主方与管理方的矛盾在这几年变得频繁而凸显。这些矛盾的激发一方面是由于受经济危机冲击,欧美经济不景气,高端酒店境外客源增长乏力,去年入境游仅增长了1%。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当前对酒店建造没有控制,供求关系总体上已是供大于求。
在供大于求的背景下,酒店在“囚徒效应”的作用下大多采用降价促销作为竞争主要方法,这就造成了其经营状况的下降。
赵焕焱指出,除了香格里拉和半岛酒店这两家有投资,在中国的跨国酒店管理集团其与中国业主的合作模式大多是轻资产模式,对他们来说基本是没有风险的。
“所有的建设成本、折旧等都是业主成本,与管理方无关。或许因为轻资产模式,故而管理方在经营中会出现不爱护固定设备、固定资产流失严重等问题,我们一套德国进口的厨房设备照理来说至少可用10多年,现在才2年就报废了”,上海耀达房地产业主代表透露。
有报道称,与洲际产生撤牌纠纷的三亚华宇指出,洲际不重视业主的资产,其一套价值300万元的空调设备,在更换冷媒时,管理方用400元的三无产品代替原本应是1500元一罐的原装产品,造成空调设备基本报废。
目前,洲际、万豪、香格里拉、希尔顿、凯宾斯基、喜达屋、凯悦等全球知名顶尖酒店管理集团全都进入中国市场。一方面,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在华大力扩张,竞争越来越激烈,四处寻找合作业主,但并非所有业主都适合酒店业;另一方面,国内酒店集团通过多年与国际酒店合作,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不想长期受制于人,希望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双方发生“摩擦”已在所难免。
赵焕焱指出,在过去高速发展的时期,尚能掩盖酒店业的疯狂扩张,但在经济增速慢下来的时候,尤其是酒店有建设周期,供应滞后,需对酒店行业加以控制,避免无限扩张,并应在媒体等渠道建立信息引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