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焦点 > 国庆黄金周出游:警惕“低价”游戏

国庆黄金周出游:警惕“低价”游戏

期盼已久的国庆黄金周就要来临,很多人都做好了周密的出行计划,憋了那么久,当然得利用这个“黄金周”好好放松一下。一些商家也在此时纷纷放出“低价”牌招徕顾客。然而,“低价”产品中包含了不少猫腻,想要享受舒适愉快的国庆假期,还需要留意“低价”出游陷阱。

 
你的旅游产品是否一价全包?

        一般来说,我们都习惯了出游前先去各家旅行社比较一下,哪家线路更丰富,哪家价格更便宜,哪家服务更周全,看准以后再下手,更符合现代人精打细算的理念。其中,产品价格常常会成为影响我们挑选度假产品最重要的一个因素。然而,光看产品价格却是远远不够的!
        如果单就报价来看,“低价”无疑分外诱人,很难让人不动心,但让人郁闷的是,等到交完团费才发现,每人还要另外缴纳来回的燃油附加费和机场建设费,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在行程中,每个游客都必须自费掏钱进景点;一些活动项目没有包含进产品总价,想要玩玩又得花费一笔可观的费用……最后一合计,参团的游客实际花费往往是团费的2倍甚至更多。
        一些旅行社以“低价”为招牌招徕顾客,某些团费甚至低于机票价格,如880元香港游、2500元泰国游等。此类旅游团在旅途中,通常会以不同的方式加收费用,游客实际上会付出更多的费用。

猫腻——

        以“低价”吸引游客上门后,在报名和签订合同的时候调高价格,将飞机燃油税、机场建设费、护照签证工本、港务费等统统加上;
        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景点不列在行程安排中,以降低门市价。在到达目的地后以自费项目的形式向游客推荐,强制游客参加,变相加价;
         广告和报价中对游览的旅游景点表达不清楚,或故意模糊,在旅途中导游不断加收费用。比如到黄山,对是否包含上山门票、是否乘缆车等,都没有明确的承诺,到时再加收费用。

 
每天至少一个购物点

        外出旅游,总得买点什么回家?那也得购个心甘情愿,买个货真价实!如果选择了低价团,可就由不得你决定,买什么、去哪里买,统统没有消费者的发言权和选择权。
        一般的低价旅游团都会将购物列入日常行程,导游把游客带往景区时,直接就带进了购物店。游客如果不买,导游要给脸色看,买了吧,成本可能只要一两百元的物品,卖价却高达好几千,翻了十倍都不止;不管店员如何天花乱坠,把店里的商品吹得价廉物美,买回来后一比较,基本上都会发现价格比市场价格高出数倍。此外,商品质量不保证也是其中的一个陷阱,黄金过不了几天就开始掉色,名牌手表、珠宝一经鉴定竟然都是“水货”,有些药品、食品标识不全根本就没有国家规定的厂名、厂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
        还有一些旅行团在安排旅游行程时,购物次数过多、时间过长,每天至少要进一个购物点,在景区的游览时间很仓促,但到了购物商店,导游却从不限制时间。一次旅游下来,购物的时间甚至超过了游玩的时间,参观游览的质量大大下降,旅游行为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如果旅行社要保证质量,一般不会在产品价格上做太大调整,因为这样的旅行团是不需要靠团员在当地购买东西来实现盈利的。

猫腻——

        强制购物的方式,就是低价旅游团甚至“零负团费”的一大特征。导游在合同日程内外,安排过多的购物点或变相购物场所(如××研究所、××展销会、××生产厂),强制或变相地让游客购物,而且所购商品质价不符,有时一天安排数个购物点,然后以回佣收入填补旅费。

 
20岁青年变儿童!

        近年来,一些旅行社规定,凡是20周岁以下都算儿童,55岁以上算老人。20岁的青年突然“变”成了儿童,那可不是为了发儿童节礼物!
        这样的年龄区分,当然是有由头的。消费者在选择度假产品的时候,凡是年龄上属于旅行社规定范围内的“儿童”和“老人”,就得比其他普通游客额外多支付旅游费用,上下不等,这已成为一些旅行团约定俗成的“行规”。比如,某女士一家三口参加某旅行社赴东南亚的6日旅行团,交纳了所有费用,没想到出境后,已经20岁的儿子却被旅行社补收了2200元的“儿童占床费”——20岁的儿子突然变成了“儿童”,这让某女士禁不住目瞪口呆。
        这样的“年龄差别费”,主要出现在赴港澳旅游或新马泰游的低价团中,与此类似的还有“职业差别费”等。社会一直都强调尊老爱幼,小孩本身不挣钱没有经济收入,老人退休金也不是特别多,可他们恰恰就是低价旅游团的“受害”对象。其实,就是旅行社将操作低价旅游团时盈利不足的这部分缺口,公然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猫腻——

        凡是对老人和孩子加价,都与旅行社的低组团费有关。为了适应旅游者追求“低价”的消费心理,旅行社依靠游客购物收取佣金来填补团款,从中牟取利润,而老人和儿童是业界公认的购买能力低的群体,这一群体参团人数越多,旅行社的赢利空间越小。因此,旅行社通过对老人和儿童实行加收费用等行为,来弥补低价团带来的损失。

 
{国庆黄金周出游:特别提醒}

        所谓低价旅游产品(低价团),即旅行社打出的旅游产品的报价,低于或远远低于旅游产品的实际成本,往往只够往返机票和一小部分地接费用,根本反映不出旅游产品的价值。说白了,就是操作低价团的旅行社向消费者玩起的价格游戏,把一些必要的费用剥离出来,以“降低直观价格”的手段来制造噱头,这是目前一些不正规的旅行社比较常用的伎俩。
        显然,这些经营低价团的旅行社不会做赔本的生意,低价不是“让利”,而是“拆分”——剩余的团费还是要由旅游者来支付,只不过是通过五花八门的自费项目、没完没了的购物、偷工减料的服务、严重缩水的接待质量等等形式体现。同时发现,经营低价团的旅行社千方百计想办法在“服务”的过程中,找出“生财”之道,来弥补“负”数,并赢取利润。如果选择了低价团,随着这些经营低价团的旅行社为旅游者设置的一个个“掏钱”陷阱,“被宰”的行程也就此拉开。
        因此,游客在出游前购买旅游产品的时候,一要看服务质量,二不能只看低价格。应该事先了解产品,“含什么”,“不含什么”,只有事先做到“明明白白”消费,才能做到“高高兴兴”出游;不要单纯追求旅游产品的低价位,对低价旅游产品,不要盲目选择,尤其是那些报价低得难以置信的产品。

出游前

        建议旅游者选择有资质、规模比较大、管理比较规范、服务完善的旅行社。
        1. 预订产品之前,一定要问清楚产品包含了哪些具体项目,以及每一项的报价。
        2. 消费者报名时,必须问清楚团费包不包含燃油附加费、机场建设费、签证费、港务费等,算清总价心里才会有数。
        3. 看清旅游的内容以及详细的行程安排、食宿标准等,除此之外,还要在合同里面约定,哪些属于自费景点。

出游中

        1. 旅游景点内的商品一般价格都较高,不要轻易购买。尽量不要在旅游景点购买珠宝钻石、家电、化妆品等商品。
        2. 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旅游质监所投诉,也可向相关的行政部门申诉,甚至可向法院起诉。